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温州人精神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启示

2022-06-09

  [摘要]温州最重要的财富是温州人精神,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经济发展一再证明,摆脱贫穷落后的关键在于温州人具有独立自主、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互助的精神。利用温州人精神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励志教育,使其树立温州人精神的五种意识。

  

  [关键词]温州人精神困难学生励志教育。

  

  一、励志教育及其必要性。

  

  (一)励志教育的内涵。

  

  励,一指劝勉,鼓励;二通“厉”、“砺”,磨炼,振奋。①志,一指志向、意志;二指立志。②励志,《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奋发志气,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③。励志教育应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

  

  从教育者层面看,是劝勉、鼓励受教育者立志,以顽强的意志实现自己的理想;从受教育者层面看,是振奋精神,磨炼意志,发愤图强,以求有所作为。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的必要性。

  

  1.励志教育是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人成才的客观。

  

  需要。近年来,尽管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资助政策体系,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绝不能仅限于经济资助,更需要精神帮扶。由于受经济条件、生活环境、人际交往、社会舆论、就业前景等方面的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较大的思想负担,甚至部分学生缺乏独立自主、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和团结互助等意识。因此,只有在给予经济资助的同时,强化励志教育,才能使每位具有成才动机和禀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才。

  

  2.励志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④。文化教育学的创始人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要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成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励志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纠正他们的意识偏差。

  

  3.励志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要求。“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⑤。最终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或打破“穷者愈穷富者愈富”贫富差距代际积累的唯一途径是教育。因此,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既是一个家庭的脱贫致富与美好生活现实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要求。

  

  二、温州人精神。

  

  不了解温州历史的人根本无法想象,当年温州人所承受的贫穷落后。温州自然条件先天不足。从地理形态看,温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多为深壑高山,又有很多如天堑横隔的江河,交通闭塞。从人口看,“天兵不至”的温州,是历朝历代难民躲避战争灾难的好去处,外来人口不断涌进;同时受“多子多福”传统观念的影响,人口日益剧增,故温州人口早就过度膨胀。从人均耕地看,温州人口多,耕地少,新中国成立后人均耕地只有0.33 亩,养家糊口极其困难。从国防看,温州地处海防前哨,长期以来,国家对温州的建设投资很少。据有关部门统计,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多年,国家对温州工业的全部固定资产投入只有6 亿多元,在同期国家对浙江省的投资总额中,温州只占了3.24%。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温州人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形成了令世人赞颂的“温州人精神”。

  

  1986 年12 月,温州试验区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讨论会首次对“温州精神”的内涵进行诠释,认为主要是“自立自主、崇实务实、竞争开拓、奋勇创新”。在此之后,“温州人精神”成了许多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曾将“温州人精神”概括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⑥著名社会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三访温州后,在《瞭望》周刊撰文阐述“温州人精神”,认为:“就是不甘落后,敢为天下先,冲破旧框框,闯出新路子,并且不断创新。”⑦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的角度分析,笔者认为“温州人精神”具有五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独立自主的精神。温州人潜意识里有着“人穷志不穷”

  

  的观念,从来就很少想过谁来资助救援,在他们最困窘的日子里,首先想到的是“靠自己”,以温州人自己的方式寻求解决温州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之路,并由此形成了“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我发展、自强不息”的“四自”精神。温州的大老板大多是白手起家,靠补鞋、弹棉、做木工、当泥瓦匠、贩卖小商品等发展起来。

  

  二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创业初期,温州“老板”走南闯北挤汽车、火车,没有位置就钻到别人椅子底下或打地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更是家常便饭。现在,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了温州人的骄傲。江泽民同志曾这样评价温州人:“世界上的人都知道温州人会做生意,沿海靠山赋予他们这种开放的精神,冒险的精神,最主要的是温州人能吃苦。”⑧三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不甘贫穷落后的温州人,在追求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的干劲发挥得淋漓尽致。就算在补鞋、弹棉花、做木工、当泥瓦匠等不起眼的工作时,温州人内心却没有丝毫自卑感,视苦难为财富,寻找机遇发家致富,从而形成了“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的进取意识。

  

  四是开拓创新的精神。早在宋代,就逐步形成了一种主张经世致用的区域文化——“永嘉学派”。深受这种区域文化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温州人,形成了重实际、讲实利、求实效的思维方式。温州发展市场经济所形成的许多先发优势,都是由温州人“敢为人先”所取得的,它充分体现在温州人一系列的全国第一,如第一批发放的个体工商户执照,第一个集资建造的飞机场,第一批股份合作制企业等,据统计,共有二十来项全国第一。别人不敢做的事,温州人却敢做,胆大包“天”、胆大包“地”、胆大包“海”。

  

