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住宅小区节约型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2022-06-09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建设一个和谐节约的社会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的共识。社会文明的进步,使得社会大众对于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样,对于住宅小区的设计理念与性能更加关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行业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加强建筑行业与资源的和谐度,加大住宅小区节能建筑的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行业长久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以住宅小区节约型建筑设计策略研究为题,对住宅小区节约型建筑设计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加大建筑行业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住宅小区;节约型;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引言

  建筑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托于住宅小区的建设。以住宅小区建设为主的建筑行业,在我国来看,仍然是一个与生态环境发展相矛盾的行业。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加强建筑行业的生态性与节约性已经成为许多建筑专业人士共同关注的问题。节约思想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要素融入到建筑行业的设计工作当中。所谓的节约型建筑设计就是要减少能源的消耗,加强能源使用量的控制与管理手段的控制。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之下,建筑行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现状。笔者选择住宅小区作为研究载体,对节约型建筑设计策略进行研究是极具社会现实意义的。

  一、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性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节能环保理念被融入到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工作当中,围护结构的保温性建筑设计成为节能能量的重要方港式。建筑物的保温与隔热功能加强,就是在夏天减少外部热量的进入,在冬季减少内部热量的流失。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性,就要从住宅小区内部的舒适度出发减少能源的消耗。

  对于住宅建筑来讲,单层表皮的保温与隔热功能主要取决于其材料,而多层表皮则不同,其保温与隔热系统受到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界面与空气的共同作用。内部的界面在保温隔热中一般起到主要作用,外层的界面与间层的空气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性,对于单层界面来说,主要对其材料本身进行改变。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可以十分方便地对自然材料进行改变,创造出新的人工材料。拿传统的住宅建筑的围护结构来讲,一般是将承重结构与保温功能进行结合,改造方法十分简单,外层也较为单薄,这对于住宅建筑物的保温性与隔热性来讲都不尽良好。传统的粘土砖砌的导热系数较高,而利用泡沫聚乙稀板与岩棉板等保温材料作为建筑材料,其导热系统会大大降低。另外,透明材料的保温性不强,利用具有吸热性与热反射性的中空玻璃或者低辐射玻璃等新型材料可以满足住宅建筑的功能需求,也可以大大提高保温系统与隔热系统的性能。另外,由多种材料构成的复合表皮在住宅建筑中的利用也可以大大提高其保温性能,在节约型的建筑设计之中,可以加强高效的保温材料与隔热材料的应用,利用多种加强材料组成复合围护结构,提高住宅建筑的保温性,同时提高其节约性。

  二、加强建筑外层的遮阳性

  遮阳性是建筑物遮光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遮光系统由遮阳系统与防眩光系统构成。其主要功能就是防止外部的阳光直射进入建筑物,杜绝阳光对于建筑物的过分照射从而使建筑物升温,减少眩光的产生。遮阳性对于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节约型有着重要的作用,遮阳系统的设置要与住宅建筑中的透明性隔热要素相联系,又与建筑物的采光性能有着密切的联系。遮阳性主要是为建筑物减少不必要的热量,特别是对于具有较高的冷负荷的建筑。

  遮阳系统主要是由固定系统与活动系统构成的,这样的分类依据是遮光系统的适应性。首先,从固定系统来讲,其可以在季节变化的同时对遮光的构件进行有效的调节,但是其在遮阳性能与光线的利用方面有一定的不足之出,适应性不足。对于气候较为火热的地区不尽适合,但是对于满足经济条件与技术条件的建筑工程来说,固定系统还是比较适用的。其次,从活动系统来讲,它可以进行手动调节或者自动调节,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在季节变化与太阳位置变化之时,住宅建筑都可以达到最好的遮阳效果。在此基础上,活动系统可以更好地对热能的吸收进行控制,从而使眩光产生的机率下降,因此,活动系统比较适用于气候变化较大的地方。但是活动系统对于构件的质量与安装的工艺具有较高的要求,费用较高。

  三、加强建筑外层的采光性

  采光性是建筑物的一种重要性能,对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有着直接的影响。从自然太阳光的利用来讲,传统的侧面采光方式会使眩光产生的机率提高,并且这样的采光方式只适用于局部地区的采光,对于住宅建筑整体采光具有明显的限制性。所以,在进行住宅小区节约型建筑设计之时,要更多地考虑到光线的间接利用问题,建立正确的光学系统与光线折转系统。这样,就可以使更多的自然光线被更大区域所利用,提高光线的利用效率与光线的舒适度。光线的折转系统,就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与衍射现象等使光服务于住宅建筑。利用建筑构件的形状与表面,可以实现光的有效反射。在进行建筑设计之时,可以从室内的尝试出发,选择外部较为突出的片状,利用计算也估计,来提高自然光的反射率。固定的光线折转系统可以适用于具有固定太阳高度的区域,而活动型的光线折转系统可以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自动实现控制,对光线进行合理利用。在进行建筑外层的材料之时,也要考虑到其采光性,利用镀层的下班或者多棱的下班可以大大提高光线的折射度,促进住宅建筑采光性能的提高。

  四、加强太阳能源的利用性

  太阳能的正确利用,是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节约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对于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思想理念体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太阳能的应用方法有许多,建筑物的形式与表皮外观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物太阳能利用的交果。在传统的住宅小区建筑设计之中,利用线建筑的方法进行太阳能源的利用较为觉。利用围护结构进行蓄热,建设温室等等。也有许多住宅小区的建设利用太阳能收集设备进行太阳能的收集与转换,比如说太阳能电池等等。但是,利用专业设备进行太阳能源的利用,成本过高。太阳能的收集与转换的设备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受到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其在我国还没有实现普及。利用太能能收集与转换设备进行太阳能的使用,具有使用效率方面的优势,并且具有较强的控制性。加强技术水平的提高与成本价格的下调,是加强住宅小区建设设计节约性的重要方法。混合的太阳能技术是建筑行业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进行住宅小区的设计工作之时,建筑物的设计者要考虑到建筑区域的气候条件,选择具有较好使用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太阳能收集与转换设备,促进住宅小区建筑的节约化。

  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建筑行业发展的现状,其对于生态与环境的破坏仍然较为严重,资源的浪费现象多有出现。住宅小区是建筑行业的重要建筑对象,加强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的节约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筑成本,减少能源的消耗,促进建筑行业的绿化化与节能化。因此,笔者从四个角度对期刊网住宅小区节约型建筑设计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以此来引起建筑行业与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者对于节约型建筑设计的重视,利用节约型的建筑设计促进建筑行业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

  参考文献:

  [1]胡小清.节约型建筑设计策略探讨[J].科技资讯,2007,21:90-91.

  [2]资源节约型住宅关键技术研究[J].住宅产业,2007,09:50-55.

  [3]卢西桢.节约型建筑设计策略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6:148+155.

  [4]郦飞,郦伟,杨青飞.节约型建筑设计的原则及其实施策略[J].山西建筑,2008,16:58-59.

  [5]张剑枫.节约型理念在建筑设计技术策略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01:45-46.

  [6]陈红,史玉岩.开发节地型住宅小区的基本措施研究[J].华中建筑,2010,07:43-46.

  [7]杨昌鸣,张娟.建筑创作的材料语言——对国外资源节约型建筑设计的解读[J].新建筑,2009,06:97-101.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