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历史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建所70周年历史地理学研究成果与发展前景

2022-06-09

  摘要:回顾了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历史地理学科组成独立学科建制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在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历史区域地理与历史地图编绘等方面所开展的大量工作;尤其是在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区域地理研究方面更具优势,硕果累累,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在对历史地理学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时,特别指出由于地理资源所历史地理学科建制撤销造成极大损失,呼吁重视历史地理学研究并恢复在地理资源所历史地理学独立研究机构建制。

  关键词:历史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历史区域地理;展望;

  历史地理学研究在地理资源所作为不可替代的研究领域,已有半个多世纪历史。回眸以往,尽管成果累累,贡献卓著,但也历程起伏,坎坷艰辛。

  1、创建与发展概况

  1956年,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竺可桢副院长主管地理资源所时,决定在地理资源所筹建独立学科建制的历史地理学科组(以下简称“史地组”)。据黄盛璋先生回忆,筹建史地组时,竺可桢先生对他谈了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方向,要把作为历史学附庸的历史地理学,改造为现代地理学分支学科,建成现代科学历史地理学;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走道路。竺先生的观点颇具远见卓识,在今天看来,仍显其生命力。

  20世纪50年代末,边疆历史地理曾是主要研究领域。1962年,地理资源所特将远在福建任教、在历史自然地理方面已有一些研究成果的文焕然征调进京,并任命为学科组长,意味着历史自然地理被作为重要研究方向。此后研究队伍逐渐扩大,专业基础趋于多元。

  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国家开展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的综合治理,史地组主要针对历史气候变迁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历史土壤和古河道变迁进行研究。

  “文革”期间,历史地理研究遭受重大挫折与干扰。60年代后期—70年代前期,应国家有关部门需求,边界历史地理成为主要研究内容。但史地组在建制和人员方面多有变动。1975年,中科院开始重视基础研究。地理学界提出编著《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作为地理学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历史自然地理》分册的编撰对史地组的发展有重要意义。1979年,地理资源所成立古地理与历史地理研究室,尝试使两个时段的地理学研究能够更好衔接。此后,地理资源所历史地理研究处于兴旺活跃时期,不仅承担或参与多项国家和科学院重大项目和研究课题,而且新开拓的研究分支较多,研究区域扩大,更使地理资源所的历史地理研究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2000年,历史地理作为学科建制被撤消,从事历史地理研究的在职人员也大为减少。此后,历史地理研究只是作为其他研究领域的附属而零散进行。

  2、研究领域与成果

  地理资源所历史地理学研究在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历史区域地理与历史地图编绘等方面都作出诸多重要贡献。

  2.1历史自然地理研究

  历史自然地理是地理资源所史地组最重要的研究领域,包括河流湖泊的变迁,植物地理与动物地理的变化,历史气候、土壤、水文和沙漠等诸多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研究。历史自然地理研究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

  史地组为结合国家建设的需求与灾害防治等展开科研工作,初步涉及到环境变迁等方面,特别是参加了国家“黄淮海平原旱涝碱综合治理”项目。在结合国家项目的研究中,文焕然开展了历史气候(旱涝、冷暖)、植物(对气候变化敏感的典型物种、竹林分布北界),历史时期盐碱土分布变迁等研究,并于1963年撰写出《战国以来华北西部经济栽培竹林北界分布初探》一文1)。如果说竺可桢先生是历史气候与历史自然地理的开创者,那么,文焕然则是第一位长期坚持历史自然地理研究方向的学者。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史地组还开展了对永定河和滹沱河的野外考察与研究,探索在历史河道变迁研究中将历史文献和野外考察相结合的途径。

  60年代后期,在华北地区地震活动频繁的形势下,还开展了“北京地区地震地质”研究。历史地震地质曾是地理资源所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其中历史时期河道变迁研究为历史时期新构造运动研究探索出新途径,也为该项工作做出重要贡献,进而推动了对华北平原历史时期河道变迁的研究。

  1975年开始,地理资源所(以史地组为主)承担了《历史自然地理》撰写的组织工作,以及其中历史气候、植被、塔里木河和海河变迁部分的研究和撰写。该书获得1986年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20余年后,《自然地理》系列专著重新编写,其中的《历史自然地理》一书总结了截至2008年历史自然地理研究的成果,地理资源所承担该书中历史气候的很大部分,以及历史植被与历史动物地理、历史时期塔里木河与罗布泊变迁的研究以及部分海岸线变迁研究,反映了地理资源所长期研究的丰厚积累。

  此外,姚鲁峰等还开展了历史洪水研究,在方法论等方面具有探索意义。此外,还开展了湖泊变迁研究和“渤海海岸线变迁研究”。

  20世纪90年代末,地理资源所与北京大学联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史时期北方人地关系机制研究”(1998-2001),承担历史时期北方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对西辽河流域历史时期动物地理、湖泊变迁和沙漠化过程等获得新的认识,提出关于西辽河流域在公元10世纪后期沙漠化有一个突进过程以及主要是由于自然原因导致的观点。进入21新世纪,为配合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在历史土地开垦、耕地数量和土地覆被变化的定量研究及其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取得较多成果。

