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绿色概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022-06-09

摘要:本文分析了绿色施工管理策划与实施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讨论了绿色施工管理的应用。 

  关键词:绿色概念;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2006年,我国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并于2014年进行修订,新版标准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及《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对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进行了概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是“绿色概念”的核心,其中节约资源是指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提出绿色概念的依据有以下几个原因[1]:建筑能耗持续增加,并释放大量二氧化碳;资源消耗不断增加,长此以往资源将会枯竭,从而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建筑生产和使用都会消耗资源和能源,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和破坏,导致气候变暖和自然灾害频发;人类追求居住舒适和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也就是说遵循“绿色概念”不仅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还要保持建筑的品质不降低。绿色建筑管理包含从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到使用的整个寿命周期[2],本文主要探讨“绿色概念”用于施工阶段的工程管理。 

  1 绿色施工管理的策划与实施 

  1.1 绿色施工组织管理 

  绿色施工组织管理是绿色施工管理的基础,它是指工程项目的参建各方(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为了完成施工任务,所必须建立的相互联系和管理层次,以便参建各方各司其职,实现绿色施工的规范化、标准化目标[3]。组织管理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建立施工管理体系;二是明确任务分工与职能分配。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由两级机构组成,上一级为建设单位的组织协调机构,下一级为施工单位的实施机构,两级机构互相配合以共同完成绿色施工管理任务。绿色施工管理任务必须经过合理分工和职能分配才便于实施,应根据绿色施工管理的总目标和具体任务进行分解,并建立责任分配矩阵。该矩阵的顶层为“绿色施工管理”,下面一层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每个参建单位下面是具体的任务要求,如施工单位下面的任务包括管理策划、组织实施、过程控制和效果自评。 

  1.2 绿色施工方案的编制 

  施工方案的编制是绿色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方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绿色施工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案的编制分为两个层次,总体方案中需要考虑各参建单位的不同任务和配合关系,并与责任分配矩阵对应,施工单位主要负责具体实施;第二层次是对总体方案的细化和内容的明确,例如绿色施工目标分解为资源消耗量、材料节约量、节地指标、节水数量等;再如施工过程控制细化为绿色施工的控制要点、节能环保措施等。 

  1.3 绿色施工目标控制 

  施工目标控制是绿色施工方案实施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影响绿色施工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才能保证绿色施工目标的顺利实现。控制方法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将绿色施工目标分解细化为更具体的目标以方便实施,如方案目标、施工过程控制目标等;二是采用戴明的PDCA循环进行动态控制,不断收集施工各阶段控制过程的实测数据,并与目标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偏差及时纠正,直至实现控制目标。 

  1.4 绿色施工现场管理 

  绿色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直接决定绿色施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以及实现的效果是否打折扣,所以需要高度重视现场管理并保质保量地落实各项管理措施。首先,应根据绿色施工目标和控制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交底。其次,制定绿色施工计划细则,便于各级岗位人员掌握自己工作的具体目标和控制要求。再次,制定专项管理措施,针对有特定要求、技术比较复杂的施工内容应制定专项管理措施,如建筑渣土的利用方法、废钢回收利用方法、废电池分散回收方法等。最后是监督实施,对绿色施工控制点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1.5 绿色施工信息化管理 

  由于建筑施工过程影响因素多,牵涉的关系比较复杂,要实现高效率的管理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以BLM(建筑项目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建立信息化集成管理模型,可用于参建各方进行高效的沟通与协作,其优势在于参建各方在同一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便于信息集成和数据追踪,及时了解材料采购、施工进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是实现绿色施工的利器和高起点的平台。 

  2 绿色施工管理的应用 

  LEED是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发布的能源与环境先锋奖认证体系,是国际上最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评分系统,具有很高的领先性和权威性[4]。下面就以某建筑工程实现LEED认证案例分析绿色施工管理方法的应用。 

  2.1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约4.32×105m2,由酒店、办公楼、住宅等4栋高层建筑组成,建筑结构为框架剪力墙和筏型基础。建设单位单位要求该工程通过LEED绿色认证。 

  2.2 目标定位 

  按照LEED评估体系要求,针对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全面评估。LEED的总分值为110分,其中白金级为80~110分,金级为60~79分,银级为50~59分,基本级别要在40分以上。本工程确定要达到金级标准。LEED评估主要从绿色选址、节水效率、能源与大气、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5个方面进行,施工阶段得分比例虽然只有14.5%,但上述5个方面涉及施工阶段的就有2个方面,因此绿色施工管理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况且施工中废弃物回收率达到95%以上或选用当地材料超过40%还有额外加分。 

  2.3 绿色施工策划 

  首先,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成立项目经理负总责的绿色施工领导小组,并设置LEED认证体系的专职协调员,建立相应的组织框架,明确各级人员分工和职责。其次,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结合工程特点进行总平面布置及相关措施。然后,根据住建部颁发的最新版《建筑业10项新技术》及相关文件规定确定了本工程的主要绿色技术,如施工用水回用、预拌砂浆、外墙自保温、工业废渣砌块、铝合金窗断桥、外遮阳保温等技术。 

  2.4 绿色施工实施管理 

  针对2.2节的5个方面分析并制定了目标和控制点。选址方面考虑水土流失、水源污染等影响,进行了风险评估并制定了保护措施,如道路硬化、空地绿化、车辆出入清洗、污水沉淀处理等;节水方面利用基坑降水、雨水回用。能源与大气方面设备调试由第三方负责,施工单位积极配合制定相关调试方案。材料与资源方面制定了75%废弃物回用、5%材料再次利用的目标,具体措施包括建立材料管理台帐、废物回收利用方法等,如混凝土残渣用于场地道路平整、废旧短钢筋焊接后作楼板钢筋支撑架等;室内空气质量方面措施包括加强监测、通风、使用低挥发材料等。 

  2.5 资料收集与评定 

  LEED需要完整的认证文件进行总结提交,所以对各类文件包括文字记录、相片、检测报告、厂商资质等进行了汇总整理。 

  3 结语 

  绿色建筑秉承“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宗旨,顺应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要求,在建筑业发展进程中已成为大势所趋。作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理应深刻理解“绿色概念”的内涵,并将其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晚生,梅胜,辛云岭,等.绿色建筑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胡宁,魏惠子.全寿命周期在绿色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4(16):17-19. 

  [3]汪涛.推进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措施研究[J].城市建筑,2014(15):142. 

  [4]张振兴,吴鹏,龙叶天,等.LEED-V3.0绿色建筑在施工阶段的管理实施[J].施工技术,2012,41(365):69-72.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