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读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随感

2022-06-09

  内容摘要: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写得古朴苍凉,素淡感伤,落寞凄凉,含蕴丰厚。本文主要讨论了此诗千百年来为人喜爱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古朴素淡精神家园隐逸

  刘长卿是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名篇佳作,历来为人所喜爱。这主要是缘于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古朴、落寞、荒凉、旷远的诗意境界,阅读该诗,可从中体味到失意多味的人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体验。人生难能事事如意,而销蚀苦闷郁气,超越现实,获得心灵慰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契合了中国人这种潜在的深层次的审美体验与心理需求,能在更高的层次上使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心灵的慰藉。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简单质朴,言约意丰。要想很好地品读这首诗,就要准确深入地解读这首诗中的意象,尤其是“柴门”意象。要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作者笔下的“柴门”,才能体味诗歌那深刻丰厚的内涵。

  一.柴门——古朴素淡的美学风格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柴门”是贫寒荒凉的标志,作者把简陋原始的柴门置于荒原之上,写出了山野的荒凉空旷,古朴苍凉;“柴门”也是朴素而简陋生活的写照。这里“日暮”“苍山”“天寒”“白屋”“柴门”“犬吠”“风雪”等一系列意象,展现的低矮茅舍,在寒冬黄昏中更显得简陋、沧桑、荒凉,但又显示出其古拙、朴质素淡的和谐之美,充满自然本色,散发着原始的真美。古朴素淡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追求,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一方面追求现实世界的繁华美景、美味享受;一方面,又在艺术世界里返归原始的简单质朴,欣赏古拙淡雅朴素之美。“柴门”,最能体现这种质朴简陋素雅之美。在作者的笔下,“柴门”意象与其他意象组合,蕴涵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远山天寒的柴门,在漫天飘舞的雪花中若隐若现,浸透着作者的惆怅寂寞孤独,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古朴苍凉,画中有诗,画中有情,抒发了作者强烈的孤凄惆怅感伤情怀,但凄凉里有几分心安自得,感伤里也有些许愉悦,虽然伤感,但很优美。

  二.柴门——家园的象征

  柴门的真正意义在这里是守护,是对家园的守护,对宁静的守护,也是对诗意的守护,心灵的守护。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日暮黄昏,天寒地冻,孤独前行的诗人,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来到了柴门前。这里的门,有丰厚的意蕴:一是家园的象征。它牵系着远行者的归来,是诗人羁旅之时暂得的寓所,躲避着风雪,获得温馨与安宁;二是精神家园的象征。它呼唤着飘零异乡、历尽艰辛、饱经沧桑的诗人回归诗意家园(精神家园)躲避世间风雨。这蕴含着作者羁旅他乡,漂泊无依,心灵疲惫,渴望超越现实,追求心灵宁静,追寻心灵家园,获得心灵的回归、精神的超脱。“柴门”一扇,隔开了两个世界,门里是家园,是温馨,是呵护,是暖意融融,是爱意绵绵;门外是荒野,是风雪,是坎坷,是冷风飕飕,是雪花飘飘。柴门,温暖着“夜归人”疲惫的心灵。所以柴门大多在深山野岭,人烟稀少的地方,行人经过漫长的旅途,疲惫不堪,远远地看到柴门,内心就会漾起无比的幸福之感,他从“柴门”这里看到的是亲切温馨。这里的风雪夜也有象征意蕴。一方面是写实,作者刘长卿一生坎坷,宦海沉浮。他生命中大部分时间羁旅他乡。那宦游漂泊、孤独天涯之感此诗展露无遗,陈邦炎赏析此诗时就认为:“从中透露的山居荒寒之感,由此触发的旅人静夜之情,都不言自见,可想而知了。”(《唐人绝句鉴赏集》第77页)另一方面是象征,展现了作者宦海追求时的坎坷艰辛,仕途不顺。因此,这不仅表现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中遭受风雪的伤痛与不幸,而且又深蕴作者回归后的温馨与愉悦,更有心灵的感悟,精神的超脱,曲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仕途的艰辛坎坷失意和内心无限的感喟。正如明朝唐汝询《唐诗解》评价此诗云:“此诗直赋实事,然令落魄者读之,真足凄绝千古。”

  三.柴门——隐逸的象征

  柴门在山间林丛,它的前方是田园,是山林,主人常常站在柴门边,看着眼前的桑麻,望着远处的疏林,自有一种超脱隐逸的风范。“柴门”的里外都是宁静,所以,柴门就有了回归自然、追求宁静自适之感,是隐逸的象征。

  柴门挡不住风,挡不住景,它就是这么习惯性地随意一掩,把嘈杂挡在了外面,把宁静留在了里面。走进柴门,就走进了自己,吟咏、冥想,闲适自得,惬意无限。作者刘长卿早年生活困顿,屡试不中,直到四十多岁才中第。然而仕途坎坷,曾两次被贬。为了生计和仕途,他抛妻别子,背井离乡,在权贵和要门间奔走,但一直失意待官,内心苦闷。终于他在人生黄昏之时,厌倦了仕宦官场,渴望恬静闲适的诗意人生。“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柴门”召唤着作者回归自然,回归田园;“风雪”意味着艰辛与寒冷,而能得以“夜归”,蕴含着作者的归隐之趣与超脱后的温馨,也是作者遭受磨难后心灵的感悟。在风雪中夜归,其象征意味很明显。“日暮苍山”“天寒白屋”“柴门犬吠”“风雪夜归”,诗歌中四幅画面在对立中求统一,在交织中融于一体,余味不尽,能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风雪归人”不畏风急山高、雪深路险,如期而归;“犬吠柴门”,这如画诗境,熔铸着诗人和读者共同的情感和精神共鸣,激跃着读者强烈的内在感受。

  参考文献

  [1]傅道彬.晚唐钟声[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程金礼,鞠秋燕,教师,现居山东安丘)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