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初中历史基于“问题导学”的实践探究

2022-06-09

  新课改倡导互动的课堂模式,"问题导学"作为师生深入历史的教学策略,对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辩证的历史观有着重要作用。历史教师如何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着眼培养学生综合的思考能力,精心设计问题,引领学生探究,在探究中争辩,在争辩中共鸣,从而有效借助"问题导学"实现教学任务?
  一、初中历史在"问题导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问题设计"教材化"
  在一些"问题导学"的课堂中,有些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倾向于教材化,以教材的视角来牵制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不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去看待历史问题,从而丧失探究的兴趣。要学好历史一定要让学生多看、多想、多问,问题设计不能局限于教材中表面的知识,还应该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延伸。初中生已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也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更多的渠道。"问题"设计既要把握教材知识点,又要突破教材的限制,使学生借助"问题"构建大的历史学习观。
  (二)问答主体"教师化"
  纵观一些历史课堂,由于初中生对历史的了解相对较少,教师在问题教学时总以自己的经验去引导学生,导致学生课后缺少对课堂上的问题进行考究,因为很多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都展示出来。当课堂变成教师"主宰"时,学生就容易"迷信"教师权威,而很少质疑教师的问题和答案。历史只有融入"人性"的因素才是完整的,而缺少学生去考究的问题教学对发展学生辩证的历史观极为不利。
  (三)问题结论"定性化"
  纵观历史教材,大部分内容都融入了编写者对历史的定论。其实,历史虽然记录的是发生的事实,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和时势的变迁,有些历史事件依然存在较多的争论点,这些争论点恰恰是引导学生深入历史的兴趣点,但是不少问题教学却将学生的思维直接引入教材所呈现的观点中。有些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在问题教学时,当学生出现和课本不一样的答案时,就急忙转向其他学生,使学生的思维被引导到教材编写者的固定思维之中,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意识是极为不利的。
  以上的问题并非偶然,而是教师没有正确把握历史学科特点,没有正视问题教学的特点,导致"问题导学"形同虚设,甚至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扩散发展。
  二、全面解读历史教材,有效设计探究性问题
  历史是人类在文明化进程中的记录,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情感。初中历史教材设计了大量插图,同时展现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正是这些故事让处于社会阅历还少的初中生能生动地感受历史的"温度"。教师要人性化地引导初中生学习历史,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但历史的学习又要遵循史实,不能因为自己的片面理解歪曲史实,只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学生才能从历史的学习中汲取知识。"问题"设计一定要基于教材,又突破教材,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去搜集教材之外的历史,从而让学生充分解读历史、探究历史。
  如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它是学习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之后新单元的第一课,这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前的时代背景,同时本课对培养学生唯物史观也有重要意义。如何借助问题让学生联系"文革"事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如何归纳"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评价其危害性,树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正确观念?如何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要实现这三个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全面地解读教材,同时设计探究问题,让学生结合问题去深入历史,而不局限于课本所提供的内容。现代社会,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对于这段历史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后探究。在新课学习之前,教师设计问题:1."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2."文化大革命"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课前预习、搜集历史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去讨论,从而为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当学生对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理解之后,教师设计问题: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有效借助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当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并结合相关的历史理解了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可将学生引入到下一个课题: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而让学生借助问题去全面解读本课,解读本段历史,为后面学习改革开放作好铺垫。
  三、深度挖掘教材,有效设计综合性问题
  初中历史向学生展示了人类发展的进程,但历史本身就是争议性较强的学科,每个人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都会融入自己的理解。教师如何深度挖掘教材,有效设计多角度、多变式的开放性问题,通过问题设疑、析疑,诱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如在学习《东西文化交流的使者》一课时,如何让学生借助课本的插图和地图了解当时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如何让学生理解世界各地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学生经过课文的学习与讨论后,基本上都能完成这样的教学问题,如果课堂学习仅限于此,那么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就只停留在教材的表层上。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的内容,升上初三的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对认识历史有了自己的见解,教师如何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世界各民族之间冲突与战争、交流与促进?这个问题本身开放性强,学生既可以从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入手,还可以从历史上中外交流的重大事件及人物入手,甚至有学生以"钓鱼岛"为例,阐述了中国的立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互相牵制的,并不是一个抵制日货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因为中国还要考虑到经济的发展。笔者发现这个问题对于引导学生开放性的思维和辩证的唯物史观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为了解决问题需要查找很多的史料,才能相对完整地解答这个问题。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