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浅谈科学课堂开放性教学的操作策略

2022-06-09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从广义上理解,开放性教学是一种大课堂教学,即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获取知识,也可以通过课外学习来获取知识;从狭义上理解,是从学校课堂教学来说的,即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教学空间、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开放。因此,在平时课堂探究中我注重了一些让课堂洋溢开放之风的操作方法,作了初步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下就结合科学课堂教学,谈谈我在实施"开放性教学"中的操作策略。
  一、教学主体的开放
  开放性教学的基本思路是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力求在科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所创新,但更重要的是教学主体的定位,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此,我认为必须全方位的解放学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即解放"大脑",让学生思考;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这六大"解放",在今天的科学教学实践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我们学校的科学教研组经常组织老师进行开放教学的探讨与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学校已有的条件以及农村独特资源的运用,让"六大解放"落到实处。
  如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一单元,蚕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小动物,但城市里的孩子是很难亲眼目睹的,没有一个立体的、形象的影象,而农村的孩子独有眼福,能够亲临蚕场,还可以用手摸,用眼睛看,用脑子思考,当我们问学生"你能向大家介绍蚕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蚕?"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头头是道。当我提议让他们饲养几条蚕,观察它们是怎样长大的,特别是每次的蜕变时,学生更是兴趣盎然。通过养蚕,给学生一个空间,这样寓开发智力于活动,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判断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锻炼,使他们的思维开放,时间开放,范围开放,真正让科学教学走向课外,走向社会。
  二、教学观念的开放
  要树立开放的课堂教学观念,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科学课程学习的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的激情和盎然的兴趣。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不能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
  我在教学《蚂蚁》这课时,介绍完蚂蚁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后,我决定带学生到操场上,去捉几只蚂蚁,来亲自研究蚂蚁的身体构造,学生像小鸟一样飞出了教室,但学生的思维还是紧紧地围绕着"蚂蚁"这个关键词,他们根据我讲的蚂蚁的生活习性,去寻找蚂蚁的踪迹,亲自看看蚂蚁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很快找到了不同种类的蚂蚁;有的研究它们之间怎样的动作是打仗;怎样又算相互问候;有的还想喂养它们,问我蚂蚁吃什么东西,我让学生自已去研究更多有关蚂蚁的生活习性。在这样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同时,我们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要允许学生存在有已见,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使他们从小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时空的开放
  1.学习时间的开放
  目前,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小学的科学教学更需要向学生开放教学时间,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很多时候,当下课铃声响起时,教室里还是有那么多的争议,那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正如《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那样,教师不能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利用课后时间不断探究下去,也可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课时数。例:在六年级下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只要求教师在40分钟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而在开放性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调查,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解决的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时间限制。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在课前、课中、课后,足足化了近两周的时间,才基本完成了课堂的教学。从中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他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2.学习空间的开放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更广阔的天地。如《我看到了什么》、《寻访小动物》等课的教学,我将学生带到校园的操场上,扩展了学生探究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探究经历。
  3.思维空间的开放
  开放性教学要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开放思维的空间,挖掘教材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其或独立思考,或互相质疑,或大胆想象,或相互争议。特别是要鼓励学生不断生疑,大胆发言,对问题、新知识始终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动物的共同特点》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桌上的小动物,它们有什么的特点?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最仔细,发现它们特点最多。这样,学生通过对大量小动物的观察,容易找出每种小动物的特点。充分给学生一个发散思维的机会,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又让学生用自己想出的办法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的开放
  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使课堂呈现出一种封闭的格局,教师讲的过多,学生参与不足,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开放性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学生学习过程出发,根据心理学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程序。其教学过程为:课前(观察、搜集、调查、实验)--上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交流)--课后(实践、应用、创新)。
  课前,应该让学生有一种自信心,建立"我能说,我会说,我喜欢说"的观点,这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课前提供一个问题,让他们去观察、搜集、调查、实验,从中探究科学的奥妙。例如,观察种子萌芽时,种子最初好像是完全没有变化的,在水、空气和适当温度的影响下,种子渐渐苏醒过来,长出了花蕾,花蕾伸展开来成为花,花又形成了种子的果实。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外界的阳光、水分和养料。通过仔细地观测与认真地思考,得到这些具体材料,就能逐步认识事物在发展,并跟周围的事物联系着。小学科学课丰富多彩的内容跟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关系,引起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趣,从而形成爱科学的志趣。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活动,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上课时,我注意向学生开放课堂,但开放并不等于放任自由,而是结合本课的主要目标,让学生自由去探究,使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了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到科学知识,并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通过新事物的观察或实验的演示,使学生从中产生问题,要求解答从而导入新课。例如教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我出示一幅"水壶加热后壶里的水流出来"的挂图进行介绍,启发学生发现水壶的水为什么会流出来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引入新课。也可以演示"热喷泉"的实验,使学生看到热水倒在烧瓶外面,烧瓶里的说便自动喷射出来,因而产生解答的愿望。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