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推进古田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2022-06-08

杨文斌

(古田县统计局城调队,福建 古田 352200)

【摘要】近年来,古田县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产业结构仍存在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进一步提升步伐。本文以古田县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着重分析了结构的发展水平及内部结构状况,旨在客观认识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古田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提出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是古田县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重要途径和迫切任务。通过分析古田县近五年来产业结构变化和当前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探寻今后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做出一些分析与思考,为古田县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支撑,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古田县三次产业结构现状

1.1 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特点

2008-2012年,五年来古田县经济总量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GDP年均增长12.1%,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5.2%、18.4%和10.4%。三次产业结构基本保持“二三一”结构,但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变化的不同导致了产业结构的明显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29.7:33.9:36.4转变为2012年的28.5:38.3:33.2,其中一产比重下降了1.2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了4.4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了3.2个百分点。总体上看,古田县三次产业变动特点是第一产业基本上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呈稳步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

1.2 产业结构内部变动情况

1.2.1 从第一产业看

五年来,古田县一产结构基本没有变化,还是以纯农业为主,且纯农业比重明显继续上升,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比重仍然较低。2007年在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增加值中,农业占77.1%,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分别占5.6%、5.7%、8.9%和2.7%;而到2012年,农业占78.4%,上升了1.3个百分点;林业占7.9%,上升了2.3%;牧业、渔业及其服务业分别占4.2%、7.4%和2.1%,分别下降了1.5、1.5和0.6个百分点。

1.2.2 从第二产业看

工业和建筑业基本上同步增长,工业占二产的比重基本上稳定在85%左右。五年来,规模以上工业结构向“轻工化”发展趋势,轻工业从2007年的38.6%上升为2012年的50.1%;重工业由2007年的61.4%回落到2012年的49.9%。重点产业依然是以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等为主,这七个行业占总产值比重明显下降,从2007年的88.0%下降为2012年的76.9%,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拉动作用逐步减弱。

1.2.3 从第三产业看

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占三产比重有所下降,而其它行业比重都有不同程度上升。2007年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占三产的比重分别为28.0%和16.7%,到2012年该比重分别下降了8.4和0.1个百分点,但仍然在第三产业中起重要支撑作用;随着农业产业化、矿产资源开发步伐的推进,城镇建设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具有现代化产业结构的新兴行业在逐步增长,在第三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房地产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比重比2007年分别上升6.9%、4.4%、3.1%和0.9%。

2 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古田县处在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历史欠账较多,特别是交通网络发展总体水平滞后,加上收入待遇低,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造成优秀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科技力量薄弱,使其失去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古田县三次产业结构经过近几年的调整虽有很大的发展和改善,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与全省、全市发展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2.1 三次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

目前古田县三次产业比重为28.5:38.3:33.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的合理性明显不如全省、全市。在三次产业中,全省、全市增幅、比重最大的是第二次产业,但古田县比重较小,比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而全省、全市增幅、比重最小的是第一产业,但古田县比重却偏大,比全省、全市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左右。因此古田县第二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和拉动力大大低于全省、全市水平,虽然第三次产业表现不俗,但终究一木难以成林,无力拉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

2.2 农业产业化、社会化水平还不高

目前古田县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78.4:7.9:4.2:7.4:2.1,种植业仍占主导,其它产业发展比较缓慢。2012年,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只有19家,实现产值1.97亿元,带动农户41398户,占乡村户数的36.5%;全县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58家,注册资金10.85亿元,成员5480户,仅占乡村户数的4.8%;土地流转面积82968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0.7%。

2.3 工业发展差距明显

工业是古田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产业,古田县工业企业规模小,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3家,比2007年增加58家,其中中型仅有4家,工业以资源开发型产业为主,电力、石材、钨钼矿等能源、原材料基础产业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初级加工业占比重依然过大。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拉动作用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加工链条短且综合利用程度低的原材料加工领域,产品缺乏竞争力,加上粗放经营和管理理念落后,致使产品利润低,企业效益不佳。2012年,古田县规模以上工业户均产值近1亿元,与全省户均近2亿元、全市户均1.64亿元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高技术产业占比低,全县高技术产业企业2家,主要集中在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产值2.7亿元,仅占全县规模工业比重的2.4%,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5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科技创新水平低,规模以上工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0.03%,在全市各县处于最低水平。

2.4 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古田县服务业仍以传统的商业、交通运输业为主,以电子信息等现代经营理念和组织形式而发展的各类现代服务业如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电子商务、物业管理、交通仓储物流业等发展不足,服务领域狭窄。当前的旅游业,仍然显得发育不足,虽然古田县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文化、提高服务水平,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新的增长点来抓,但旅游业发展开发不够,知名度还不高。2012年,古田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0.1%;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只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7%、8.6%、7.8%和7.5%。

3 几点思考

当前,古田县正处于加快构建高质高效新产业的“六新大宁德”体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结合古田县实际,加快经济发展与实施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与转变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发挥自身优势,以增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快速发展。

