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

2022-06-08

操 杰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摘 要:指出学生职业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明确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原则,提出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思想,最后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档案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6.023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4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完成了轨道交通的前期规划设计,总规划里程超过5 000 km。城市轨道交通的巨大发展,要求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提供大量合格运营管理人才。作为“2009年湖北改革试点专业”,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已经顺利完成“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完善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改革工作,建立了符合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基于过程的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1 原有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评价体系的内涵过于贫乏

原有评价体系是一种以结果——“技能考证”作为唯一凭证的终结性评定。科学的评价应是终结性与形成性评价的综合体,它不仅评定学生职业能力,而且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提供帮助。随着学生学习的逐渐深入,职业能力由简单发展到复杂,由专项能力发展到综合职业能力,所以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必须既有结论性评价,也应有过程性评价。

1.2 评价重结论,轻指导

学生拿到的职业能力评价往往是数量化的结论,没有附加改进意见,这种评价只完成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结论性的评价,没有涉及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指导,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实效性和潜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1.3 评价方法不能满足“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要求

原有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虽然努力想把“职业能力”作为评价对象,但其对职业能力的评价仅局限于某一项技能的评价,究其原因是对职业能力评价目标的过度分解,单纯仅以职业技能标准作为评价依据,以工作样本作为测量方法,使得原有的职业能力评价脱离能力评价的核心。这种评价方法去除了真实复杂的工作情境,只是对单一封闭的操作过程进行观察和测量,显然不能真正实现对“职业能力”的科学评价。

2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原则

2.1 过程性原则

评价的过程性原则包涵两层含义。一方面,要关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动态发展的全过程。其评价的目的在于记录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以便对整个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进行及时的导向、修正和完善,促使高职学生更快地成为一名“准职工”;另一方面,不仅要重视评价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得出评价结果的过程。

2.2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就是通过职业能力评价充分发挥学生在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培养职业能力的主体,而职业能力需要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和练习,将心智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内化。

2.3 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能够调动学生培养职业能力的积极性。职业能力评价应从正面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其职业能力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内在激励。

2.4 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即可操作性,它包涵两层涵义:①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方法在操作性上要可行;②指评价方式和评价工具应该是可行的。评价结果的统计要科学,利于职业能力评价的分析和改进。

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思想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技能训练和实习中进行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以发展性评价、多元性评价和反思性评价为理论指导,以《城市轨道运营管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轨道交通运营规章》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标准》为评价依据,构建科学的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为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保障。

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为适应教学改革,满足学生培养职业能力的需要,建立以档案袋评价为核心、基于过程评价的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4.1 选择基于过程追问的职业能力评价方法

职业能力的评价必须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来实施。“先前学习认定”和“行为事件访谈法”对职业能力在工作过程中这个内在建构具有识别与评价的功能,所以“先前学习认定”和“行为事件访谈法”在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时,始终坚持使用。

(1)先前学习认定。“先前学习认定”是通过对学生当前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价,确定其后续职业能力培养的措施,并融合了多种可以使用并且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2)行为事件访谈法。“行为事件访谈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克里兰及其研究小组首创的,它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索技术。行为事件访谈法是一种综合的方法,它融合了“关键事件法”与“主题统觉测验”。“行为事件访谈法”关注在事件中做出的具体行为,所以比较容易判断学生职业能力的高低,能够提高评价的区分度。此法可以准确而详细地反映学生处理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做了什么,没做什么,有效和无效的工作行为是什么?对于“工作过程”的个人职业能力建构具有揭示作用。

4.2 建立基于档案袋评价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评价,既要反映出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又要显示出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过程的“证据”。“档案袋”能较好地收集职业能力形成的相关证据,记录学生在某一特定职业领域中的职业能力的发展状况。以城市轨道行车、客运各岗位的工作过程为核心,根据工作岗位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建立基于档案袋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

4.2.1 进行职业和工作任务分析

职业分析主要是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生产职业活动的整体工作任务所需能力单元分解,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分析是为确定工作的性质、任务和环境条件,以及对承担该项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对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单元逐一分解,根据职业能力单元来制定职业能力评价标准。

4.2.2 选择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方法

在每一工作任务学习过程中,在学习任务开始时,使用“先前学习认定”评价方法。在学习任务完成时。使用“行为事件访谈法”评价方法。在模拟实训室内,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法综合练习的评价,实现职业能力阶段性的过程性和结论性的评价。

4.2.3 课前发放“档案袋”建立指引文件

根据职业能力评价标准,针对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学习,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方法和情境模拟考核题目,制定评价手册和档案袋建立指引文件。

在学生上课前,教师将学习指导和档案袋建立指引文件等发放给学生,引导学生按学习指导学习,指导学生按“档案袋指引”建立自己的档案袋。

4.2.4 建立职业能力评价档案袋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按档案袋项目认真收集相关资料。教师按档案袋项目,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即时评价,真实记录完整学习过程。

针对每一项工作任务建立档案袋。学生将自己职业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原始资料,按档案袋的要求,不间断地收集。其所汇集的材料应该是学生某一时期内职业能力培养的真实可见的呈现。教师定期指导学生对档案袋加以整理。阶段性的整理、总结和反思可以促使学生回顾并反思职业能力培养过程的得与失,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和策略,提高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

将各学习任务的评价档案袋汇编成一个完成的档案袋,构建学生职业能力综合评价体系。

(责任编辑 要 毅)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