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浅谈建筑的施工技术

2022-06-09

  摘要: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开发利用是无限的,随着城市的建设,土地的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使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 体。由于高层建筑的投入相对多层大,且施工周期长,混凝土浇筑量大,工程质量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本文从进一步加强质量角度出发,谈谈高层建筑的施工技 术。
  关键词:高层建筑;强度控制;裂缝控制
  前言: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其中可利用开发的土地仅为1/10,包括农 业、林业、牧业,城市的建设,土地日趋减少,因此发展高层建筑,减少占地,充分利用空间,这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施工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对 楼的层数进行提高,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财产安全,而且还关系到人们的生命。从近几年来看,我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被消费者投 诉最多的十大类商品中,房屋住宅质量问题一直位居前列,可见,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公众所关注的焦点,因此,质量管理是关键和核心,只有在工程施工全 过程中注重影响施工质量方面的各种主要问题,不断强化工程施工技术,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才能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真正引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而建造出更多 更好的的优质工程。
  正文: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建筑按层数和高度分:低层(1-3层)、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米)超高层100米以上。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砼强度控制、“裂缝的控制,以下就这两个方面分别阐述。
  1 高层建筑的砼强度控制
  强度主要是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克服和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注意问题。
  1.1 配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材料选定,砂采用中砂,严禁海砂,其中砂含泥量不得超过5%,碎石使用连续级配的1-3cm,含泥量不得超过1%。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 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如C15、C20、C30、C35等,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当地质量监督站)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 (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即施工现场配合比)。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 1%~5%,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0%~25%,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2%~15%,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1%~18%;水灰比影响为多增l%,强度降低 5%~15%。既然影响如此之大,那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1.2 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 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 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其强度比全湿养护28天:全湿养护7天:空气中养护28d分别为2.2:1.6:1,由此可见养护的 重要性。由于高层建筑养护困难,达不到试验室的养护条件,也是造成混凝土强度值离散性大的原因之一。
  1.3 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
   根据相应条件选定一种,这其中都涉及到一个标准差问题。高层建筑由于施工周期、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气候条件相差大,混凝土试验值的离散性也较大,即标 准差过大,如笼统地作为一批来评定,很可能不合格,因此应分批,按条件基本相同的划为一批进行评定,这样做既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也符合现场实际。
  2 建筑裂缝的控制
   建筑裂缝主要指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作用是保证建筑在温度变化,基层不均匀沉降或地震时能有一些自由伸缩,以防止建筑开裂,结构破坏。 裂缝分为运动、不稳定、稳定、闭合、愈合等几大类型。虽说骨料内部凝固时产生的微观裂缝不可避免,但从质量角度考虑应尽可能减少。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 普遍较高、混凝土量较大、且带有地下室,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更大。下面主要叙述有关对裂缝的“放”、“抗”相关措施。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 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在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措施。
  “放”的措施: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留一定高度,砌筑完后间隔至少一周,宜15d后补砌挤紧;合理分缝分块施工;在柱、梁、墙板等变截面处宜分层浇捣等。
   “抗”的措施:①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宜<450kg/m3)。实践经验表明,每m3混凝土 的水泥用量增加10kg,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升高1.5℃。高层混凝土用量大,有时还有大体积混凝土,从经济、实用角度宜掺入外加剂。当然掺入外加 剂后,要预计对早期强度的影响程度。据此可提请设计科研部门予以探讨和评定。②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砂石,这样可减少水和水泥用量,减少泌水、收缩和水化 热。③在施工工艺上,应避免过振和漏振,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尽量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④现浇板中的线盒置于上、下层筋中间,交叉布线处采用 线盒。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需主要控制好构件的湿 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避免水化 热高峰的集中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尤其在前3天)。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宜控制在25℃以内,否则 因温差过大产生混凝土裂缝。
  3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约束、监督四大机制,造就一流职工队伍
  3.1建立竞争机制。自上而下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具体作用有:①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提高了工作和办事效率;②激发了职工的学习热情;③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施工生产。
  3.2建立激励机制。从改革职工最关心的分配政策入手,彻底打破大锅饭,将职工个人收入与施工产值、质量、安全、成本等指标挂钩。
  3.3建立约束机制。为了严格执“法”,使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发生效力,我们建立、健全了各项奖惩制度。
  3.4建立监督机制。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切实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
   结束语:总之加强高层建筑物的施工特点研究,完善施工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落实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对于保证高层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意义重大。为了 更好的提升高层建筑物的质量,在以后的施工工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去探索。通过不断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加强建设过程中的施工管理、保证 施工过程中的程序化,来进一步落实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更好的推动高层建筑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德江,杨金星.高层建筑施工控制要点[J].施工技术,2009-06-28.
  [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3]沈广军.浅谈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及安全管[J].无线互联科技.201 1,(09)
  [4]伞国涛,高玉龙.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