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微课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高职《物流成本管理》为例

2022-06-08

胡晓娜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分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摘 要】近年来,如何优化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成为职业教育最重要的话题,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微课”、“慕课”等网络教学模式层出不穷,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也如火如荼。因此本文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物流成本管理》为例,将“微课”融入课堂教学并与实训平台有机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从而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做”一体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微课化”

基金项目: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14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014kg07);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3326)浙江省专业带头人专业领军项目(lj2013118)。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是培养能够为企业的生产、建设、管理等第一线进行服务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的战略选择。而创新型、高技能的高职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的倾斜,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但是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优化人才的方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最重要困难之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带来了改革的新方向。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大高职学校平台、资源的建设以及整合,将视觉感官、课堂、实训有机融合,真正的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做一体化”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全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因此关于物流管理专业的改革以及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历年来都被许多专家与学者争相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部分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研究都是关于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改革等。针对“微课”的研究最近两年来虽然很多,但是很多针对如何拍“微课”、如何设置“微课”课程以及如何建设“微课”资源平台。但是对于“微课”与课堂教学以及实训三者结合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应用到物流管理的专业课程方面的研究。

“微课”作为一种新生力量在资源建设的大军中迅速崛起。“微课”主要是以微视频作为媒介呈现课程内容,对一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设计的资源,是为了支持1:1的学习行为,如电子书包、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类别的新型学习行为方式。“微课化”就是打破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本中的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并且与实训平台相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养成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并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物流成本管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物流成本控制是与企业实际联系相当紧密的学科之一。为了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现代社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并且使得课程的内容以及学习方式不与高速发展的社会脱节,所以,本论文采用“微课化”的形式,对《物流成本管理》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主要是为了实现:(1)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真正的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做”一体化;(3)将课堂教学与“微课”融合;(4)将“微课”、实训平台相结合。使学生在对《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理论学习中,通过新技术与方法迅速掌握专业知识。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达到优化人才的目的。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微课”及《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现状

1.1 高职“微课”现状

“微课”在高等学校教育方面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它成为许多高校紧跟经济时代发展的步伐,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微课”在开发的过程中形式也是多种多样,高职教育的“微课”资源主要是为了实现培养高新技能人才的目标,因此,它主要是按照目标导向的教学法进行开发。主要形式如图1所示。

“微课”的出现,掀起了教育的改革热潮。部分高等院校开始建设“微课”资源库,另外也有部分高校在进行“微课”比赛等一系列创新教学方式的途径。从许多获奖的“微课”中可以看出,这些获奖作品制作都很精美,但是许多“微课”都是独立于课程而存在,系列化的“微课”较少。许多专家和学者顺应时代潮流研究的“微课”设计、制作很多,但是针对以一门课程为依托,开发一系列的“微课”资源的研究很少。

1.2 高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现状

物流成本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控制过程,不能把它看做静态的成本计算之后进行物流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物流成本管理的本质是对未来的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物流成本管理》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与《采购与仓储实务》、《配送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等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物流成本管理》是研究如何利用成本管理的手段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研究与学习本课程,让学生能够全面认识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并能够独立进行企业物流成本的计算、分析、预测以及控制。在该课程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任课教师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训手册的撰写,但是这些远远达不到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同等地位的其他几门核心课程相比,《物流成本管理》的教学与创新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2.1 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脱节,缺乏衔接点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训也是采用原始的手工计算方法,即使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结合实例,但是学生很难去把握案例与脑海中的成本概念到底有多大关系,也很难记住知识点。课堂教学与实训各自独立,很难让学生真正的实现学习与技能同时提升,这也就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2 知识点零碎且多样化,缺乏合适的教材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物流成本管理》教材都不一致,内容更是多种多样。教学大纲不统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具体。目前使用的课本中部分以物流成本的分析、计算、预测和控制为主要思路,侧重于理论研究;另外一部分是以物流的各功能的成本分别计算为主要思路,侧重于计算方法。任课教师在选择参考书以及推荐参考资料时很被动。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本科生,对于理论和计算的学习能力稍差,因此对这种课程提不起兴趣。合适的教材是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面临的困难之一。

2.3 枯燥的理论知识偏多,缺乏合适的案例

授课过程中,合适恰当的案例可以将知识点与实际融会贯通,使课堂生动、活跃。学生可以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而物流成本管理方面合适的案例相对较少。原因是成本管理涉及的内容较多,比如在进行运输成本的核算时,首先应该确定运输方式(不同的运输方式计算方式不同),其次是确定商品包装方式(商品运输包装不同计算方式也不同),再次确定装卸搬运方式,最后确定运输路线。这样才能够进行成本的计算。在具体计算过程中要考虑商品损耗等因素。这样一个案例就涉及运输、包装、装卸搬运等物流环节。而目前的教材,没有提供需要全面分析的案例。

