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2022-06-09

摘要:本文阐述了影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基础性工程的常见问题及成因,提出了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与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休戚相关,正所谓“百年大计,质量为本”。所以,作为房屋建筑施工重中之重的地基基础施工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只有按照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施工,并采取有效的监督、管理,才能保证房屋的耐久性、人们正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也才会有更多的优质工程项目。

  1 影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质量的主要因素

  1.1地基基础缺陷的类型以及相应的对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

  1.2上部结构安全度、整体性、使用要求等具体情况适应地基基础变形的程度。

  1.3地基结构和基础变形的数值、发展速率和趋势。

  1.4在地基基础缺陷的情形下加固上部结构的经济性和可能性。

  2 基础性工程的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起决定性作用,而且还影响着建筑实体的修筑。因此把完善建筑工程基础性施工质量作为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首位。

  2.1混凝土结构发生裂缝

  房屋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就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枕木在混凝土在施工前没有放置在同一条垂直线上,这就会由于用力不均而产生裂缝;其二,由于外界因素致使混凝土中得水分被快速蒸发,导致过大的拉应力产生裂缝。

  2.2结构性漏水

  房屋建筑工程常见的漏水部位在山墙、檐口和变形处。导致漏水的原因有二:其一,由于自然因素,外界温度变化造成漏水;其二,由于人为原因,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不当操作造成漏水。

  2.3施工材料质量不过关

  要保证房屋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就应严把材料关。一般施工材料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二:其一,在建筑设计阶段,设计人员没有按要求对施工材料进行标注,导致施工材料被错误的使用;其二,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将施工材料的标准降低。

  2.4通风孔道遭到堵塞

  堵塞的原因有二:其一,在设计阶段没有进行合理设计所致;其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慎在通风孔道中遗落了杂物造成堵塞。

  3 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3.1人工挖孔灌注桩

  3.1.1主要施工步骤

  首先选择场地,并进行整地放线,固定粧位,浇注垫层,再设置支架、安装设备等,同时变开挖边进行抽水,之后清理桩孔周壁并设置护壁模板,接着在其一周浇灌护壁混凝土。拆模之后继续向下开挖,然后再支模、浇护壁混凝土,循环作业直至达到所需下挖深度。接下来作扩大头,验收桩孔,将孔底积水排出,设置钢筋笼进行固定。最后浇灌桩身混凝土。

  3.1.2重要的施工技术要点

  3.1.2.1成孔工艺试验

  在正式施工前应对成孔桩进行成孔工艺试验,要求数量大于两个。检查桩侧壁的土层是否存在流泥涌沙、坍塌缩孔等现象,混凝土护壁有无达到预期的效果,桩端所做扩大头成型达没达到设计规范。

  3.1.2.2桩距开挖要求

  当桩距<2倍桩径同时<2.5米,采用间隔开挖为宜。排桩跳挖的施工净距应≥4.5米,当头批桩的混凝土浇灌强度达到设计规定60%时,在开挖相邻桩。

  3.1.2.3挖孔方法

  施工人员用锨、镐自上而下一层层进行,当碰到坚实的土层时用可以选择风镐、锤钎对其进行破碎,如遇单个石块。可考虑采取安全的爆破手段进行爆破,爆破过程必须由专业爆破人员进行,建议设计小剂量炸药、多次爆破,并采取对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免护壁被炸坍。挖土采取先中间后周边的次序进行,截面厚度控制在设计桩径加两倍护壁的尺寸。

  3.1.2.4护壁操作

  护壁长度应视现场控孔情况而定,一般每节壁长约为1m。第一节护壁要求做护肩的同时应高于地面0.2米,并且定位后对护壁安装钢筋,然后设置护壁模板。最后浇灌混凝土,其强度要求达到5兆帕后,才能对下层土方进行开挖。在往下进行护壁作业时,一般将每节护壁作为一个周期进行施工,每三节护壁施工完成后,都应校对桩的中心点和垂直度。

  3.1.2.5钢筋笼的制作、安装

  制作安装钢筋笼时,应将主筋接头错开一半,每隔1-1.5米用点焊将螺旋箍筋与主筋按梅花形状固定,并将加劲箍每隔2m进行加设。有的钢筋笼长度>15米,可分段进行制作,并于现场吊装就位时焊接。钢筋笼应悬挂固定在孔内适宜的标高和位置上。

  3.1.2.6混凝土浇筑

  成孔应在浇筑前进行复测,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应及时处理。混凝土浇筑过程,为防止碰撞孔壁,应在孔口处设置护口筒,并用串筒进行混凝土浇注,其末端离孔底高度应>2米。灌注桩的混凝土灌注充盈系数应≥1.0,坍落度控制在0.08-0.1m,并且应连续浇注,同时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将混凝土振实。最后浇筑结束后混凝土进行养护。

  4.2冲孔灌注桩

  4.2.1主要施工顺序

  a)钻孔;b)下钢筋笼及导管;c)灌注混凝土;d)成孔

  4.2.2重要的施工技术要点

  4.2.2.1设备选择

  应根据桩型、土层状况、钻孔深度、泥浆排放及处理情况选择钻孔所用设备。

  4.2.2.2护筒

  护筒的数量、规格应在施工前确定好并将其运到现场,护筒埋设要求稳定、准确,护筒与桩位的中心应≤0.05米,其埋设深度应大于杂填土的填埋深度200mm。用粘土在护筒周边分层回填夯实。并且护筒位置应在开钻前核实一遍。

  4.2.2.3泥浆护壁

  应保护护筒中的泥浆面在施工中高于地下水位至少1米,若受水位涨落的影响时,泥浆面应不得低于地下水位1.5米。在清孔过程中,泥浆应不断的被置换,直到可以浇注水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前,孔底0.5米内的泥浆比重应<1.35,含砂率≤8%,孔底沉碴厚度应≤0.05米。

  4.2.2.4桩允许偏差(H为桩长)

  桩孔和桩中心位移偏差在(100+0.01H)mm;桩垂直度偏差为H/100;桩径允许偏差为+50mm。

  4.2.2.5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与人工挖孔灌注桩方法一致。

  4.2.2.6混凝土浇筑

  成孔在浇筑前进行复测,未达到设计要求应及时处理。使用导管对混凝土进行浇注,导管定长偏差≤0.5%,连接处内径偏差<0.002m,其轴线偏差<0.02m,内壁光滑平整。在0.5-0.7兆帕的压力下连接后不发生漏水现象,水下浇筑混凝土应保护坍落度在0.18-0.22米,泌水率不超过4%。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进行必要的养护。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竣工完成后,做为隐蔽工程的地基基础,由于难于检查,如果出现问题,便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并且无法弥补。所以,探究地基基础在建筑工程中的常见事故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止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的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彭第,潘殿琦,李海礁,等.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发展趋势[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

  [2]卢永照.论述建筑中地基处理堆载预压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1,(11).

  [3]黄卫兰,林华.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及后浇带技术初探[J].价值工程,2010,(19).

  [4]秦磊.混凝土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知识,2012,(S2).

  [5]李彩英,刘霜菊.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07).

  [6]洪海平.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 产品,2010,(03).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