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2022-06-09

摘要:贵州省是中国西南的欠开发、欠发达省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建设仍然处于初期阶段。贵州省要谋求快速发展,需依托自身优势,发展具有贵州省特色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道路,与农村发展相结合,达到“以工带农,以城促农”,大力推动“三化”协调发展。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分析方法,分析了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使城镇化、工业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此促进贵州省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也为贵州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农村经济;协调发展;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4-0977-04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Rural Economy in Guizhou Province

 

  WEI Yuan1,WU Chang-yong1,XU Zhu-yan1,ZHOU Jia-chun2

 

  (1.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550004,China;2. Rural Bureau of Duyu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Duyun 558000,Guizhou,China)

 

  Abstract: Guizhou is a under developed province in southwestern China.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s still at an early stage. If Guizhou province wants to seek rapid development, it will rely on its own advantages to develop characteristic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road combining with rural development, to drive agriculture with industrialization, to promote agriculture with urbanization,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Rural Economy.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systems analysis and combining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uizhou. Some measures and advices for making coordinated developing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Guizhou economy developing better and faster,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Guizhou urb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rural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Guizhou province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农村创造条件,三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工业化发展为推进城镇化进程提供产业支持,提升中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效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城镇化使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生产要素逐渐集聚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统筹城乡发展,为工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内在动力。城镇的集聚效应为工业化发展提供条件,城镇的服务功能为工业化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工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受城镇化发展程度的影响[1,2]。城镇化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既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也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源和基本的原材料支撑。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部(103°36′-109°35′E,24°37′-29°13′N),辖6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共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是一个距沿海港口和长江较近的内陆省份,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12个省份之一。全省境内东西长570 km,南北宽510 km,土地总面积17.61 km2,常住总人口3 469万人。贵州省是中国严重的两欠地区,欠开发、欠发达是贵州省的主要省情,工业化、城镇化落后、农村经济不发达、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大,生态环境脆弱,可耕地资源稀缺是贵州省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贵州省的贫困,表现在农村,根子在城市,因此,要使贵州省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必须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推动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发展农村经济和减少农民;优化资源要素空间布局,缓解自然条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这样才能使工业化、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互动发展,使“三农”问题与“三化”紧密结合,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以此促进贵州省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也为贵州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06-2012年《贵州统计年鉴》、《贵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2 研究方法

 

  首先采取文献分析法,搜集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及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数据;其次,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和分析,结合省外城镇化、工业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其展开全面的深入研究,推断工业化、城镇化及农村经济的性质和发展趋势,从而提出实现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及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2 贵州工业化、城镇化及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1年贵州省生产总值5 702亿元,居全国第26位,人均生产总值16 437元,仍居全国末位,贵州省人均水平低、经济总量小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而造成贵州省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化水平偏低,城镇化进程缓慢,农村经济不发达。

 

  2.1 贵州省工业化水平偏低,与全国差距大

 

  表1表明,2005-2011年的7年间,贵州省GDP保持稳定的增长,增长率由2005年的12.7%增加到2011年的15.0%,贵州省工业产值一直保持增加状态,工业化率表现出先降低后增长的趋势。根据专家的推算,2011年贵州省工业化综合指数为26.2,处在工业化初期后半阶段,贵州省工业化进程与全国整体水平的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在中国各省市区中的位次由26位降至30位。省内区域间工业化进程差距过大,也是工业化水平偏低的重要表现。因此,加快工业化进程,使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并带动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2.2 贵州省城镇化率低,城镇经济发展滞后

 

  从表1可以看出,2005-2011年贵州省城镇化率一直保持增加态势,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达35.0%,7年间增长了8.1%。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贵州省城镇化发展水平仍然较低。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3%,贵州省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3%,在中国各省(区、市)中处于倒数位置。城镇化进程缓慢,城镇规模较小,尤其是城镇经济发展滞后,使大量农村人口难以进入城镇生活,加剧城乡二元结构,从而使“三农”问题更加突出[3]。根据贵州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部署,经过五年的努力,全省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镇空间布局和城镇体系将趋于合理,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镇化的产业支撑能力和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0.0%,即“十二五”期间全省城镇化率年均将提高近2个百分点。

 

  2.3 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

 

  2011年年末,贵州省常住总人口3 4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 213万人,乡村人口2 256万人,乡村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4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 1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城乡收入差 距依然很大,但7年来,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缓慢的缩小趋势。

 

  2.4 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现状

 

  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中,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农村创造条件。贵州省拥有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铝土矿居全国第四位、磷矿居全国第三位、锰矿居全国第三位、重晶石居全国第一位、稀土矿居全国第二、可开发水能蕴藏量1 683万KW,煤炭保有储量474亿t;全省共有野生植物6 000余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500余种,工业用植物600多种,药用植物3 924多种,资源优势非常明显。但由于贵州省的工业化程度不高,所创造的供给严重不足,同时,由于城镇化进程缓慢,小城镇人口较少,缺乏对周边农村的经济辐射作用,需求不足,从而导致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优势无法发挥,农村创造的条件不能充分利用,农村40岁以下的青壮年基本都在外打工,外出农民工人数达到700万人,其中跨省输出达500万人。

