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内地西藏班学生跨文化适应性研究

2022-06-08

  “学校教育是一个文化实力的竞技场,无论是正式课程(教科书、教学语言)或是隐藏在人际互动、常规管理、校园文化中的潜在课程,都隐含着文化霸权的支配。对少数民族而言,受教育既是主流文化的同化,也是一种文化适应过程,成则向上流动,败则贩夫走卒。”台湾教育专家谭光鼎博士认为。每个受教育者都深受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当他转到另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中学习时,受教育者从小所受的传统文化仍发挥着主导作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文化差异越大,文化适应的难度也越大。 

  研究背景和问题 

  本文所讲的内地西藏班学生是指从西藏来内地求学的藏族学生,他们在来内地之前一直置身于浓郁的民族特色文化中,他们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民族文字、民族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等。当藏族学生进入到一个与原来文化相差很大的环境里,他们在生活、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往往会感觉不适应。 

  如何帮助内地西藏班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下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学校适应现状。然后根据影响跨文化适应的内外因素理论,分析影响内地西藏班学生适应的因素,并探讨提升内地西藏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策略。 

  现状调查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及样本情况:此次调查研究的对象是上海某所高校3个年级全体内地西藏班共378名学生。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378份,回收有效问卷350份,有效回收率为92.6%。样本构成:男生60人,女生285人,缺失信息5人。一年级学生84人,有效百分比24%;二年级学生134人,有效百分比38.3%;三年级学生132人,有效百分比37.7%。

  研究工具:“内地西藏班学生学校适应的调查问卷”是以《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为模板,根据研究对象的年龄特点和汉语水平改编而成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内地西藏班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等;二是问卷的主体内容,主要由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等7个维度共60个题目构成。让被试者回答他们是否同意项目的内容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方式为5点量表:1(不同意),2(不太同意),3(不确定),4(比较同意),5(同意)。在统计分析的时候反向题重新编码,总分越高,说明适应现状越好。 

  数据分析工具:本研究所获得的数据由SPSS 19.0进行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此了解内地西藏班学生学校适应的现状。 

  研究结果 一是内地西藏班学生的整体适应水平中等偏上。数据显示,内地西藏班学生的适应总分均值是202.1139,大于适应总分的理论均值180分,因此,内地西藏班学生的整体适应水平中等偏上。二是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学校适应在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内地西藏班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学校适应状况统计如下,见表1、表2: 

  通过年级和适应总分的F检验,P<0.01,说明一年级至三年级各年级间存在极其显著性的差异,但为了检验具体哪个年级之间学生适应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研究做了事后的检验,见表3。 

  分析显示,内地西藏班二、三年级之间,一、三年级之间在学校适应方面差异极其显著,P<0.01,三年级学生的适应分数明显高于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这是因为三年级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他们在内地生活的时间最长,生活经验最丰富。但是,一、二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分析 

  对调查问卷每一个题目的具体内容再做进一步的分析,可以看出内地西藏班学生不适应问题反映在11个题目上,如表4所列: 

  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影响异地就学的少数民族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外部因素有5条:生活变化;社会支持;时间;文化距离;歧视和偏见。影响异地就学的少数民族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内部因素有4条:评价和应对方式;人格;应对资源——知识和技能;人口统计学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家庭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根据这一研究成果,本文将影响内地西藏班学生学校适应的内外因素做个归纳和分析。 

  外部因素:①生活变化(第27题)。这包括由于环境、气候等变化而引起的生活变化,这些变化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内地西藏班学生经常出现饮食不习惯和作息时间不习惯的困难,这使得学生每天早上总是感觉精神状态不好。②时间(第32题)。对于内地西藏班学生来讲,这种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不习惯上海的作息时间。二是在上海居住时间长短影响学生的适应问题。 

  内部因素:①认知和评价方式(第21、30题)。跨文化环境下,面对变化,对待生活和学习的不同方式,如紧张、厌恶、喜欢等。②应对策略(第5、12、17、19、53题)。面对变化采取的不同应对策略。如,有的学生会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摆脱孤单和不适。而有些学生面对不适应,就喜欢抱怨等。③知识和技能(第29题)。是指关于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它可以增加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它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以前的经验,但更重要的途径是训练和教育。 

