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师生互动教学的困境与出路(上篇)

2022-06-08

  【论文摘要】我国师生互动教学深受凯洛夫模式的影响,存在对教学取向认识不清、形式化互动受到追捧、控制与被控制未从根本上被动摇等现实困境。为此,我们需要深入反思,进一步明确师生互动教学的价值追求及其内涵,立足本国课堂教学实践,准确把握师生互动实质,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基本教学取向,推动师生互动逐步走向共生性对话。

  【论文关键词】师生互动;现实困惑;反思;未来走向

  真正将师生互动视为一种教学形式当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为界,它泛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基于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和任务,运用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技术),在合理设计的问题解决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言行举动。其目的在于还原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成为反思者与行动者。因此,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行为,也不是课堂教学中唯一的教学形态,而是与讲授式教学、探究性教学或对话教学等共存的一种教学类型,包含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它历经十五年的倡导与实践,使中国课堂教学发生了诸多改变,一度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评价标准,特别是学生自主空间扩大、合作与对话等思想逐步渗入教学实践。但由于对基本问题域的清理不够,并深受凯洛夫教学模式的影响,以致实践中存在很多困惑。对此,只有做进一步反思,才能明确师生互动教学的未来走向。

  一、我国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的现实困惑

  教学改革在矛盾与调和、传统与革新中前行。过去的十五年间,虽然对我国课堂教学固守的传统“三中心”教学模式有所撼动,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有所更新,教学方式有所创新,师生关系有所改善,但透过课堂教学实践不难发现,教师对师生互动教学的认识依然模糊,以致互动的价值诉求偏离教学本质,进而出现了浮于表面的形式追捧和唯技术主义的路径。

  1.对师生互动的教学取向认识不清

  互动本身不是一种教学行为或教学方式,而是一种关系存在,它包含现象、问题、人物和过程等。而在一线教师那里,他们却无法准确把握互动的实质。对师生互动的教学取向认识模式具体表现为:

  第一,互动就是“问答”。显然,作为关系存在的师生互动,不可能只是师生问答如此简单的模式,并且,“问答”本身除了教师提问学生应答等行为方式外也包含了丰富内涵。“问答”事实上只可视为师生互动的一种存在方式,当问与答的过程与经验、知识、探究、理解融为一体时,“问答”才是互动。正如伽达默尔所言:“问题的本质包含:问题具有某种意义。”[1]而当“问题使被问的东西转入某种特定的背景中,问题的出现好像开启了被问的东西的存在。”[2]由此可见,问题是“被问”学习主题的桥梁,只有通过问题,知识或经验才能被揭示和被探究。因而,提问对于学习探究是至关重要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有资格上升为互动,只有当问题是开放性的、未设置标准答案时才是有意义的。而在我们的课堂中,问答的过程便是传递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知识探究的过程。显然,这里的问答就不是互动。

  第二,师生互动是一种有效教学行为。将师生互动作为一种有效教学行为的第一责任主体当为教学研究者。课堂师生互动研究萌芽于20世纪上半叶,但我国对相关课题的研究起步较晚,真正作为一个研究主题进入学界的视野当以新课改实施为界。经过将近十五年的研究与探索,虽然取得一些代表性的理论成果。但由于起步晚、研究时间短,也存在研究视野狭窄等问题。突出表现为,在众多经验性研究成果中,将师生互动视为有效教学或课堂互动的要素之一,对师生互动进行片面化、简单化的客观描述。在有效教学的口号之下,将互动形式与频次纳入有效教学的评价视野。因此,从专家到教师,在理念上产生了错觉,简单认为师生互动是有效教学的方式或行为。如此,不论是在常态课还是公开课,互动便成为时髦、成为“有效”的代言词。以致在评课与研课中,只要你在课堂中实施了互动,就算是有效教学行为,至于实施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则不予评判。这种理解偏差加上评价的表层化导致师生互动无法真正落实到有效课堂的教学中。

  第三,课堂师生互动浅尝辄止。笔者通过课堂观察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经常无法深入下去,经常就“问题和答案”进行所谓的师生互动。于是,笔者通过参考日本佐藤学教授的“教师的现实姿态”研究设计,[3]以“教师如何看待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为主题内容,对教师们进行了访谈。第一个问题是,“您感到如今的孩子在课堂参与中有什么变化吗?如果有,有哪些变化呢”,结果,超过三分之二的教师回答“比以前大胆了”。这说明,教师认同教学要有更多的互动,可以让学生变得大胆。但是针对第二个问题“你认为课堂互动的困难在哪里时”,教师的回答着实引人深思。教师普遍认同以下观点:“不能让学生太自由、否则课堂将一团糟”、“上课前纪律管理与约束必不可少”等。类似能引发大多数教师共鸣的观点,促使笔者做进一步的交谈:“为什么不敢放开学生?”老师们从“学生规模”、“学校教学目标”、“学生和家长诉求”、“教学习惯”、“教学常态”等方面对自己的言说进行了充分论证。教师的上述观点不能说完全不对,说明当前的师生虽有课堂互动,且教师也认同“要有更多的师生互动时机”,但从事学科教学的教师,既基于学科知识点的考虑,也基于社会、政府和学校对他们的要求,往往在互动过程中突然掐断与学生的深度交流,然后以教师的权威给予学生指导,以提高实现教学目标的效率。因此,对师生互动理解的歪曲不仅仅表现在教师们不能准确把握师生互动的实质,也表现为教师不愿意在课堂中实施真正的互动,用他们的话来说,“那是一件非常阻碍教学进度和打乱教学计划”的教学形式。

  2.形式化互动受到追捧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