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推进中国式教育考试现代化的初步思考

2023-01-06

  摘要:中国式教育考试现代化是基于我国国情的教育考试现代化。推进教育考试现代化,不仅要充分关注我国教育考试的传统与积弊,又要客观评估教育考试改革的成效与问题,形成符合我国现实的教育考试改革之路。中国式教育考试现代化需要立足于通过教育考试促进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服务科技创新与人才选拔培养和引导育人模式变革,关注协同推进考试形式与考试内容改革、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和加快招生制度改革等重点任务,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带来的蓬勃动能。

  

  关键词:教育考试改革;中国式现代化;考试现代化;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制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阐释,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要求,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道路指引。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政策话语体系澄清,为审视新时代教育考试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中国式教育考试现代化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教育现代化乃至整体现代化的关键突破口。

  

  中国式教育考试现代化是基于我国国情的教育考试现代化。推进教育考试现代化,不仅要充分关注我国教育考试的传统与积弊,又要客观评估教育考试改革的成效与问题,形成符合我国现实的教育考试改革之路。中国式教育考试现代化是有着社会主义底色的现代化。推进教育考试现代化,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需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遵循,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中国式教育考试现代化是承载新时代新征程历史使命的现代化。推进教育考试现代化,要服务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乃至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可以从目标、路径和动能的角度进一步把握中国式教育考试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1 中国式教育考试现代化的目标定位

  

  1.1 通过教育考试促进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长期以来,党的教育方针都是教育考试改革的重要遵循。如2002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强调,“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3]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2020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更是强调,我国的教育评价改革要“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5]。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就是通过教育考试促进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这一根本目标不能止步于改革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表述,而应指导整个顶层设计与具体举措。具体而言,这一根本目标要求:第一,教育考试改革的最终定位不能定位于考试,而是要指向育人。一方面,要面向考试后端,鉴定选拔更具潜力的未来人才,使其得以接受更为适宜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引领考试前端,通过评价指挥棒更好地推动育人改革。第二,教育考试改革对于育人的促进,要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教育考试不能只是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不能异化为产生分数的工具,而要真正成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

  

  1.2 服务科技创新与人才选拔培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与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1]对于教育、科技与人才“三位一体”的强调,彰显了在新时代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教育考试制度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亦需要进行战略性的强化,即教育考试的制度设计与实施不仅要从民生角度服务于教育的优质和公平,以保证每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还需要在选人选才方面发挥更为积极重大的作用,服务于科技创新与人才选拔培养。

  

  教育考试要更好地服务高等教育发展,推动高校根据专业发展特色与要求选拔更富潜力的人才。当前,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6]推进教育考试现代化,要实现对创新人才的系统测评、精准甄别和科学选拔,更好实现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持续导引与促进。

  

  1.3 引导育人模式变革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根本要义,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1]。教育考试改革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要着力构建高质量的教育考试体系。教育考试改革应积极回应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破除积弊,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和动力。

  

  育人模式改革是实现我国教育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7-8]。评价是重要的指挥棒,中国式教育考试的现代化,要实现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推动育人模式的变革。一方面,教育考试改革通过对“考什么”与“不考什么”的判定与澄清,可以直接且有力地推动破除育人环节中的应试教育惯习;另一方面,通过考试评价的改革,可以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的目标谱系和“怎么培养人”的策略选择,促进教学评相向而行。

  

  2 中国式教育考试现代化的推进路径

  

  2.1 协同推进考试形式与考试内容改革

  

  考试形式与内容的改革是教育考试改革的核心内容,《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将“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作为教育考试改革的主要任务。在考试形式改革方面,教育部和各地陆续落地改革学业水平考试,并探索多科选考、一年多考等多种形式,考试形式的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对于考试形式的改革,必须要在社会舆论风气、教育教学发展、教育测量技术3个方面下功夫,稳步推进,成熟一项,推进一项,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不仅起不到对教育教学良性的导向作用,还可能损害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9]。

  

  另一方面,要加快考试内容改革的步伐,切实落实考试命题从知识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的转变,特别是关注对于核心素养的测评。考试内容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摆脱以往对于考试大纲的依赖,探索基于课程标准特别是学业质量标准的命题。一是要探索构建包含素养、内容和情境的多维测试细目表,为命题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引。二是要设置贴近现实情境的问题,切实摆脱以往考查内容与情境两张皮的现象,实现对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三是在题型上有所创新,如开发覆盖多类素养的题组,尝试采用开放题对素养进行更为多元的考查[10]。

  

  2.2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作为一种过程导向的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不仅在于改变“唯分数”的录取模式,更重要的是引领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强化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11]。指向“人”的综合素质评价,对于弱化考试的功利性、撬动学校育人方式变革具有重要引领作用[12],应进一步关注过程,强化其育人功能的发挥。

  

  综合素质评价需要注重过程性数据的采集与呈现、挖掘与使用。学校和教师要改变当前重视终结性评价、忽略过程记录的现状,创设并提供相应学习机会以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多种方式记录、描述并结构化地呈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刻和典型行为;对收集记录的有关学生变化与表现、优势与特长、个性与潜能等过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提供反馈并对学生未来行动或发展方向给出改进意见等。要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育人功能,提升教师的评价素养是其中关键。教师要改变被动应付、任务取向的评价态度,转变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评价,重量化评分、轻意义理解的评价观。教师要切实提升评价技能,尤其是开展过程性评价的能力,包括:开展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的能力,挖掘和利用过程性数据的能力,撰写有针对性、促进发展的评语的能力,有效开展教学反馈的能力,等等。

