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房建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2-06-09

摘要:房屋建筑不断增多,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我国目前在房间设计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包括结构安全、结构设计以及施工图方面等对房建结构设计的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针对房建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房建设计;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但是专业人士并没有相应地增加,从而导致房建整体的设计质量并不让人满意。在房建过程中,房建设计至关重要,为了促进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就必须要使得房建设计的质量有所保证,因此要加强房建设计的管理。

  1房屋工程中的常见问题

  房建施工的主要依据就是房建设计,因此可以说房建设计对房屋建筑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房建本身就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其还具有功能广、投资大以及规模大的特点,一旦出现问题就很难纠正。

  1.1结构问题

  结构问题是房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房屋的整体布局不能是千篇一律的,不能是同样的模式、结构和朝向。而现如今很多房建设计在结构方面却没有摆脱这个问题,大多是同一种设计模式,这种结构问题在目前的房建设计中非常常见。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进行房建设计之前就必须要对建筑物的各种环境进行调查,因地制宜才能得出优秀的结构设计。

  1.2质量问题

  图纸是结构设计的最终成果,这对房建工作的质量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很多房建设计的图纸质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房屋都存在图纸设计质量不过关的问题,例如缺少相关节点详图、节点详图表述不清等问题。而房建设计图纸质量不过关,对之后的施工会有重大的影响,也会进而影响房屋日后的使用。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足够重视房建设计的图纸质量。

  1.3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在近几年越来越引起注意,尤其是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时候,这个问题更是令人发醒。在很多管理比较松懈的地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往往忽略了设计安全问题,很多建筑省略设计阶段而直接进入施工阶段,凭经验施工;为节省建造成本而省略规范规定的安全措施。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的发生使得这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因此,必须坚持“先设计后施工,设计指导施工”的原则,设计的整个阶段以及施工图审查工作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范。

  2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2.1楼板设计问题

  楼板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楼板需要桥接在不同的承重墙之间,但是现实施工中往往将普通墙壁当作承重墙使用,搭载楼板。楼板能承受的压力是一定的,承载楼板的墙壁承重能力也是有限的,承重墙是专门为搭载楼板设计的,而普通墙壁只是设计美观、方便用的,承重能力很差,如果将其和承重墙混用,均布载荷进行配筋设计,很容易使普通墙壁处开裂,墙壁上方的楼板断裂。

  根据虚功原理建立的四边固支矩形双向板按塑性铰线法设计时,总弯矩设计值与荷载之间关系的基本公式为:2M1+2M2+M'1+M″1+M'2+M″2=Pl201/12(3L02-L01)。式中M1,M2—短跨、长跨方向跨中总弯矩设计值;M'1,M″1,M'2,M″2—短跨、长跨方向各支座总弯矩设计值;P—板面均布荷载设计值。

  由于一个方程无法同时确定多个变量,为此,需补充附加条件:令n=L02/L01,α=m2/m1;β=m'1/m1=m″1/m1=m'2/m2=m″2/m2.式中m1,m2—短跨、长跨方向单位长正塑性铰线的弯矩设计值;m'1,m″1,m'2,m″2—短跨、长跨方向各支座单位长负塑性铰线的弯矩设计值;α—长、短跨方向单位板宽跨中正弯矩之比;β—长、短跨方向单位板宽支座负弯矩与跨中正弯矩之比。

  工程实践中,设计双向板时,须首先选定α,β值,然后把M1,M2,M'1,M″1,M'2,M″2用n,α,β,m1表示出来并回代入(7)式,即求出各弯矩设计值。设计中根据经验,通常取α=1/n2,β=1.5~2.5。

  因此,当按塑性理论设计时,单、双向板的分界限实质上是相对的。矩形板甚至正方形板究竟是单向板还是双向板,完全取决于配筋方式:当按单向板的配筋方式配筋时,则为单向板;当按双向板的配筋方式配筋时,则为双向板。

  2.2地基与基础设计问题

  施工之前只对地面以上建筑结构进行详细设计,对于地基的处理只是凭借经验进行。任何房屋建筑在进行施工之前都要进行地基处理,但是真能做到正确进行地基处理的很少,一般都是根据周边房屋建筑时对地基的处理方法或者建筑公司常用的对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地基处理。这样的经验处理方法危害很大,因为不同的建筑,对地基处理的要求不同,并且不同的地方,地质不同,处理方法就更要不同。设计者对地基换土垫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凭经验处理。设计者都明白在地基设计时要注意地基承载力,所以一般在地基挖掘一定深度后铺垫砂石,加强承载力。但期间未对砂石层的宽度、厚度以及铺垫砂石层的深度进行确定,这样做既不安全也不经济。

  2.3连续梁设计问题

  连续梁设计的主要问题是设计者将连续梁按单梁进行设计。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房屋的阳台边梁设计上。房屋阳台边梁所承受重力、负荷较小,设计者抓住这一点在进行设计时便将连续梁按照单梁在图纸上进行设计,省时省力。但是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将是建筑施工时在梁的支座处上部配置的负筋量将远远小于连续梁的状况。这样做的后果将是梁的支座处受拉区拉力明显增大,经过一段时间支座处受拉区便会出现竖向裂缝,经过一段时间,最后梁上部栏板处也会出现明显的竖向裂缝。如果边梁长度较小,这个问题导致的后果不会非常严重,但是如果边梁很长,自身质量很大,再加上外界应力,那么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并且阳台边梁多数直接暴露在室外,会经历四季环境变迁,受到风吹日晒,温度变化较大,对梁的收缩性能要求较高。

  当连续梁按照单梁设计以后,温度发生变化时梁体进行伸缩,但是由于是单梁连接,其伸缩受到另外一个单梁的约束,伸缩范围有限,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也会受到挑梁的约束,从而在梁体产生伸缩应力,该应力将直接作用于梁上已经有裂缝或者梁体脆弱处,致使梁的整个支座附近沿整个梁截面四周裂缝贯通,梁体的刚性降低,成为松散的小支撑块,承重能力严重下降,直接影响使用安全。

  3房建结构设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在结构问题方面,设计师在进行房建设计的时候要重视各项验算,必须要验算合格以后才能进行下一步设计,确保结构设计的严谨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在进行受力分析的时候,不能因为追求计算简化而不顾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就省略某些步骤。

  3.2在质量问题方面,要从人才的角度出发,提高人才重视细节设计的意识,只有保证各方面的设计都是严谨的,才能保证设计的质量符合现行的规范要求。这就要求设计师们必须加强对现行规范的学习和了解,只有充分了解了现行的设计规范,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房建设计的质量符合要求。

  3.3对于安全问题的解决,首先就必须要有一足的预见性,要对周围的地质情祝和当地的气候有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预测建筑物日后可能出现的灾害。比如在地震多发地段就要高度重视抗震防火方面的设计,保证房建设计符合国家规足的抗震要求,在最大程度上实现防范于未然。

  4结语

  近几年我国在大力发展房屋建筑,但目前房建设计并不够优秀,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采取一足的有效措施来解决。本文从实际中的问题出发,简单说明了存在哪些设计漏洞,分析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希望能推动我国的房建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税锋.房屋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广东科技.2014年24期.

  [2]赵刚.房建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0年08期.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