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素质发展的研究

2022-06-09

  前言
  就当下的教育形式而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关注,同时也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结构,在教育中提高学生素质是每一位教师要面对的问题。教育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因素阻碍学生的素质发展,例如学生学习观念不强烈,缺失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不能够接受与消化应试教育的教条化课本知识。那么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点要立足在学生的素质发展与个性能力方面,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发展成为社会应用型人才。
  一、校本课程开发要基于学生的素质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目的就是能够实现学生、教师、课程以及学校四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在发展中课程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得以有效发展的基础,其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学软件、硬件设备得以发展的基础。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教师的协助,只有教师切身参与其中才能够保证课程有效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的能力被不断提高,才保证学校的教育成果得到良好发展,这些工作的最终目的要归结于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培养。只有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融入到校本课程开发中,才能够全面的培养学生素质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要基于发展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
  2.1创新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以及兴趣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播方面的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大多数的学校与教师都被应试教育束缚,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教条化的知识在学生看来枯燥而无味,但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长期处于这种学习环境中就会使学生滋生厌倦学习的情绪,从而对学习就会失去热情和兴趣,找不到学习的源动力。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状,起码课本中的知识变得灵活且多样,为学习内容增添一些兴趣内容和选择性内容,但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并没有得到改变,仍然是教条形式的教学模式,这种学习方式支配着学生的学习时间,在一定能够程度上会影响学习持续性学习的动力。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保持度来看,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首先,详细调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对生活知识的了解程度,学习文化课程的个体差异,之后根据这些调查数据制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完善的规划校本课程设置。
  其次,找出学生学习当中的兴趣源头,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承袭这一特征,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利用年龄、兴趣、爱好、心理发展这几项特征因素将学生有效分类,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根据这些分类来制定课程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2.2强化学习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
  学生的素质发展可以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来实现,其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素质能力的实用性得到提高,那么具体的校本课程课程开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校本课程中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学习指导,之后制定有效的学习策略,想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是离不开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及正确的指导方法的。所以校本课程的学习指导与学习策略要满足实践性、针对性等特征,只有这样的校本课程实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的课上积极主动学习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动力,长此以往的学习模式就会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素质精神。
  第二,校本课程中要增加实践课程模块,增加学生实践课程的完善度,使实践课程的内容与实用价值得到体现,在课程设置中要尤其重视研究性的学习内容。课程设置是改变与革新学习方法的一种形式,但是真正想要学生投入到学习中,那么增加实践课程与实验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在动手过程中领会的知识是非常深刻的,从而也加深记忆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变得灵活而多样,最终实现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校本课程中强调综合性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是因为这类型的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合作协、协调性以及信息收集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当中得到全方位的素质发展。
  三、强调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3.1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有效空间
  学生的素质发展要建立在有效的空间发挥基础之上,如果校本课程中缩小了学生的个性化发挥空间,那么学生的素质就得不到全面地发展。基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传统单一性的灌输式教育仍然是高中阶段主要的教学手段,这种教育模式并没有将学生的选择空间考虑在内,学生职能被动的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所以不能有效培养个人喜好和个性追求。所以校本课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空间,使学生能够选择与自身喜好相符合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展示出自我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素质能力。
  与此同时,要将学生看作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使其参与到课程开发中,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加流畅,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建议了解到当前校本课程中还应加入哪些内容,以便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将校本课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取消以增加学生个性发展空间模块。这就实现了学生与教师一同进行校本课程的教育革新与优化,以此得到的校本课程是具有选择性、平衡性以及综合性的,充分体现出以学会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增加学生的实践模块,以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发展。
  3.2校本课程中设置个性化课程组合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综合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每一个学生的个人喜好、特长技能都是不同的,所以就要求校本课程的内容在组合方式上能够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相匹配,使每一个学生在校本课程的组成内容中都能够获得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能够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自主选择与自身发展相关联的个性化课程组合。那么,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知道每一个学生需要的知识内容,找出每一个学生特长的发展可能性,结合学生的自身的能力特点,为学生设置符合其自身特征的课程内容。
  3.3校本课程需要容纳多样化信息
  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多样化信息资源组合,其中要有历史性、社会性以及艺术性等多样化的知识资源。这种课程的开发就会使传统的教师地位遭遇极大的变化,教师可能不再是权威知识的领航人,因为学生会对校本课程中某一方面的知识提出独到的见解,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很有可能超越教师,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传统的师生地位将产生颠覆性变化,学生提出的意见与教师给出建议并不相同,很有可能学生持有的意见与教师给出的相反,这种教学模式会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自信心。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