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如何发挥课堂提问的实效性

2022-06-09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既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老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凭借有准备、有目的的提问来体现。这种提问可以对学生进行定向引导,启发学生按照教学目标、要求、重点、难点进行积极的正确的思考,逐步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提问是应用十分广泛的教学方法,几乎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都会用到提问。复习旧知识、检查预习,要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获取新知识,要提问;总结学习内容、系统归纳已学知识,也要提问。可以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问题提得太浅,学生思之无味:问题提得太宽,学生思之无从;问题提得太深,学生不能回答,会出现教学的"断路"现象;问题提得太细,会把课文讲得支离破碎。
  那么,如何才能使课堂提问做到恰到好处,让它真正成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手段呢?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课堂提问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备《天上的街市》一课,为突出联想和想象这一教学重点,我设计的导入环节叫"尝试猜想":一上课,我就请同学看,"我手里拿的小圆牌牌,你觉得它像什么?"学生们争先抢答"像眼珠","像太阳","像车轮","像山楂片"……学生们思维异常活跃,这时在投影上打出"联想?想象?"请学生尝试猜想,大多数学生的是"联想"。我告诉大家:"这种由一事物想到与它相似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叫联想。"我又设计了第二个问题,"同学们都见过汽车,现在大家想想,三十年后的汽车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们跃跃欲试,抢答:"在汽车里可以玩电脑","汽车可以去大海观光,像气垫船","汽车不再需要人来驾驶"……我又告诉大家:通俗点说,联想就是由此及彼,而想象就是无中生有。通过设计这两个问题,"联想和想象"这两相容易混淆的理论问题就在这"乐于思考"的轻松活跃气氛中被学生所理解、掌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学梁衡的《夏》一课时,我把课文中的一段文字投在大屏幕上,学生结合《夏》中的文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谈各自对"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的理解。这样就等于我给学生设了一个台阶,学生很容易地从选文中筛选到"迸发出旺盛的活力"和"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等重要信息,学生通过思考、联想,理解了夏天有旺盛的活力,蓬蓬勃发等特点,从而很自然地就理解了"夏天了、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的含义。这样的设计便于学生思考。
  二、课堂提问要能促进想象,激励学生探索
  想象是人脑在已有的感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而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课文内容准备诱发学生想象的饵料,以促进学生创造想象的发展。我认为诗词类作品适用还原想法,即通过想象还原作者创作的时空、情境。如《渭城曲》的送别场景、《登鹳雀楼》的视野、《沁园春·雪》的北国风光等。小说、民间故事等作品适合用延伸想象法。如《范进中举》可设问"你估计范进家庭的组成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孔乙己》可设问"你能描述一下孔乙己的的最后时刻吗?"
  探索是构成创新的元素,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初中生正处于好奇、求异的活跃时段,但由于年龄、阅历的限制和被动接受的消极作用,会影响其求异思维的健康发展。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如何用不乏灵活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活学生控索的原动力,鼓励他们突破常规思维方式的禁锢,引导他们多角度观察事物、分析现象,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记得我在教《死海不死》时,曾设计过这样一道问题:"作者告诉我们死海最终是真的要死的。如此神奇的死海,要是真的在地球上消失了,那不是我们人类的一大遗憾吗?大家能否想出个办法来,让死海不死呢?"问题提出后,当时学生热烈讨论的场面,至今还令我感动。有的说用人工降雨法增加死海集雨面积的降水量;有的说规定去死海旅游的人,每人必须向死海倒进一吨水,还说出钱请别人运也可以;有的说用门票收入请科学家想办法……最后大家认为根据死海的海面低于地中海海面三百九十二米这一地势,开凿一条渠道,引地中海的海水来补充死海被蒸发的水的办法最合理、最科学。尽管这些方法显得幼稚,但不悖情理,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三、课堂提问要适度
  1、难度:
  问题设计得过难或过易都缺乏启发性。太容易,一问了然,等于未问;太难了,学生听不懂,不如不问。那么怎样才算难度适当呢?学生在经过一定的思维活动后能作了解答,即很流行的"跳一跳,摘桃子"。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在农村初中,如果你的问题有五分之二至五分之四的学生能回答,可称难易适度。也许这就是备课中的"备学生"吧!但有时也会有由于过高估计学生而把问题设计过难的情况。当我们提出的问题,学生出现"卡壳"现象时,那么我们就要求教师即兴"压枝杆"、"递棒子"、"搭梯子"等办法来化解。
  2、密度:
  课堂提问不是越多越好。你如果提出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看起来你的确是主导者,但学生却成了疲于奔"答"的"逼"动者。试想一堂课四十五分钟,时间有限,学生的能力有限,能有质量地解决一大堆有一定难度的的问题吗?其结果肯定是教师自问自答,成为变相的"满堂灌"。这样势必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消弱学生固有的探索,追求的能动性。因此,提问的密度要以精、当为标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为前提。
  3、时度:
  时度是指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允许学生思考的时间以及学生答题后教师延时评价的时间的把握。这虽不属于问题设计范畴,但却是课堂提问的实施。首先,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思考。因为只有充足的时间,学生才能完成一个复杂的完整的思维过程。思考时间多长?由问题难易度决定:难题长而易题短。其次,对学生答题的延时评价的延时"延"多长?即要由学生答题情况来定:答得正确、圆满,延时即短,反之即长。在学生答题欠理想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利用延时评价的积极效应,千万不要急于简单表态,而应该适当等待,以表情鼓励和语言促动,使学生在顿悟中散发出思维的火花。
  四、课堂提问不能只是教师的专利
  大多数人认为课堂提问就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活动,其实课堂提问的主动权不应仅仅在教师的手中,我们应试着让学生去发问。为了使45分钟更有实效,我常常在上课之前,采用先让学生提问的办法。开始时,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点幼稚,但时间一长,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在读过一遍课文后,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上课前我再进行归类汇总,把出现频率最多的问题作为重点或难点,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最后一环,我要求学生大胆质疑,一些学生脱口而出"鲁提辖为什么不报官,要自己去打镇关西?"问题一提出,全班寂静了约十多秒钟,然后就听学生小声回答:"那是因为报了官也没有用。"我异常兴奋地赞赏了那位回答的学生。而后全班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下走向一个个更加深入的问题。我继而要那位小声回答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他说::"报官没有用,因为旧社会官官相护,包青天为何历来被先赞颂?是因为清官太少了!"我一看火候已到,又不失时机地抛出这样一句"鲁提辖不报官而自己寻去痛打镇关西,从鲁提辖方面来说,体现他粗鲁、嫉恶如仇的一面,换一个角度,从当时社会来看,又说明了什么?"在我的多方引导下,学生终于明白了:这样写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黑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这时纷纷伸出手,大有如梗在喉、不吐不快之感,我充分肯定学生们的质疑精神,鼓励他们对学习、生活中现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听了,一脸满意。这样的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也是他们最想知道的,因此探究的积极性很高,实效性很强。
  当然,对于引导学生提问,开始要求不要太高。特级教师于漪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方面做得很好。她认为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会提问题,尤其是提有质量的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是逐步培养的,当学生的疑惑有进步时,动量再拓宽他们的思路,要求他们把阅读的课文与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沉淀联系思考,这样步步诱导,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就可大大提高。
  精当的提问,不但能激起学生思维涟漪,而且还能密切师生之间情感和思维的交流达到契合、协调与统一。只要我们在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定能够很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实效性,让课堂提问题真正成为教师的好帮手,也一定会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精彩。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