2.4 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实训教学软件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训的内容多是课本基础知识加计算,与物流基础课程的实训内容多有重复,距离核心课程的实训要求还距离甚远。在企业的管理中物流成本管理很少被企业重视,因此很少有公司会有独立的管理物流成本的软件。高职院校开设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相关实训教学软件也缺乏。未来的企业竞争主要体现在成本的竞争,现在的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基本的数字化计算成本的方法肯定要学会,因此该门课程需要一个专门的实训软件。

3 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效率的措施

3.1 以《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技能目标为导向,设计系列“微课”资源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学的载体由原来的面授变成现在的计算机和网络。国外的网络教学已经相当成熟,比如国外的开放大学,开放资源库等等。国内许多院校也在开设网络课程,尤其以中小学为主。高等教育的网络教学模式也成为大势所趋。“微课”、“慕课”等的出现,我国许多高等学校开始进行网络授课模式以及“微课”比赛、“翻转课堂”风采展示等。“微课”的主要载体是视频,刻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内容上较一般课程精炼,形式上比较微小,主要是追求整体效果的妙处。

对于高职的学生而言,系统的理论学习是一个最痛苦的过程。《物流成本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知识零碎且多,如何让学生进行愉快的学习并尽可能多的掌握专业知识是许多《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任课教师头痛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以《物流成本管理》的技能目标为导向,进行“微课”教学改革。首先,将物流成本课程分成若干个模块,例如:物流成本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物流成本预测方法-量本利分析法;物流成本控制方法-目标成本法。将这每一部分提取理论知识和实训题目,做成一个个视频,供同学们在课后以及实训的过程中随时随地查阅知识以及解题方法。

实施“微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高职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精力去进行实践学习,在微小轻松的氛围里掌握理论知识。既避免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又可以节约时间,来完成高职学生更重要的实践过程。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2 根据改革思路,设计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物流成本管理》“校本教材”

目前选用的教材多是零碎的知识点的组合,以物流中七大功能的物流成本为主线的教材,而高职院校现在许多课程均采用项目化教学,因此现有教材不能满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趋势,自编《物流成本管理》教材以项目化教学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编写。比如,在编写的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先易后难或者积累为主的教学方法,将一个具体的任务细化,每一个小项目都是一个教学目标,根据实际的项目去编写教材,在实施的过程中与“微课”(每一个知识点的视频)相结合。

3.3 开发实训教学资源,创建《物流成本管理》实训平台

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不管从事物流方面的哪种职业,与物流成本都有一定的相关性,所学的理论知识都将运用到实际。但是现在的企业都有自己独立的业务操作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可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需要将所学知识与计算机紧密结合。

目前的《物流成本管理》教学,在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时运用的是手工计算方法。比如运用作业成本法-资源、资源动因、作业成本、作业动因、产品或服务进行计算,首先作业成本法的物种要素的网状关系学生就很难理解,在进行计算时更是容易出错。在具体的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时,成本核算部分包括成千上万条数据,如果手工计算,对企业的实际工作没有任何价值。更何况企业一般是以操作为主,因此需要将企业实际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产学研”等校企合作关系开发适合学校以及企业员工操作的实训以及工作平台。

3.4 转变任课教师思想观念,建设“微课化”实施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已经不能达到现代高职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材、“微课”资源、实训平台三者具备的基础上,需要将三者有机结合,转变《物流成本管理》任课教师的思想观念,使其认识到网络教学以及实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实施方案统一教师的教学思想,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4 总结

随着国家教育部对高职教育的重视以及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高职教育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将高职的专业课程的课程改革符合社会和企业的要求,成为许多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伴随着“微课”的盛行,本文将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物流成本管理》与“微课”结合,使得课堂生动活泼,设计的知识点更符合企业的实际,讲授的方法更引起学生的兴趣。为高职院校培养高新技能、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黄烨.“微时代”下的“微课”浅析[J].经济管理,2013(5).

[2]程岚,肖贵桥,王英,朱莉.微课教学设计思路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3]张世军.物流成本管理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8).

[4]李慧兰.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质量,2009(3).

[5]郑宁.Excel在运输路线规划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1(19).

[6]王丽新,孙丹,刘海泉.Excel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1).

[7]曹慧,朱俊莹,王燕.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12(1).

[责任编辑:汤静]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