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普通高校学生厌学体育的因素分析

2022-06-09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6.017
  普通高校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场所,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厌学体育作为大学生的一种行为表现,主要是指体育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动机不正确。厌学体育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学生潜能、改革教学方法都有深远的影响,更有利于全面培养人才。目前普通高校中部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是好的,动机是正确的,但也应看到,在为数不少的学生中,的确存在着厌学体育的行为倾向,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活动项目,怕出汗等。为了解这些学生学习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培养厌学体育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对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商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5所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影响学生厌学体育的因素,提出解决途径,旨在为广大高校体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对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商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5所普通高校内的1228名非体育专业学生进行初步调查,再从中认定厌上体育课的学生作为具体调查对象,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1.2认定厌学体育学生的方法
  在1228名学生中,让其自己评价对体育活动的态度,从中确定厌学体育学生,然后再请所在班级的体育老师进行认定,凡两方认定相吻合的学生,则属于厌学体育学生,结果显示,共有388名学生不喜欢或厌烦体育。
  1.3研究方法
  1.3.1文献资料法
  本文翻阅了关于体育教育学、学校体育等有关资料的专著,在CNKI网中查阅了大量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与论现代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生学习动机与对策探析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约50篇。
  1.3.2问卷调查法
  研究中的影响因子经8位专家进行界定和筛选,并对相应的二级因子进行全面性分析及补充,在此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严格设计。共发放问卷388份,收回388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365份,有效回收率94.1%。在365名厌学体育课的学生中,有男生132人,占36.2%,女生233人,占63.8%。
  1.3.3数理统计法
  在EXCEL2003中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
  2影响普通高校学生厌学体育的因素分析
  2.1传统文化观念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有270人认为自己不喜欢上体育课是受传统文化观念因素的影响,约占调查总人数的74.0%(表1)。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束缚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体育课被很多学生认为可有可无,加之长期的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上体育课出现能躲就躲、能逃就逃等不正常的现象。
  2.2外部环境因素
  家庭对人成长影响深刻。社会学认为,少年时期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人生目标、价值观念及性格特征等,都可在家庭环境中得以初步形成。从表1中可以看出有252名(占调查总数的69.0%)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其家长参与体育活动的频度不高,不擅长体育,没有体育运动的习惯,对子女参与体育活动关心不够。这些学生长期受家庭环境因素的消极影响,也是厌学体育的重要原因。
  调查中还发现,学校体育教学场地、器材配置不合理,设备陈旧,学生所在院、系领导不够重视等因素(表1)也影响着学生上体育课、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3学生体能水平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365名厌学体育的学生当中,有270人(占调查总数的74.2%,见表1)是因为运动能力差,在体育活动中怕受到歧视而不喜欢体育课,导致运动能力越来越低,形成了恶性循环。面对这种情况,高校体育教学应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他们选择一些适合他们身体需要的体育项目是很有必要的,引导他们走出厌学体育课的行列,鼓励他们从现在起掌握和学习更好的健身方法,以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2.4教师综合水平因素
  表1对365名厌学体育学生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教师对待学生不能一视同仁者169人,占调查总数46.3%;认为教师事业心不强,缺乏广博知识者85人,占调查总数23.3%;认为体育课中运动量和强度安排不合理者68人,占调查总数18.6%。这些因素也是造成是大学生厌学体育的主要原因。
  传统教育是"师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师为本,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再加上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不新颖,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有些体育老师不仅吝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导致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下降、信心丧失。课堂上老师不注重课的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过度的负荷导致学生疲惫感,或过低的负荷无法起到应有的体育锻炼效果,这些不符合运动与生理规律的现象也是挫伤学生学习体育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2.5运动项目因素
  目前,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虑较少,往往只从规定课时与项目的搭配上作些简单的调整。从目前实施的体育教学大纲中,我们不难发现,从小学到大学各阶段所安排的教学内容重复的比较多,针对性、特殊性不明显,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表1统计显示,23.3%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课或体育活动项目设置单一,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学习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很多项目如游泳、跆拳道、瑜珈等项目开课情况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很多学生在不得以的情况下选修自己并不喜欢的项目,在学习时因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事故发生。运动项目设置不合理、运动项目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厌学体育的因素。
  3厌学体育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途径分析
  3.1提高学生体育锻炼认识
