缔冠期刊网

中国优秀传统伦理思想对技工院校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促进

2022-06-08

文 / 尼勃斐 杜东跃

技工院校在校生70%以上来自农村和乡镇,这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存在素质不高的问题。而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技工院校又普遍重视对学生技能操作技术的培养,往往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导致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滞后、德育教师队伍力量比较薄弱、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严重脱节、校园文化和学生社团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这种现状致使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失德行为纠治乏力。我国传统伦理思想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智慧宝藏,其思想核心为“忠、孝、仁、义、礼、智、信”。而技工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与中国优秀传统伦理思想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倡导学生学习传统国学文化,丰富传统伦理思想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其育人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

一、以传统 “报国以忠”的伦理思想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技工院校学生多数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出身单亲家庭、接受简单粗暴教育的情况较多,形成部分学生玩世不恭、思想偏激、自卑封闭等性格,导致学生对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都缺乏一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主要表现为爱国爱家意识淡薄、崇洋媚外现象严重、待人接物缺乏忠诚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思想,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到清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国故事更是举不胜举,比如汉朝霍去病扫荡匈奴、宋朝岳飞抗金、明朝戚继光抗倭等等。这种“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也是评价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学校可利用学生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橱窗、辩论活动、主题团日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和宣传我国传统爱国思想和报国故事,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爱国主义的内涵,唤起内心深处由衷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以传统“事亲以孝”的伦理思想对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教育

技工院校学生年龄多在14~19岁间,且独生子女较多,逆反心理和自我中心思想严重,稍不如意便对父母和老师横眉冷对、横加指责,毫无孝悌可言。“事亲以孝”是我国传统伦理的核心思想之一,随着人们长期的道德实践,“百善孝为先”已经成为人们主流的价值取向,以及维系家庭共同体和社会和谐的道德规范。当前技工学校教育的课程中,更多关注于学生技能技术的培养,缺乏“孝悌”伦理思想方面的内容。而“孝悌”的伦理思想对当代技工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有了“孝悌”之心,才会有感恩之举。因此,学校应把“孝悌”思想与感恩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营造校园内的感恩氛围,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学生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亲身进行道德实践,在不断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内化道德准则,进而形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道德习惯。

三、以传统“爱人以仁”的伦理思想对学生进行奉献意识教育

技工院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更易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网络不良信息和社会不良风气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荣誉与利益面前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对于他人和社会缺乏应有的爱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淡薄。在我国传统伦理思想中,从孔子的“仁者爱人”到墨子的“兼相爱”,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高尚情怀和道德情操,无不体现我国传统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伦理思想。学校应以培养学生仁爱之心作为伦理道德教育的基点,在学校团委主导下,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深入到住宅社区、养老院、福利院等社会公共场所,开展义工劳动、慰问走访、助残行动、扶贫助困、防艾宣传等主题的志愿公益服务活动。同时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活动形式,让志愿者活动渗透到社会各领域,使技工院校学生亲身进行道德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乐于奉献、舍己利人的高尚品德,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校园风尚。

四、以传统“取利以义”的伦理思想对学生进行义利观教育

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义”和“利”不能分割,从而形成人们的义利观。所谓义利观,是指人们如何对待伦理道德和物质利益的关系。技工院校的学生受年龄和价值观限制,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在价值取舍上存在重利轻义、先利后义和自私自利的现象。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主张“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和“公义至上”,这里的“义”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正义”,指的是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二是“义气”,指的是主持公平公正。这里的“利”,指的是物质利益和功利,包括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学校应充分利用我国传统义利观的经济伦理思想资源,着重对学生进行义利观教育,让学生在价值取向上认识到要先义后利、先公利后私利、先集体后个人,帮助当代技工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五、以传统“待人以礼”的伦理思想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技工院校学生素质受生源质量差的影响,学生的不文明和失礼行为较多。众所周知,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的思想在我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孔子认为造成周朝大乱、诸侯争霸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礼”的破坏,因此他一生倡导“克己复礼”。汉代也曾专门为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编纂了一部关于礼学的论著——《礼记》,成为士者必读之书。我国传统伦理思想认为,“礼”是由“数”与“义”两部分组成的,“数”是指具体的礼仪,制定了一系列繁琐而又具体的封建礼仪制度;“义”是指关于“礼”的哲学理论,形成了一整套系统而又丰富的“礼”的哲学思想。“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人待物处事的道德规范,它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还是一种内心的道德自觉。学校应从学生内心和外在两方面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良好道德规范。一是通过制订校规班规,用制度约束学生行为,让学生从内心上知礼,形成恭敬谦卑之心;二是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礼仪,让学生从外在上要行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以传统“诲己以智”的伦理思想对学生进行技能成才教育

选择技工院校的学生多半遭受中考失利的挫折,易产生厌学情绪,在学业上往往不思进取,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我国传统伦理思想认为,“知有所合谓之智”,也就是说“智”不仅仅是人们自身拥有的智慧,还要做到认识和客观相符合,明白自己身处什么样的环境、该做什么样的事情、用什么方法做事情。学校应结合传统文化“智”的伦理思想和优良传统,深入开展入学教育、职业规划等活动,使学生在正式学习某项专业前,对职业意识中的立业、敬业和创业有一个积极正确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热情,努力学好技能知识,练就过硬技术本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用之才。

七、以传统“交友以信”的伦理思想对学生进行诚信意识教育

部分技工院校学生存在同学间缺乏信任、学习上考试作弊、社会上简历假冒等失信行为。在我国传统伦理思想中,“信”是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和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在诚信的重要性方面,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在交友方面,孔子认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意思是说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守信用、讲诚信、重承诺。可见“人无信而不立”。学校应积极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通过讲述“范式张劭交友重诚信”等生动形象的诚信故事,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诚信意识,进而确立以诚立身、以诚立业的职业道德。

(作者单位:邢台技师学院)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