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打造“力”与“美”交融的语文课堂

2022-06-09

  语文新课改已历时十年有余。在新课改的舞台上各种新名词、新术语、新思想、新理念“你方唱罢我登场”,这让语文新课改的舞台十分热闹,也备受关注。十年的岁月淘去的是虚华和浮躁,留下的是人们对语文教学本色本真的关注。

  语文的本真,应该是紧扣文本,美读、美感、美思、美悟;语文的本真,应该是重视过程,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语文的本真,应该是师生和谐,增强吸引力、发挥想象力、体现生命力、提高创造力。简言之:挖掘语文本真,打造“力”与“美”交融的语文课堂。

  一、从“美读”切入,让语文课堂充满吸引力

  “美读”是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倡导的一种读书方法。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操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课堂美读,区别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费时读,亦不同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广泛读,课堂美读,是带着自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与文本作者心灵相通的情感朗读。

  教一篇散文,特别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抒情散文,“美读”是最佳的教学手段。教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就可以大胆进行“美读”的尝试。

  首先是请一名朗读基础比较好的学生配着音乐给全班“美读”全文,这样可以带着全班进入课文优美的意境,并体味作者蕴藏其中的情感,这样的美读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大家去感受美。其次是“美读”课文第三段。第三段是议论性的文字,作者语言幽默而且富于意蕴,通过美读,激发疑问,开展辩论,这样的美读一石激起千层浪,吸引着大家去欣赏美。再次,“美读”课文第四段,第四段为情景交融的文字,是作者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的优美体现,这样的美读充分调动了全班学生的感官体验,吸引着大家去探索发现一个情与理的世界。最后,全班共同“美读”文章最后一段,感悟“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的力量,从而体会文章的深刻意蕴。

  课堂“美读”实际上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各种形式美读文章,让学生逐步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深刻理解文章的主旨,这样的读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吸引着全体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感悟美的过程。

  二、以“美感”贯穿始终,创造充满想象力的课堂

  “美感”就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存在的美的具体感受,它是人们在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普列汉诺夫说:“美则凭直感的能力而被认识。”文学艺术作品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一种特殊创造。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画面进行拓展思维,进行再创造性想象,使无声的铅字变为栩栩如生的景观,无形的画面变为活灵活现的人物、亭台楼榭、奇山怪石。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枯燥的知识为形象的景观,使自己身临其境,更深的体味作者的感情轨迹,产生一种兴奋、愉悦和满足,进而激起学生们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培养高尚情操的理想和愿望。美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它应该贯穿语文课堂的始终,而想象力是获得“美感”的关键途径。

  在平常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名家作品,这些作品的每个毛孔都透露着美感,因此在进行这些作品的课堂教学时,美感体验和想象再创造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以苏轼的《赤壁赋》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

  《赤壁赋》是苏轼在中国古典文学长廊中创作的一篇经典美文。在这样的文章中,美感素材随处可见,美感教育应充满课堂,我们通过轻轻吟诵、细细品读、慢慢咀嚼,更重要的是想象再现,从而去发现文中饱含着的俊逸的绘画美、浓郁的音乐美和深邃的哲理美。开篇的秋江夜色图和扣舷而歌图,应该充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再现赤壁之下秋江之上的场景,从而感悟作者的洒脱与飘逸。歌声,箫声,对话声,同样需要通过“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想象去体味歌声的明快悠扬,箫声的婉转低回,对话声的哀伤与从容。“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样深邃的哲理美如果不充分联想到苏轼的不幸人生遭遇,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是无法去充分体味的。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同样是一份现代散文的大餐。意境之美、绘画之美、语言之美历来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荷塘月色》之“三美”。全文朦胧、优美而又带点感伤的意境美是要纵观全篇,整体感知的;而文章在重点写景段落中采用的通感手法,同样是让我们体现文章意境美的关键之处,“通感”是一种心理现象,在审美活动中,运用通感的心理功能可以使人产生新鲜隽永的意象。《荷塘月色》中的绘画美有三种:静态美、动态美、诗意美,分析绘画美的方法是从字词理解入手,进而体会或静或动,或传神或充满联想性的画面之美之妙。语言美,也可说是音乐美,比喻、排比、拟人、通感的修辞,美丽的色彩、和谐的音调、鲜明的节奏,叠词、整散句结合的用词造句手法,无一不可作为美感分析的材料。

  美感是作品本身的,同时又是读者的直观感受,而搭建作者意图和读者理解之间的桥梁便是读者的想象力。一个语文老师最大的责任是要教会学生懂得运用他的想象力,去理解文本,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

  三、对文本细节的“美思”,使语文课堂更富生命力

  对文本细节的“美思”,就是抓住文本中充满美感的细节之处,进行赏析、思考、借鉴,从而形成具有独特意味的理解和思考。“美思”是“美感”的进一步升华,它超越感知、理解层面而走向思考、对照、借鉴的层面。文本中的很多精彩的细节,可能是作者妙手偶得的灵感,也可能是苦心经营的精制加工,更可能是天才与勤奋的结合,它是文章的精华,在实际教学中决不能放过,而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自我比照和借鉴,从而获得对人生和生命意义的独特感悟,并由此而增强课堂的立体感和生命力。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就有许多精彩而耐人寻味的细节需要“美思”。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