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堂听评课的思考

2022-06-08

       [摘要]听评课是提高学校教学教研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常态活动,听评课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有效开展听评课活动,是完善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快速提升自身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听评课专业素能 

  听评课是提高学校教学教研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常态活动,是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保障,是推广先进教学经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只要你是教师,就少不了听课、评课这一常态化的教研活动,因此,研究听评课理所当然成为教师所研修的一门功课。然而对于听评课这一活动,绝大多数一线教师或为完成教学检查而被动参与;或因各种工作任务过于繁杂而无暇顾及;或因自身专业水平有限而受益不多;等等,导致了听评课这一有效教研活动在一些农村学校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尤其是对地处边远山区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师来说,因为担任的是毕业班的教学工作,长期在完成新课教学任务和中考备考总复习两条战线上疲惫奔波着,因此,能静心对教学进行研究的甚少。同时因地处边远,信息闭塞,技能落后,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少,对听评课的认识不够,对课堂的观测与评议依旧围绕目标、重点、难点等问题进行传统式的评教。那么,怎样才能使听评课活动在农村学校的教学研究中发挥真正的效能,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及推进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呢?现结合笔者多年的教研工作经历,谈几点看法。 

  一、听评课,要关注到学生的多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智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全面提高,和谐发展。而新课程的实施,倡导学生要积极参与、勇于探索、乐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与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而在过去的传统评教活动中,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就算是关注了学生的学,也只是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那么,对新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来说,应该看什么、听什么、议什么、评什么,才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呢?在笔者看来,应该结合学科自身特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的状态以及学习的效果三方面加以观测和评价。 

  在学习方式方面:应着重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效果。自主学习应观察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和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是否能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获取成功的体验和快乐;合作探究学习应着重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关注、关照、倾听、共享资源和成果以及团队(小组)协作分工是否明确有效,看学生的沟通是否顺畅,个性是否得到张扬,人格是否受到尊重;而探究学习正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化学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应作为重点观察和评价的关键项,在听评课时应着重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方法,以及探究习惯是否科学合理,探究精神和探究的品质是否有价值取向。 

  在学习状态方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精力是否充沛,参与学习的激情是否高涨,思维是否活跃,气氛是否热烈,主动参与的时间是否充足,参与的面是否广泛以及参与是否有层次、有深度等。而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化学课堂来说,最好能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而这些状态的好坏又基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看、听、讲、想、做等要素的有效组合和动静的适时转换。因此学习状态是学习有效进展的得力保障。 

  在学习效果方面:应着重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是否有效,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提高,目标是否达成,流程型检测效果是否良好,学生负担是否合理。 

  二、听评课,要关注到教师专业素能的提升 

  听评课本应是教师专业生活与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听评课活动中,关注教师专业素能提升理应成为我们每个听评课者直面的问题。那么在听与评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抓住关键要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及素能提升呢?笔者认为可从教学基本功、教学组织能力以及教材处理能力三方面进行观察与评价。 

  教学基本功是培养教师专业素能的基础,包括教师的语言表达、板书的设计、实验的演示、多媒体的运用等方面的能力。语言表达清晰准确,肢体语言丰富自然,板书工整规范,实验演示规范熟练,多媒体运用熟练恰当,这些对化学教师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化学教师必须努力修炼的。 

  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能的核心,组织是否有序,约定是否有效,调控的手段和方法是否得当,学法指导是否科学,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是否适时,在学习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是否适合,等等,都将 

  教学方式,让现代化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相辅相成。 

  2.情境创设中过多采用小概率负面事件 

  学生从发生在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进入化学学习,可激发学习动机,强化所学知识,还有助于在化学知识和现实情境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但在化学教学中,将与化学有关的小概率事件、生活生产中少数实际问题等作为课堂教学情境则显得不够贴切。 

  例如,“某日上午10点,南京市化学工业园区一家化工厂发生氢气泄漏并引发爆炸,现场一片大火,烟雾弥漫。随着火势蔓延扩散,容器因长时间受热燃烧又发生二次爆炸,有毒物料大量泄漏,周边的化工企业以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教师用该事件作为课堂引入,要求学生围绕事件探究学习氢气的性质。学生对氢气的性质了解后,普遍认为氢气太可怕。该情境设计虽然从实际出发,也能使学生对氢气的性质有所认识,但如果每种物质的性质讲述都是从一些“毒害”“污染环境”等入手,不可避免地会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恐惧感,甚至会认为化学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因。

因此在设计情境时,不能因个别或少数负面结果而忽略了从积极正面的结果去引导学生。教师应多创设一些化学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教学情境,特别是诸多高科技化学材料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对化学知识的渴求。 

  3.情境创设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任何功课,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和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探索未来的传输带和载体。但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课程顺利进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课堂上的意外生成视而不见,失去了让学生深入学习的契机。 

  例如,在讲“酸的性质”时,有的教师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发现金属、金属氧化物和盐三类物质与酸的反应现象。在交流时,有学生提出把铜放入稀硫酸溶液中也会看到有气泡生成,因此得出结论:铜与稀硫酸反应有气体生成,该气体可能是氢气。教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回答不予理睬,这个学生看到老师没有做肯定回答,就认为是自己做错了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没有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意外生成的问题,没能正确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并进一步推测生成的原因。对于课堂中的生成性教育资源,很多教师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仅仅是把它当作“昙花一现”的现象,进行“蜻蜓点水”式的处理,使很多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中白白流失。 

  二、优化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1.巧用生活经验,创设应用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无论任何学习者都应该在自身和世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主动地去构建自身知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果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相关的化学问题,这样学生会很乐意并容易接受。因此,教师应将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生活场景、自然现象、化学事实等素材引入到化学课堂中,努力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化情境,激发改造自然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是有用的知识,以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学习“酸碱盐”时,可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创设教学情境,如“如何除去浴缸里的铁锈渍”“为什么菠菜和豆腐不能一同食用”等。这样的实际应用情境对于学生来讲,肯定更容易接受。 

  2.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虚拟情境 

  多媒体技术为初中化学情境教学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它的植入不仅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原理简单化,还可以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很多化学实验在现有的条件下难以实施,对于那些因条件所限而不能进行的实验,或有较大危险性、污染环境较严重、对人的身体有害、现象不明显、可见度低而又难以完成的实验,或一些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实现的高科技、微观世界等相关的实验,都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或展示。与传统板书相比,多媒体方便快捷,生动形象,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层次、全方位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化学知识,对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和好奇心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多媒体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对量和度的把握,避免过犹不及。 

  3.讲述历史故事,创设史料情境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故事、传记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堂上每一个动人的故事、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学情境之中。因此,从该方面入手开展教学,使学生在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下学习化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原子的构成”时,可以先介绍各国科学家通过不断地实验探索发现原子构成的过程,再引入新课;学习有关电子的知识时,可以电子的发现过程来吸引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借助化学实验,创设实践情境 

  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实验学科。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趣的实验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的兴趣。用实验手段再现物质的各种变化现象,让学生观察、学习和研究,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开展学习。因此,课堂中如有必要应多创设富含趣味性的实验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用一点洗洁精,再加点高锰酸钾粉末,再倒入适量双氧水,即能制作“大象牙膏”。通过这个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告诉学生,很多化学药品不能随便混合,混合后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才能创设出各种适合课堂教学的情境,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体验、唤起情感、激活思维。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