  五是团结互助的精神。温州人注重感情、善于交际、团结互助,不管是血缘、婚缘、地缘,还是业缘,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与他人的情义薄厚和义务分担,在具体交往中拓展自己的关系结构和幅度。可以称温州为“关系本位”的社会,生活在这种情境中的人,尽管在生意场上,他们之间彼此竞争,但其价值评判主要在于人与人之间“情”“义”得以维系和拓展的价值尺度,在于团结互助精神的提升。正是这种团结互助精神凝聚了温州人的集体智慧,形成了扎实的温州人精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也是温州人精神的力量源泉。

  

  三、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的思考。

  

  (一)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

  

  独立自主意识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立身处世的思想基础。目前学校较为完善的无偿资助政策体系,在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压力的同时,也容易使其滋生“等、靠、要”的思想。当前,大学校园“假证明”“假低保证”“假残疾证”和“假贫困生”的出现,反映出部分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更反映出独立自主意识的缺失。对于成年学生,学校要在提供必要的无偿资助的同时,积极拓展校内外学生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勤工助学,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报酬,解决日常生活费用问题,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因突发事件及因灾难等情况而造成临时经济困难时,学校不能一味给予无偿资助救援,但也不能使其感到无助、绝望,而要引导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靠自己”,学校可以给予无息借款,帮其解决燃眉之急。

  (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识。

  

  吃苦耐劳意识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困难的客观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适当提高消费水平是需要的,勤俭节约不是要过苦日子。但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果生活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工作捏轻怕重,不仅无法克服经济困难,而且会丧志,失去积极进取的动力。调查发现,有学生购置使用高档消费品,日常生活消费明显超过校园平均生活消费水平;也有学生在勤工助学工作中,怕苦、怕累,只挑轻松活干。要用温州人吃苦耐劳发家致富的典型事迹,感化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好逸恶劳思想意识,引导他们正视家庭经济困难现实,克服、抵制“仇富”和“攀比”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敢于吃苦,敢于担当,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三)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意识。

  

  自强不息意识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人成才的思想保证。

  

  每个人都无法选择出生,但可以把握未来。学校要教育、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自强者,把困难视为磨刀石。首先,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广阔的施展才华的机会,比如参加文艺活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以及担任学生干部等,引导学生发现自我闪光点,树立自信心。其次,做好校园“自强之星”评选活动,进一步挖掘、宣传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发愤图强的感人事迹,展示当代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承担责任、努力成人成才的良好形象,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以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在逆境中磨炼意志,自强不息。

  

  (四)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意识。

  

  开拓创新意识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就事业的精神品质。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因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知识的灌输和掌握,缺乏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教育。根据舒适区域模型(见下图),当学生步出舒适区域进入学习区域时,最大限度的学习动力就产生了;当学生越过学习区域而进入到痛苦的或恐慌的区域时,这种最大限度的学习动力将减弱。实践体验的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能够引导学生走出舒适区域,进入学习区域,并避免进入恐慌区域,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达到最有效的创造性学习。因此,要通过强化专业实践、将勤工助学与发挥专业优势有效结合起来、设立科研资助专项经费、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等途径,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五)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

  

  团结互助意识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持续发展的人文后盾。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人生观形成、人生目的确立体现了其对人性与生活本质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必然地受到其社会关系的制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只有团结互助,才能以自己的实践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相对独立地存在与持续发展。为了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同学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必须加强班集体建设,营造浓厚的团结互助氛围。同时,将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此外学校还应得特别注意这几个问题:

  

  首先是对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学生开展心理辅导。由心理辅导教师或社会专家,运用心理支持治疗、应激免疫训练等方法,允许并诱发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学生充分宣泄其消极情绪,同时协助他们理清自己的情感线索,鼓励其勇气和增强其人际关系运作的信心。其次要努力激发教师对培育学生人际关系运作能力的责任感。教师在工作中改变诸如忽视、孤立、专治等不良的教育方式等,安排活动让其自我表现,为学生提供体验人际关系运作成功的机会。此外,必要时约见家长或家访,争取家长配合,并在如何改善家庭的团结互助环境方面予以指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注释]

  ①②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 年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577,649.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 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840.

  ④⑤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⑥项光盈。世纪之交看温州[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150

  ⑦陈俊贤。浅论“温州人精神”[J]。人民论坛,2004(1):54.

  ⑧谢志远。温州人创业精神对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J]。社会科学战线,2006(3):244.

  [参考文献][1]朱家存。论主体性与素质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1997(4)。

  [2]汪行福。分配正义与社会保障[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蔡克骄,陈勰。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精神[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4]谢志远。温州人创业精神对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J]。社会科学战线,2006(3)。

  [5]黄天中。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恩格斯论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