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建筑与景观的形态整合:新的策略

2022-06-09

  摘要:当前,全球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不断推动着建筑学与景观学领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思考。环境生态危机、文化特色消失、城市肌理破碎化等问题促使人居环境营造中,两者形态上深度整合的研究方兴未艾,愈来愈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意境同构传达了当代建筑形态对于“天人合一”理念的继承与发扬。原型同构则以对立统一为原型达成纪念性、象征性和神圣性,以极端差异化的形态对比获得富有张力的平衡。场域同构以地形学概念为前提将景观与建筑的形态进行一体化操作,从而实现对城市环境中物质性与非物质性要素设计的双重突破。 核心期刊

  关键词:建筑;景观;形态;整合;策略 

  人们固有思维中的景观是自然的、大地的,固有思维中的建筑是人工的,其形态的形成完全是设计师大脑中的再造,人们也历来将这种自然和人工完美融合的作品命名为有机设计。但这种设计的融合对我来说有一种理性的认知那就是“建筑的景观,景观的建筑”。设计发展到今天,其建构的融合性越来越强。当代建筑形态的发展,与景观形态的深层次整合方兴未艾,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从当代的“景观城市主义”理论出发,建筑既以其为背景,又最终融入其中,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 

  1.建筑的景观 

  1.1整体设计思想 

  当代建筑设计不仅要完成自身主体设计,对环境、景观的理解和把握更应先于建筑设计。整体设计是把城市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一个局部和另一个局部是相互依存而发挥作用的。因此建筑整体设计思想是一个新概念,其特点是全面地考虑与建筑相关的各个元素、外部环境、建筑构造、技术装备等协同关系。 

  1.2都市建筑景观化 

  这类建筑的共同特点,都将景观作为建筑的设计要素或材料、或形态、或环境效应等,将景观设计领域的方法、技术、工艺融入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中去,并进行全方位的自问整合。 

  1.3细部设计与景观的一致 

  建筑的体块蔓延到周边环境,材料与细部,如门窗、踏步、屋檐等的做法延伸成为景观设施,强化了建筑与景观的一致。 

  2.景观的建筑 

  运用建筑理念挖掘景观设计深度。以建筑的理念对待景观设计问题,或许可以成为目前阶段可取的方式,它使得景观设计不再是艳花草草的粉饰、平而化的硬地延伸、对漏洞的简单的遮盖,而是用建筑分析、决策、设计的方法来造就景观美学。 

  以我国房地产开发建设为例,通常的程序是规划一建筑设计一建筑、道路、市政设施施工一景观设计,其结果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后,再用景观设计(通常被理解为绿化和美化)来弥合。但场地原有的自然特征也许已经被破坏殆尽,场地整体格局已定,市政管线纵横交错,景观设计能做的也只剩绿化和美化了。 

  景观设计应贯穿于开发建设的始终。场地选址、场地规划、场地设计、建筑设计等等都要体现景观设计思想,才能发挥景观设计的最大件用,取得最佳效益。将城市作为景观的对象,具体到人的视角来把握建筑,整合周边的环境,塑造整体燕象。如此,建筑就不会成为“场地中的独角戏”,景观也不会成为“水泥块中的自然”。 

  3.形态整合形式 

  纵观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建筑与景观发展历史,建筑形态与景观形态以对立统一为原型而达成典型的纪念性、象征性和神圣性,可视为原型同构。原型同构中的景观形态与建筑形态作为一种纯粹美学的共同创作,从祖先古老的本源中激活原型意象加工为完整艺术作品,进而引领我们再次返回生命起源,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原型同构关系中的建筑形态彰显出绝对标志性的地景特征,其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初来自于人工与自然两种形态极端差异化而产生的富有张力的平衡。 

  场域同构意在景观形态与建筑形态进行地形学概念前提下的一体化操作,从而实现对城市环境中物质性与非物质性要素思考的双重突破。近10年来,大量实践经验表明建筑与景观形态上的场域同构策略已然成为解决当代城市形态基质化破碎化的有力途径。建筑地面、墙面、顶面等空间形态的限定要素连成一个连续的曲面,从而呈现出地表翻折、扭曲、褶皱、穿插、错叠等复杂景观化操作成为场域同构的鲜明特征。 

  因境构室,融入自然——意境同构意境同构源于我国传统风景建筑和古典园林营造中朴素深邃的哲学理念——“天人合一”。古代山水文化审美孕育出国人崇尚自然、道法自然的环境观,强调自然与人文元素的意象组合应情景交融呈现浑然一体的至高艺术境界。因此,园林形态上力求“虽由人作,宛白天开”,而建筑则“因境构室”“随曲合方”“巧而得”以谦和的姿态诗意地融入场地环境,与风景共筑和谐。意境同构中的建筑形态继承并发扬“宜低不宜高,宜散不宜聚,宜隐不宜露”的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法则,通过消解自身体量、灵活布局空间、弥合天际线等方式与景观形态互为因借,穿插渗透,虚实相生,以共同追求整体空间环境所蕴含的精神属性。 医学论文

  4.结语 

  大地的景观是舞台,而建筑就是舞台中的主角。两者互相依存,互相包容。建筑要与景观相和谐,但不是绝对的服从景观需要建筑的画龙点睛,但不是一味的放纵。建筑与景观应该相互件用、相互影响、相互参照、相互协调,以实现建筑组群、建筑单体与景观、环境的共生和融合。以此相互参照乃”景观的建筑,建筑的景观”之本意。尽管在概念和理论研讨,这些思路彼此间有着差异甚至蕴含养相互的否定,但在实践中,它们都是可能的选择,并且使当代建筑形态走向与更广的区域内的整体景观形态的整合,从而推动景观的建筑性和建筑的景观性达到双向的整体。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