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网络舆情监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22-06-09

  网络时代扩大了舆情的活动空间,丰富了舆情活动的内涵。网络舆情指的是网络中大部分网民关于特定问题的政治思想态度的总和。这些特定问题包括与己利益有关的热点或者焦点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带有一定倾向性。

 

  网络舆情是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它具有传播形式的特殊性,传播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这使得它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喜爱,如何对网络舆情加强管理和监测,充分利用并挖掘网络舆情中关键信息,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有重要意义。网络舆情监测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首先应该弄清网络舆情监测的含义。

 

  1网络舆情监测的含义

 

  网络舆情监测指的是在网络中使用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周边技术对网络中相关舆情,特别是负面的网络舆情来进行预测、控制和监管,随时掌控网络中相关舆情的趋势、导向和特点。通过网络舆情监测能够及时掌握有害于社会和国家稳定的舆情,通过及时向理管部门反映,使得管理部门快速地推出针对性对策,进而有效地解决网络舆情的危机。

 

  网络舆情监测分为三个部分,即监测、预测和应对。在监测环节中,有关系统和人员密切关注网络舆情中的价值观、走向及内容等方面,并把监测情况及时提交到相关部门。在预警环节中,对信息进行归纳及判断,对那些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可能造成大范围影响的网络舆情进行筛选,针对可能发生的舆情走向准备各种应对方法。在应对环节中,当网络舆情发展为现实中的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后,相关部门应该采取具体行动来化解危机并清除不良的影响。网络舆情监测的三个部分的有机结合,组成了网络舆情的联动应急机制。

 

  2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舆情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中的影响日渐深入和广泛,作为网络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大学生是高校的思想政治重点工作对象,所以,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会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高校发展成为网络活动人数密集、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重要场所。

 

  网络是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很大影响。因此大学生成了对一些社会现实、社会现象反应最为敏感和激烈的群体之一。大学生由于自身社会经验的缺乏、知识积累的不足、情感相对活跃、思维严密性不足并且易受他人过激或错误言论的错误引导等特点,把高校变成了舆论的主要发源地及扩散地。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便捷性等特征,恰恰又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舆情平台。作为社会舆情新领域的高校网络舆情成了影响大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一个重要因素。它作为高校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园文化的建设乃至和谐校园的建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3基于网络舆情监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网络舆情监测是监测及管理高校大学生舆情的有力工具,同时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以网络舆情的监测作为基础的决策管理支持系统可以把网络中舆情监测报告中的回馈建议按危机事件发生的时间划分成预警分析、危机分析和常态管理三种类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相应地构建预警、应急和常态管理机制。

 

  3.1预警机制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建立在对网络舆情的分析基础上,它具有灵活、准确等特点。这一机制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和作用:首先,它以网络为搭建平台,通过对校园中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分析和调查,为学校的相关领导及从事思想政治人员全面倾听大学生的真实想法提供途径。其次,为了在出现相关问题时,使得各级管理者能思想统一、反应迅速、部署到位、职责明确及制定相对完善的学校网舆情监测制度,有必要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义务和权利通过制度化和程序化的方式确定下来。

 

  决策者在对预警报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性质进行判断,然后视情况在网络上组织相关工作者进行舆情的管理和引导,另外还需要在网络以外开展工作来促使问题圆满迅速解决,进而维护高校的和谐与稳定。

 

  3.2应急机制

 

  一个焦点事件或网络人物,由于网络的迅猛传播速度,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民所获知。同理,在校园这样一个不大的空间范围内,一些突发事件可能会在没有丝毫征兆的情况下被某些偶然的因素所触动,之后借助校园网络得到迅速的传播,从而给高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和挑战。在面对一些突发的危机事件时,高校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应该不慌不忙,冷静地发掘事件真相,同时,面对错综复杂、种类繁多的网络舆情,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其中的理性的以及非理性集体意识。充分利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迅速制定应急方案,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思想上给予学生安抚和指导。

 

  3.3常态管理

 

  日常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中舆情监测和分析基础上,在现实和网络两类空间展开。通过对舆情的管理和监测,同时借助于网络的优势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高校中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和决策人员应该把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平台提升为洞察学生意愿诉求和决策执行情况及效果的主要渠道,并根据它来提升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决策的科学性及民主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在高校的网络中占据一个舆论宣传的阵地,应该充分地利用新兴的传播媒介,比如论坛、信箱和博客等,同时为辅导员和相关领导开通公开信箱,构建思想政治的宣传网站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借助网络媒体的新形式开辟新的教育渠道,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建立长期高效的沟通机制。在某种程度和范围上这些新兴媒体形式改变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形式,并将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高校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意义重大,一方面,为高校的思想政教育者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另一方面,它又为学生感情的表达、思想的诉求以及困难求助等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和窗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及方法的途径和契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

 

  本文系燕山大学2011年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一般课题“基于网络舆情监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再兴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马海兵.网络舆情及其分析技术[N].光明日报,2007-01-30.

 

  [3]刘书林,陈立思.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4]刘燕,刘颖.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管理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9(4).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Z].2010.4.

 

  [6]姜国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模式的构建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社,2009.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