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构建和完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2022-06-09

  校园文化是以实现教育目标为目的,以传承校园精神为核心,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创建形成的学校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能推动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我国教育体系深化改革的今天,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不断压缩。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校必须找准立足点,大力构建温馨和谐、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积极适应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以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1中职校园文化的内涵
  从词源而言,文化的最初涵义就是文治与教化。刘向在《说苑·指武》这样写道:"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丰富,也更为多元化。文化作为一种历史人文元素的积淀,实质上是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和活动方式,包括文学、艺术、价值、信仰、观念、语言等多个方面。
  校园文化属于亚文化形态,是社会文化在学校中的延伸和拓展。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情操,并对社会文化大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言语以及集体用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依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1]中职校园文化包含四个方面。其一是学校的精神文化,即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以及价值观念体系的总和。其二是学校的制度文化,即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其蕴含的价值观念和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思想观念体系的总称。其三是学校的行为文化,即广大师生在教学、科研、生活、学习等各种行为活动中创造和表现出来的独特文化。其四是学校的环境文化,即学校的建筑设施、硬件构建、景观标识等物质形态的内容。
  2中职校园文化的特征
  我国的中职学校主要是各种类型的中专、职高和技校。按照相关规定,中职教育的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因此,中职学校的办学思路、目标和普通高校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校园文化也相应地表现出明显的区别和独有的特色。
  第一,教育功能和愉悦功效极其强烈。中职学校定位于培养拥有一技之长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依据时代特征、发展趋势及人才市场的具体需求来教育和培养学生。相应地,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就必须具有明显的教育性和针对性,把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根据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努力培养有抱负、有理想、有素质、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此同时,还必须重视发挥校园文化的愉悦功效。校园文化能够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尤其是在校园内举办的文化活动,它并非十分严肃,而是一种具有思维性、文化性、趣味性的综合活动,是教育与娱乐相互结合的活动。"[2]只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出教育功能和愉悦功效,才能打造出具有中职特色的校园文化,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二,开放性和衔接性相当突出。作为社会文化在学校的延伸,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然离不开社会文化大环境。为此,校园文化建设也就必须彰显出鲜明的开放性,兼收并蓄,开放包容。中职校园文化应该不断吸取和融合其他层面的社会文化精髓,如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商业文化、装饰文化、饮食文化、道德文化等,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借鉴和扬弃,从而实现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时,中职校园文化的构建还应与体现时代性的先进文化保持良好的衔接性,秉承拿来主义的原则与甄别选择的理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第三,职业性特色鲜明。中职学校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围绕学校的办学目的和具体定位开展,所有校园文化活动都应该彰显出职业性的特点。首先,物质性文化的建设要达到职业性的状态。中职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性文化,是指中职学校应该拥有美丽清新的校园环境和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硬件设施,并以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蕴来提高学生的修养、陶冶学生的品行。广大中职学校并不一定要广造高楼大厦,而是应该建立体现时代主题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实习基地,拥有完备的实习设备、实习材料等硬件设施。其次,制度性文化的建设要体现出职业性的行为准则。中职学校的行为准则,是指学校根据特定校园文化情境下的个人所构建起的一系列必须遵循的制度规范体系。中职学校所有制度的制定都要围绕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实用价值,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学生在实习基地中的各种操作行为,用具体的行为准则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中职学校的所有校园文化活动都要体现出自己的教育特色,紧紧围绕"应用能力"、"专业技能"等主题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育人活动、专业产品的制作设计活动以及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具体服务的专项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学,让学生在温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增长能力。最后,精神理念性的文化也应体现出中等职业教育所追求的理想。
  第四,时代性和创新性特点明显。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只有具备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能立足社会,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栋梁之才。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体现创新特色,把握时代脉络,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出德才双馨、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人才。
  第五,兼容性特征显著。目前,世界已经进入了"地球村"时代,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便捷,各种文化交相碰撞、相互融汇。这种社会文化的兼容性状态,就注定了校园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反映和体现兼容性的特点。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兼容性状态,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硬件设施、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
  3加强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中职校园文化的建设要贯彻就业为导向的原则,要在进行传统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对中职特色加以强化和补充。具体而言,加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以人本主义为纲领,不断提升学生素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要贯穿德育主线,着眼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我国中职学校的教育现状来看,学生的整体素质普遍不高,相当多的生源都是学习成绩较差而高考升学无望的"差生"。长期的"差生"标签以及在应试体系内萌发的自我认同危机,促使广大中职学生缺乏自信,也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知。而且,由于在考试成绩上的受挫,他们的注意重心就会发生偏移,逐渐转移到学业之外的其它事务上,这势必会造成学生思想意识上的混乱和多元,使他们理想信念缺失,人生目标不明,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常抱定"混日子"的倦怠思想得过且过、混沌度日。为此,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切实引入和大力弘扬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比如,学校每年一度的运动会除了强身健体之外,还要重视体育精神的发扬和整体精神风貌的弘扬,向学生灌输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讲解体育明星自信坚强的成长故事和自尊爱国的精神品质。在联欢晚会上,不能只追求炫目震耳的声光效果,还要注重内在的精神品味,使节目表演和价值追求相融合,憾人灵魂,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激励学生健康向上、成长成才。
  第二,以企业文化为根基,与就业工作相融合。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就业工作是重中之重。教育部曾明确指示:"中职学校可通过课堂教学、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班会课、共青团活动、实习活动、第二课堂等形式去彻底落实就业指导工作。"[3]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拓展的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尤其是通过和先进企业合作办学的形式,不断为校园文化注入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企业文化,使广大学生既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富于创新思维。当然,中职学校在吸纳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必须立足自身需求,结合办学思路和专业特点按需吸收。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