  大学生在逻辑思维、观察、想象、记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水平,通过一定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教学,学生会明白体育对增强体质的科学依据和作用,以及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进而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增强了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在教学上产生良性循环。
  3.2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审美的情感体验
  运动技术是体育教学的基础。没有一定运动技术的人是很难体会运动的乐趣的。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中,须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技术性和增强体质的实效性,以利于发挥技术的吸引作用,使学生产生兴趣。在体育教学中,一个优美的腾空,一次气势磅礴的用力,一段节奏明快的连动,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美感既决定于事物本身的客观属性,也决定于人的审美能力,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中运动技术、技能的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表现力和动作过程的自我欣赏能力产生审美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大力发展体育俱乐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高校学生思想积极,充满活力,在走入社会之前,他们对各类有意义的活动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运动俱乐部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校园团体,它是建立在体育锻炼和比赛的基础上,让学生管理自己的新兴活动团体。它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他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体育锻炼,既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联系,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相当有利。运动俱乐部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创造了良好的体育环境,对提高厌学体育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3.4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
  意识是人类的认识活动,它依赖物质条件。学生主动能力性的形成和增强必须要有体育场馆设施作保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由场地缺乏,他们刚燃起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激情熄灭了。因而,普通高校应根据学生的人数,新建或补充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等,以满足广大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需要。
  3.5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与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的讲课艺术、组织练习能力、传授知识的准备性和深度,决定学生接受信息的范围、兴趣和教学效果,因而,加强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是提高厌学体育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对学生关心、爱护和体贴。此外,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可引起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因此,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是厌学体育学生改变态度,改消极怠工为积极参与的直接因素。
  3.6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和时代要求,改革教材内容和项目设置
  大学阶段,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成熟,一种综合效用的体育价值观在学生中逐渐形成,兴趣广泛而讲求实效。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大学体育项目和课时搭配上就不能简单化,而要用深入、周密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丰富多彩而又适合学生特点的项目,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各种不同的特殊需要。各高校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同时,可根据各自的实际和兴趣爱好,在体育项目的配置上,作些灵活而有效的安排。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体育项目进入社交场合,如瑜珈、网球、保龄球、高尔夫球、门球、飞标等,都是目前在社交场合中常见的体育项目,学生不仅兴趣比较高,而且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也有益处。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影响学生厌学体育的主要因素包括:传统文化观念因素、学校和家庭外部环境因素、学生体能水平因素、教师综合水平因素和运动项目因素。学生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浪费时间、影响学习;家庭环境不重视体育运动;学生自认为运动能力差,怕被同学或老师笑话是影响学生厌学体育的重要因素。
  4.1.2培养厌学体育学生学习积极性,要注意加强教育、正确诱导、逐步提高身体素质,激发他们的体育热情和兴趣,改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的体育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改善学生不愿意学体育的状况。
  4.2建议
  4.2.1帮助、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第一"、"生命在于运动"等正确的体育观念,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和良好习惯,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
  4.2.2建议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对在职体育教师实施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整体素质,提高敬业精神、专业水平、以学生为主体,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二是培养一专多能、智能结构和整体素质能胜任21世纪高校体育工作的需要新型的高校体育师资。
  4.2.3建议学生家长广泛参与体育活动、院系领导正确认识体育课在大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加大体育场馆的修建、体育器材的采购,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开设瑜珈、网球、保龄球等热门体育课程,满足学生体育课学习和活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坤申.体育教学中学生厌学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运动,2012(23):114-115
  [2]冯传诚.体育院校学生理论课厌学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3):105-107.
  [3]黄晓丽.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锻炼心理探究[J].体育科技,2010(04):89-91.
  [4]周宇.沈阳市高校厌学体育课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09):104-105.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