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2-06-08

  [提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品德修养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高校思政理论课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的内容、课程的设计、教师的素质、教学的效果不能满足大学生实际发展的需求。如何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水平,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历史使命。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必修课,是每个大学生都要认真学习的一门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及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思政课的开展意义重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同学出现了不重视、不感兴趣的甚至甚至厌学的不良局面,有的同学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听音乐或者做其它作业,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政课的学习现状,找到影响思政课学习效果的关键原因,并且制定出应对方案十分重要。 

  一、问卷调查的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思政课的现状,笔者对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39份,回收率为97.5%。这些问卷主要从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评价、思政课的教学态度及思政课教学要求等几个方面展开。 

  根据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态度可以看出,在大学阶段认为非常有必要开设思政课的占45%,有必要的占35%,而认为没太有必要和没必要的占12%和8%。在你对思政课感兴趣的问题上有兴趣的同学占9%,比较感兴趣的同学占32%,不太感兴趣的同学占49%,不感兴趣的同学占10%。在思政课对自身的影响力方面,32%的同学认为有影响力,47%的同学认为较有影响力,12%的同学认为影响力一般,9%的同学认为没有影响力。 

  根据学生对思政课老师的教学评价调查可以看出,22%的同学认为课堂氛围很好,57%的同学认为课堂氛围较好,10%的同学认为课堂氛围一般,11%的同学认为课堂氛围不好。在教学方式上,学生希望采取多媒体教学和分组讨论教学,37%的同学非常认同这种教学模式,29%的同学较为认同,17%的同学不太认同,17%的同学不认同。不认同的原因主要是理论知识讲授太多,实践课的安排太少或者没有,可见,思政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要求,需要在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上多下功夫。在思政课的考勤情况来看,到课率达到95%以上的占30%,80%-95%的占45%,80%以下的达到25%,这些数字表明学生的到课率一般,听讲的学生人数只有50%,超过一半的学生在老师讲课时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因此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根据学生的满意度评价来看,学生认为学习思政课收获很大的有27%,较大收获的39%,收获不大的15%,没有收获的19%。另有28%的同学认为应将理论知识与当前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37%的同学认为应加强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20%的同学认为可针对某一问题写篇小论文,15%的同学认为根据上课内容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 

  二、问卷调查的总结 

  从以上的问卷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感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本身的教学方式、效果、手段、内容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思政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知识内容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很多学生认为思政课就是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在学习当中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考试过关,及格就是学习思政课的目标,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表现出冷淡不感兴趣,也有同学认为学习思政课还不如学习专业课更能够帮助自己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2.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和生动性。很多学生认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千篇一律,学来学去都是些没有创新的内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讲得很少或者不够深入,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没有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去形成自己的思路进而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授课老师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些老师认为思政课在学校地位不高,思政课不像理工类的课程容易出成绩,因此出现评职称难、申报课题难、与校企合作难,因此会出现上课不够主动热情、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教学内容不能跟上当前社会发展,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坚持学生为本 

  教学观念的创新是高校思政课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时期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是以人为本,目前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思维性,对社会上出现的热点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判断。因此思政课堂上,老师应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摆脱理论性的说教、避免华而不实的内容,应时时了解社会发生的热点,关注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与他们分享政治观点和社会事实,引导学生树立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无论从社会心理、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都开始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主体认识。但是教师也要学会在大学生出现矛盾的多元取向上给予正确及时的引导,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上出现的问题。 

  2.创新教学方法,加大教学改革 

  思政课要在理论课的基础上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观看视频、个人演讲等体验式的教学手段,打破沉闷枯燥的学习局面,营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变被动为主动。此外,除了理论课的改革,社会实践也是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大学生都十分欢迎实践课程的学习,认为可以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因此思政课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可以根据学期的实践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对大学生进行实践周的学习,让思政课不仅停留在表面上,让他们可以学以致用、真正实现可以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想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去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3.加强师资培养,提高师资水平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指出,要把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到战略高度,要“以教学科研组织建设为平台,以选聘配备为基础,以培养培训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实现教学状况明显改善为目标”。这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出台,必将为高校思政课老师提高教学能力提供一系列的保障。因此高校应根据实际办学情况,从制度、人才、经费等方面加大思政课老师的培养效果,稳定思政课老师的思想情绪,通过对兄弟院校的学习调研,借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形式各样的教学活动进行交流,提升业务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才能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才能跟上思政课发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陈志杰.关于社会转型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学学院学报,2009,(5). 

  [2]张琴.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13,(8). 

  [3]邵雅利.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倦怠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5]雷艳平.论思政课对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 

  [6]赵会玲,余建淳.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态度现状及引导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3,(10).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