  

  2.3 更加重视招生制度改革

  

  推进教育考试现代化,不能仅着眼于考试环节的改革,还需要关注招生环节的创新。近年来,我国招生制度改革卓有成效,如区域入学机会更加公平,高考加分大幅减少,考试招生管理更加严格规范,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机制初步建立,等等[13]。总体而言,过往的招生制度改革更为关注的是保证招生的公平。在传统的招生制度下,高校缺乏招生自主权,在录取标准上不敢突破“分分计较”,在推进自主招生上更是瞻前顾后,往往未能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与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对选才提出针对性要求。如何提高选拔的质量已成为招生制度改革亟待回应的问题。

  

  站在服务科教兴国、提供现代化人才支撑的角度,招生制度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大力推动学校基于科技创新的多元录取。特别是鼓励“双一流”高校、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专业建设特色显著的高校(包括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针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办法,真正录取到符合本校专业建设要求、极具科技创新潜力的高水平后备人才。二是要改革当前的投档录取程序,为多元录取留有空间。国外高校申请录取的窗口期一般为2~4个月,从而为人才的遴选留有更多的时间窗口。随着录取标准与录取方式的多元化,留给高校用于招生录取的时间也需要适当延长,从而保障学校可以组织相应的专家队伍,充分参照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对学生的专业潜力进行更为系统的评估。当然,为了切实保障学校的多元录取,同时保证招生的严肃性和公平性: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于招生环节的顶层设计,通过总体政策制定、开展外部监督和问责来保证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与公开;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形成权责清单,明确招考部门和高校在招生过程中的应为与不为,减少招考部门管得过多、过死和高校对招生权力的滥用。

  

  3 中国式教育考试现代化的技术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信息技术赋能、推动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之下,尤其是处于后疫情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全社会与教育全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亦蕴藏着蓬勃动能。推进中国式教育考试现代化,亦需要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带来的新动能,重点有二。

  

  一是信息技术赋能考试,为教学评的一体化提供更多可能。教育考试的数字化转型意味着数据来源、工具与测量模型的革命性变化[14]。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下,考试能够采集的数据呈现异构化和高维化;工具从纸笔考试转化为虚拟式、交互式、情境式的数字化考试;测量模型也由传统的教育测量模型拓展到基于大数据算法或机器学习的模型[15]。这一转变过程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对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进一步实现对结果的精准测评、对过程的丰富刻画、对场景的拟真模拟和对结果的及时反馈。

  

  二是信息技术赋能综合素质评价,实现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详细刻画。过程评价需建立在数字世界之中,要加强信息技术赋能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性数据的采集与管理[16]。探索将电脑、智能手机、录像摄像设备等可视化手段以及智能穿戴等当前流行的过程监控技术用于过程性数据的采集,并建立电子信息平台存储大规模学生成长数据,实现由传统考试分数、横断面数据、静态数据向学生综合素质数据、纵向追踪数据、动态数据的转变。这不仅能够更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也有利于减轻学生、教师及家长的评价负担。

  

  在教育考试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之下,不仅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度应用,也需要重新审视信息技术环境中的考试伦理、安全与公平。推进中国式教育考试现代化,需要加强数字化教育考试的制度建设,切实保证个人的隐私与数据安全,警惕“算法”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与结果误用。更重要的是,要切实关注信息技术赋能教育考试对于考试公平的潜在风险,避免数字鸿沟对于特定群体或者弱势群体的不利影响[17]。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钟秉林.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助力新时代新征程[J].中国基础教育,2022(3):卷首语.

  

  [3]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A/OL].(2002-12-18)[2022-11-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7054/200212/t20021218_78509.html.

  

  [4]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A/OL].(2014-09-04)[2022-11-2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409/t20140904_174543.html.

  

  [5]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A/OL].(2020-10-13)[2022-11-25].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6]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3-08(1).

  

  [7]李建民,陈如平.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转型发展关键在育人模式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9(9):32-37.

  

  [8]李希贵.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育人模式的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21(Z1):10-14.

  

  [9]辛涛.协同推进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9-02-20(3).

  

  [10]王蕾,佟威.能力考查:PISA命题对高考命题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6):93-98.

  

  [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A/OL].(2019-06-19)[2022-11-2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19/content_5401568.html.

  

  [12]辛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育人方式转变[J].中国考试,2021(2):4-6.

  

  [13]唐芊尔.考试招生制度十年变革:更公平、更科学、更有成效[N].光明日报,2022-09-16(9).

  

  [14]张志祯,齐文鑫.教育评价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赋能、挑战与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21(3):1-11+76.

  

  [15]杨丽萍,辛涛.人工智能推动教育测评范式变革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考试,2022(10):13-21.

  

  [16]董奇,赵广立.科技赋能教育评价改革时机已至[N].中国科学报,2021-01-12(7).

  

  [17]闫志明,朱友良,刘方媛.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的教育评价:价值诉求、现实问题与建设进路[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11):34-41.

  

  作者:辛涛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