3.1 推进农业优化升级

3.1.1 做大做强主导和特色产业

围绕菌都建设,支持食用菌规模化工厂化生产,推广珍稀菌类和代用料栽培,着力加强现代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平湖立诚菇业、振茸菇业为龙头的工厂化标准化食用菌产业生产集聚区,以古田县中国食用菌市场交易中心为平台,打造全国性食用菌交易集散中心和价格信息发布中心。推进水蜜桃、油柰、脐橙等千亩高优水果发展示范片建设,以城东双山村千亩生态桃园、天坤脐橙生态果园为主打品牌的现代果业集聚区,实施“优果工程”,带动规模化发展,全面提质增效。发展水产经济,在平湖建设千亩以上、地方特色突出、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具有较高渔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的现代渔业示范园区,科学开发利用古田翠屏湖和闽江流域古田段库区水域资源,优化淡水养殖布局,推动古田县由“淡水资源大县”向“淡水经济强县”转变。选择优势茶品种示范推广,以卓洋五蕴茶业为龙头的高山生态有机茶业示范区,大力发展高山名优茶园建设,加快标准化加工厂和茶文化庄园建设,做强做精茶产业。推进福建省古田农民创业园、卓洋乡长湾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区和桃溪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3.1.2 抓好龙头带动,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一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要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山海协作贷款贴息、扶贫贷款贴息、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申报方面,对龙头企业给予倾斜,加大农业公共品牌培育力度,继续落实品牌创建补助政策,注重现有农业品牌经营管理,把农业品牌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各类展会,不断扩大现有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二要规范和提升合作社发展。加快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发展实力强、产业基础牢、管理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示范社,引导和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模式,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参与省级农民创业园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3.2 推进工业化建设

3.2.1 加快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贯彻落实省、市及县配套扶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深入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扶持企业计划,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完善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加强用工服务与人才指导,解决好企业用工问题,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

3.2.2 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促使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园区流动集中,推动工业集聚发展

城东食用菌集中区,重点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建设海西最大的食用菌加工基地;城西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电子、机械制造、工艺品工业及服装、食品加工业,建设成重要的轻工业基地;黄田库区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制药、食品与竹木加工、精密铸造、新兴机械制造与加工业,建设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主基地;大甲、杉洋工业集中区,利用临城临港优势,主动承接港口城市和工业发达的浙江地区产业、资金转移,借“路”生力。依托高速铁路古田站和城关、凤都、大桥等3个高速公路互通口,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发展场站、道口工业集中区。

3.2.3 加快新兴产业崛起,以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为重点的新兴产业

引进新型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引进中海油清洁能源项目、闽东电力杉洋风电场开发项目,在大甲、泮洋、卓洋等高山草场开展测风工作,加快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培育华泰废机油再生产项目,打造中国生态县品牌。培育海宏塑胶、PE给排水管材管件和飞得鸿涂料等新材料项目建设;培育古田新型酶制剂、惠尔康红曲、恒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名贵中草药繁育等新生物产业项目。

3.2.4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提升

大力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平湖红曲、古田老酒、食品加工、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品牌化、集约化发展。重点加强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研究开发传统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创新和再创新能力,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高新化迈进、高附加值延伸。

3.3 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3.3.1 建设畅通便捷新交通

构建全面融入海西经济区的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二横一纵”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古田段、宁古高速、京台高速古屏连接线;“二横”铁路:合福高速铁路古田段、宁德至南平高速铁路古田段;国省干线及交通运输公路网:国道316线古田段和国道纵五线古田段晋级改造、省道横三线古田段晋级改造,以县道为重点的农村公路网和现代交通运输网。实现综合交通、城际交通、城乡交通一体化的现代化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

3.3.2 加强现代物流业

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为主体的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食用菌商务平台、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配送中心,改造提升一批乡镇农贸市场,积极扶持远航药业等配送业发展。培育和引进一批覆盖范围大、功能作用强的专业骨干物流企业,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构建现代物流基础网络。

3.3.3 提升特色旅游业

抓好翠屏湖、临水宫两大景区的提升,推动翠屏湖高头岭片区的规划建设和临水宫创建3A级旅游景区,合力把翠屏湖—临水宫打造成为国内外有名的亲水养生朝圣休闲的旅游地。注重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深入挖掘陈靖姑文化、圆瑛文化、食用菌文化、库区文化、畲族文化、祠堂文化、民俗文化等内涵,加快基础设施与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和完善,丰富长线精品旅游市场,形成特色文化旅游精品。

3.3.4 完善金融保险业

加大金融机构“招商引资”力度,出台相关优惠奖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到古田设立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挂牌成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服务业,为企业融资和金融业的发展提供配套服务。促进保险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拓展适应民营经济需要的特色保险产品,拓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体系。

3.3.5 繁荣房地产业

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壮大房地产产业,引进先进的开发理念和开发模式,与有实力、有丰富经验的开发公司合作,扩展中心乡镇(鹤塘、平湖镇等)房地产项目,建设“湖城一体”的绿色宜居新城和旧城改造项目,推进二手房和住房租赁市场,促进多层次住房消费。培育金融信贷、咨询设计、建筑装修、房屋交易、中介与物业管理等各类服务市场,提高房地产业科技含量,形成现代房地产产业发展体系。

3.3.6 培育信息和中介服务业

推进“数字古田”建设,加大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整合力度,支持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和行业综合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准入制度,大力发展科技、劳动、法律、信息咨询、会计审计、咨询评估、广告策划等中介服务业,逐步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中介服务体系。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发展中介服务业,加快培育发展城乡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责任编辑:汤静]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