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乡土建筑与现代建筑风格运用探讨

2022-06-09

  摘要:通过针对乡土建筑及现代建筑风格的阐述,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如何把握好乡土建筑与现代建筑风格的关系,提出一些探讨性观点,从此形成新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乡土建筑;现代建筑;风格探讨 

  建筑,不仅具有物质性,更具有精神性。其精神性的外在体现就是所具有的风格。可是今天,中国建筑的风格在层出不穷的形式表现下,消失殆尽,形成一种流行代号,经不起时间考验,成为一种城市负面效应。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的一个设计项目,究竟是采用现代风格还是采用乡土风格?每一位建筑设计工作者都在面临抉择。 

  1.乡土建筑的特点 

  一个城市是在它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下,以及其人文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凝聚着它所有物质文明的总和。而一个城市的风貌,则正是这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历史特征的外在反映。不同的城市所处的自然环境,所经历的文化历史过程各异,从而形成了不同风貌,具备了自己的个性和表情,这也是一个城市的地方特点,或者乡土建筑特点之所由来。 

  在城市文明中,具有视觉形象特征的建筑文化直接反映城市的面貌,所以动人的城市风貌,除有赖于优美的自然环境外,还在于它有无丰厚的建筑文化积淀。一般地说,一个城市的建筑传统建筑越悠久、规划布局越合理、历史建筑遗存保护完善、新容旧貌处理越谐调,这个城市和景观面貌就越丰富多彩,城市地个性就越突出。这是因为这样的城市体现了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的双重特点,具备了空间和时间双重的深度感和美感的缘故。这就是为什么象北京、巴黎、威尼斯等历史名城比某些现代化的新兴城市更具有耐人寻味的美感和引人入胜地原因。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名城的历史文化尤其突出。如拉萨,一方面蕴含西藏悠久的历史事迹和人文特色,一方面又凝聚着藏族建筑的特点。布达拉宫高耸入云,宛如山上自然长出;大昭寺凝结着汉藏联姻,文化交流的历史;罗布林卡成为我国高原园林之秀,加入民间的八角街,大小寺庙和民居等,构成拉萨历史文化特点的最强音和协凑音。新疆、云南、贵州、广西等其它少数民族聚居的古城名址、地方建筑也存在着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和既有的风格。 

  水乡建筑是基于地区环境,源于生活和经济、文化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其表现为一种地方味十足的特有风格。“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杜荀鹤)又如:“半酣凭栏起四顾,七堰八门六十坊。远近高低寺问出,东西南北桥阳望。水道脉分掉麟次,里间棋布城册方。人烟树色无隙罅。十里一片青茫茫”(白居易)。这种诗中有画,画中有实的乡土建筑城市风格何其优美。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传统的乡土建筑是地区建筑,它之所以各有特色,原因有:一是“原始”,二是“封闭”。 

  所谓“原始”,是相对于科技昌明的今天而言。乡土建筑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用手工业方式生产出来的。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条件下,人们建造房屋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因地制宜”建筑形式跟着地理条件走,从而形成地域特色。 

  而所谓“封闭”是指农业社会受地理阻隔,人们都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形成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这也是乡土建筑各不相同的另一个原因。 

  2.现代建筑的风格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在探索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现建筑,引进了一系列的先进理念,也引进了现代建筑这个概念。 

  在如今,中外建筑师在这基础上形成很多流派,产生了一批的代表作引领了一个时区、一个地域的建筑发展。它们使用了现代几何造型,采用了多种现代材料,并运用了现代的交通工具、信息技术、机械技术,让建筑得以震撼人的眼球。他们成功了,但却迷惑了,迷惑源于建筑生命力的延续。 

  中国的建筑设计是否能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彷徨之后,更关心设计的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理论的创新,在建筑的本质探索上有更新突破,形成自己的风格。前时,中国建筑吹起了仿古风,过后又有一段欧陆风,再就是构架飘板的盲目运用。“现代了”,但却失去了地域特色,让建筑的外观显得浮躁和不安。 

  2.1我们利用现代建筑的造型手法,对现代建筑的反复应用,使现代建筑的景观正渐渐的趋于雷同。相距几百或几千公里的地域,地理环境不能完全表达出各自的特征,使得所见得城市景观如出一辙。可以肯定,我们并不愿意只选择一种方式来构建建筑及其环境,多样和丰富才是我们所希望的。而建筑的风格定位了城市风貌的同迥异,城市离开了地域建筑艺术、建筑风格的引领,也就不容易表达地方特点、地域特色,这就是现代城市外在景观为何趋于雷同这一弊病的关键。这就是又要求建筑设计要去挖掘和探讨建筑风格内在涵义与精神实质,其前提是对地理环境及乡土建筑特征的正确判断,地域性才是建筑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 

  2.2在西方多元化的风格流派中,流行着一种新形式主义或称之为新地域主义。其依据不同的地域条件掺入某种具有传统气息的文化意蕴。发达国家由于经济状况的优越,在建筑的处理手法上多停留在形态和文化层面上。而很多发展中的国家乡土建筑,它们也关注建筑形态,但更多的是拘泥自己国家所处的地理气候条件,经济状况。 

  2.3分析这两种情况,综合我国国力和地方经济发展,我们体会到这两者不但不可偏废,而且还有着深刻的联系。这是因为历史积淀的传统建筑的文化,正是在特定的地理气候和风土习俗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否则,将会是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如今,技术进步了,经济发展了,观念也随之改变了,但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都依然如故。人的审美情趣虽然也与时俱进了,但也不可能与以往一刀两断,多少对往昔有着很大程度的眷念。凡此种种我们体会到现代建筑的乡土化,乡土建筑的现代化这一设计构思内涵。其间是相辅相成。 

  3.乡土现代建筑运用 

  现代建筑乡土化,或说地域化,是指建筑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在传承地方文脉的基础上,创造有效多变的外在形象和有序空间,以形成建筑的独处性。这就是金茂大厦一样,它是中国的塔,只有放在中国才能展现她的魅力。 

  乡土建筑现代化的灵活运用与上相同,它们是事物存在的统一体。对于乡土建筑的延续,要存其形。贵其神、得其益,形神兼备。这对于乡土建筑风格的保护规则与设计是重要的。 

  乡土建筑的风格现代化得体几点内涵:创新精神、发展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在创新精神方面。要做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不能总局限于传统文化中,而必须对现代化的演绎,对现代建筑的本质作必要的探索,形成新的理念。而建筑是以科学技术作为其物质存在的依据的。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对其节能化、智能化、生态化得以实现。进而在这一种基础上形成一种特定地域中创作建筑的一种理论,形成个性特色。 

  4.结语 

  事物是发展进步的,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不但要提倡“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相结合”,而更应该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的设计手法把建筑的形态、内涵向前推动。并在这基础上尊重科学,以科学的态度,实际的观点打造建筑内涵,使建筑得以永恒。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