  提高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对策 

  进行跨文化知识培训,促进师生文化适应 文化适应是个双向适应的过程,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不仅需要藏族学生适应内地文化,内地教师也要对藏族文化适应。对于内地西藏班的师生来讲,主要是要进行文化差异的理解。重点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教师培训应注重文化平等。内地西藏班的教师要适当学习少数民族的文化,了解藏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教育方式,增强民族平等和文化平等的意识。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在教学和管理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平等看待他者文化的意识,并学会从他者角度理解自己的文化,提高学生对跨文化适应行为的引导。同时,培训还要使内地教师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的民族优越感,教师要明白文化是平等的,它是一种现象,没有好坏的价值判断,教师要抑制不自觉流露的文化同化或偏见行为。另一方面,为内地西藏班学生增设“跨文化交流”课程。研究表明,关于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它的获得不仅依赖于以前的经验,但更重要的途径是训练和教育。这就告诉我们,承办内地西藏班的学校可以为内地西藏班的新生开设有关跨文化交流的知识和技能课程,以此促进学生跨文化适应的。通过这门课程,让西藏学生了解主流文化的特征、风土人情、气候特点、生活习惯等。或者,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藏族学生乐于接受主流文化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适应心态。总之,通过这门课为学生提供适应主流文化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西藏学生平稳、顺利地度过文化冲突期。

  关注学生的情绪,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12岁至18岁的少年期和青春期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危机期,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期。如果个体在这一时期能把这些方面较好的整合起来,个体便获得较好的自我同一性,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些关系,则会出现角色混乱的冲突。从调查问卷资料来看,该校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年龄在14岁至22岁之间。其中14岁至18岁之间的学生最多,占总数的74.8%。也就是说,大部分西藏学生是处于自我同一性的与角色混乱冲突的危机阶段。况且,他们远离家乡,脱离了家人的看护,进入与自己文化差距很大的内地主流文化中,在这种“文化中断”的环境里,他们在追求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必然会面对很多的困惑和迷茫,出现很多情绪。因此,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他们能否适应校园生活和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学校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适应能力入手,开展针对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设立专门的西藏学生心理咨询室,关注学生的在校适应情况,指导内地西藏班学生健康、积极地应对不适应状况,帮助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下度过心理发展的危机期。 

  营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通过满意度的调查:学生对校园生活不够满意。内地学校的建筑虽然没有藏族特色,但是教室、食堂、宿舍等可以体现民族特色。比如,班级教室的黑板报可以用汉语和藏语两种语言共同书写,墙上贴着具有藏族人文风情的画,教室的四周用藏族吉祥的物品来装饰等。学校食堂要有川菜等特色窗口,因为多数藏族人的饮食比较接近川菜。宿舍是藏族学生的第二个家,在内地学校里生活,除了教室,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宿舍度过的。因此,学校允许同学们把宿舍装扮的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让他们有家的感觉。另外,学校要多开展校园民族文化活动,比如,举办西藏班歌舞大赛,邀请全校学生前来观看,邀请内地老师来做评委,加强民族间的了解;为藏族学生集体过藏历新年;带领藏族学生到社区参加演出等。总之,学校既要让藏族学生感觉到家的温暖,还要通过各种活动加强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认同。 

  建立新的情感支撑系统,弱化文化中断的影响 跨文化研究理论认为,社会支持也是影响跨文化适应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对于来内地读书的藏族学生来讲,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和朋友,他们脱离了原有的社会情感支持系统,在通讯技术发达的今天,虽然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和电话保持联系,但程度还是大大降低。因此,由内地西藏班的班主任、生活老师、任课老师、西藏班的同胞们组成的新的社会支持系统要及时建立。真挚的师生情感、亲密的同学友谊、深厚的藏族老乡等新的社会支持情感,是帮助内地西藏班学生跨文化适应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滕星,王铁志.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2]鹿晓莹.斯平德勒教育人类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8.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