 

  3 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见图1。针对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及农村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图1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促进研究区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贵州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其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加快提高经济总量,而且在于以工业化带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并着重体现工业反哺农业的基本方针,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应当是第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和农村的统筹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4]。城镇化带动战略则是着重体现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以加快推进城镇化带动农业农村加快发展,突破城乡二元结构,迈向城乡一体化。工业反哺、城市支持农村也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过渡的成功经验。工业化能够致富农民,城镇化能够带动农村[5]。过去,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大多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展程度低、社会服务水平差的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转移难度明显加大,农民下山后,还存在归返山区的情况,从而导致下山脱贫失败。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解决下山农民的就业问题。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推进下山农民产业转移,通过中介服务,帮助其进厂打工,从而成功实现脱贫,农民逐渐过渡到市民,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3.2 大力发展贵州省特色优势产业,为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国发2号文中贵州省的战略定位之一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磷及磷化工、煤及煤化工、铝及铝精深加工、水泥、钛、钢铁等资源为依托,大力开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开展工业园区内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拉长产业链,增加单位资源的产出。做大做强白酒、烟草、茶叶、特色食品、民族医药等产业,提高竞争力,依托模料模具、高低压电器、仪器仪表、汽车及零配件等工业基地,实现集群发展。总之,通过大力发展贵州省的特色优势产业,壮大工业,创造更多的收入,为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3.3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和带动工业园区的发展

 

  贵州省农业市场化程度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也相当低,需要加大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而工业尤其是轻工业的发展,城镇尤其是工业园区的建设,显然具有很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过去,贵州省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大部分仍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为主,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龙头企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数量较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缺少市场竞争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没有培育出知名的农产品品牌。此外,由于国家长期以来实行的土地政策,使得农民的商品意识、市场竞争意识薄弱,农业科学技术对农村经济的贡献还比较小。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幼稚,使农户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困难;市场体系不健全,主要是土地、劳动力、科技、金融、信息等要素市场还未真正形成,直接影响到农村的要素流动[6]。通过农业产业化,改变分散经营模式,形成集约化生产,并培育和引导龙头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发展,既能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也能促进园区的发展。

 

  3.4 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根据第二次贵州省农业普查数据,2006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1 619.79万人,其中,文盲219.22万人,占13.53%;小学文化程度742.70万人,占45.85%;初中文化程度558.05万人,占34.45%;高中文化程度80.48万人,占4.9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9.34万人,占1.20%。由此可以看出,贵州省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是制约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加快农村劳务输出,既能发展农村经济,同时也为工业化提供了合格的技能人才。

 

  3.5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效扩大内需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步推进“三化”,本质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核心是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让农民平等参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公平分享工业化、城镇化成果;目标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支撑工业化和城镇化,“三化”互促共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7,8]。发达地区经验证明,加快小城镇建设,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效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小城镇位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是城镇体系的基础,是连接城乡的桥梁与纽带,是农村的区域性中心。

 

  3.6 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保障工业经济和城镇发展

 

  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水利不仅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对于工业经济和城镇发展都具有特殊重要性,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工程性缺水已经成为制约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瓶颈,水利建设对于“三化”同步能否深度融合、统筹推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3.7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在农民逐渐过渡到市民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农民工的医疗、教育、社保等衔接难题,因此,需要创新社会管理,改革原有的户籍、住房等政策。同时,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拥入城市导致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也需要加强管理,这样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工业化、城市化的正常推进。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夏春萍[9]研究表明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工业化是城镇化进程发展的起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农村经济发展支撑工业化,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城镇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能够有效的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是解决城乡一体化、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变的途径之一。本研究结合贵州省工业化率不高、城市化进程缓慢和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突出的实际,以三者如何协调发展为重点,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战略、发展贵州省特色优势产业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提供保障;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不但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能促进和带动工业园区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能有效扩大内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保证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

 

  4.2 讨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从战略层面上对工业化、城镇化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作了一些研究,工业如何反哺农业、城市如何支持农村,如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如何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等等问题均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永苏.试论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J].中州学刊,2011(3):73-76.

 

  [2] VEMO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so-what ques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3(3):47-71.

 

  [3] 王永平,张美钧,杨永志. 贵州省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协调发展影响机理及对策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2004(32):94-97.

 

  [4] 李昌来. 用三化同步推动贵州省加速发展[J].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1(6):23-26.

 

  [5] 陈 辉.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机制设计与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1(6):35-36.

 

  [6] 陈 政,陈 晓.工业化城镇化:贵州省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J].宏观经济研究,2011(10):60-61.

 

  [7] 宋 伟.中部地区县域经济“三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11(5):58-62.

 

  [8] 陈晓雨,刘幼昕.重庆市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5):1052-1056.

 

  [9] 夏春萍.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研究[J].经济纵横,2010(10):125-127.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