  2.1.1历史生物地理研究

  历史生物地理是史地组最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之一。20世纪70年代中期,文焕然参与《历史自然地理》一书“历史植被”一章的撰写。此后,他又配合当时国家林业总局(后为林业部,现为国家林业局)主持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与林业部规划编纂《森林》等工作,展开以竹林、森林变迁为主的历史植物变迁研究;他对“三北”地区的华北以及研究力量比较薄弱的西北地区森林变迁进行了深入研究,应国家林业总局与一些省、自治区林业局邀请前往讲学、指导、考察,撰写出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及湘江下游、两广南部与海南等地森林变迁专论。他在历史植被方面的研究,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引用并得到高度评价2)。他还应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环境保护部前身)的需求,展开珍稀、濒危或灭绝不久的野生动物分布变迁研究,包括对扬子鳄、马来鳄、孔雀、鹦鹉、亚洲象、大熊猫、野马、野驴、野生双峰驼、猕猴、长臂猿、金丝猴和犀牛等野生动物在历史时期的地理分布与变迁进行系统研究。文焕然在历史动物地理和历史植物两方面研究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后结集为《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该文原为油印,后由文榕生整理改写成《二千多年来华北西部经济栽培竹林之北界》,首载《历史地理》第十一辑。

  在吴征镒主编的《植被》(该书曾荣获198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特在第三章注释道:“第二节第二部分(即《全新世植被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文焕然资料,由吴征镒改写”。此外,关君蔚院士还在为《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一书撰写的评语中特别对该书给于高度评价:“本项研究得以适时超前提出成果,值得珍视。……七十年代后期,‘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在国家正式立项前后,正是科教工作者处境万难之时,承林业部指定,我(与)第一作者文焕然老学长接触较多。在工作和生活条件极为困惑之时,作者仍能孜孜以求,不仅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作出了贡献,实使我也突出地受到教育和感染。文老已仙逝,附记于次。”此外,(日)川濑金次郎特将《森林资源分布的历史概况》全译,在该国《森林文化研究》1983年第4卷第1期发表。焕然于1986年逝世后,其遗留一些未定稿由文榕生整理完成并出版。另,本文参考文献中不再重复《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入选的论文;该书2006年重印,内容有所增加。他在这2个领域的研究,成为史地组历史自然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他还将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其持续进行的历史气候融合,相互印证。此外,钮仲勋等也对河北承德与围场地区历史时期植被变迁进行研究,具有探索性意义。近期,何凡能等还开展了清代以来全国森林变迁的研究。

  2.1.2历史气候研究

  历史气候是地理资源所气候研究室的主要研究领域,但历史地理组在历史气候方面的研究,又各有所长,二者在许多重大项目中进行有效合作。文焕然的早期论著《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气候研究》是最早正式出版的气候变迁专著之一。到史地组后,他依然关注这方面研究,不断有新作问世。尤其是《历史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成为他对历史气候变迁研究的结晶,有许多重要结论。该专著获得学界好评5)。

  2.2历史人文地理研究

  由于历史地理脱胎于传统的沿革地理,故侧重历史人文地理的研究者与研究机构都比较多,成果更为丰富。但史地组在历史人文地理研究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2.2.1历史边界地理研究

  历史边界研究曾是史地组的最重要研究领域。新成立后的初期,与周边一些国家的边界尚未划定。20世纪50年代后期—70年代,史地组接受外交部交办的不少紧迫任务,相继完成了中缅(甸)、中印(度)、中巴(基斯坦)6)、中尼(泊尔)、中不(丹)、中锡(金)、中越(南)、中老(挝)、中朝(鲜)以及中苏(联)等边界变迁的历史地理研究。还对海疆及西沙、南沙、钓鱼岛等历史归属进行研究,并以“史棣祖”名义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南海诸岛历来是领土》的长文。这些工作为此后与这些国家边界的划定提供历史依据,为维护国家外交主权做出了重要贡献。该成果获1979年科学院科技成果三等奖。《石塘长沙考》就是公开发表的历史地理考证专论。

  80年代,史地组对陆地边疆和南沙群岛等地经过实地考察和相关研究,编写出第一部陆地边疆地理著作。论述了边疆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的基本情况,边界变迁的历史和边疆地区的开发等。还出版了《南沙群岛历史地理研究专集》,对南沙群岛历史归属、地名等进行了系统阐述;这项研究是史地组对南海诸岛历史地理研究的继续。

  2.2.2历史人口地理研究

  史地组在承担编绘《国家大地图集》中的“历史人口地理图组”基础上,展开历史人口地理研究。

  1982年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与地理资源所共同编制《人口地图集》,其中西汉、西晋、隋代、唐代、元代、明代、清代和中华民国的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图就包含以往的研究成果。其后,又开展对第三次人口普查的地理特征与历史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又开展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也取得系列成果。此外,还开展了历史人文地理的其他领域的研究。如黄盛璋在历史交通地理和历史矿产地理方面取得较多成果,尤其是对后者更独树一帜。在历史城市地理研究方面,有西安城市供水研究和北京城市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和河西走廊地区历史城市地理的研究。

  2.3历史区域地理研究

  早在史地组成立初期,历史区域地理曾是一个重要方向。区域历史地理研究主要是研究区域经济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黄河流域(包括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特别是京津地区和淮河流域),以及边疆地区(尤其是新疆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等),形成了较多研究成果和积累,奠定了较雄厚研究基础。

  2.3.1京津地区与黄淮海平原地区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京津地区成为研究重要区域。当时由于该地区经济特别是城镇的发展,中科院将“京津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作为重大项目,由地理资源所主持,吸收院内外多家单位参加。其中,史地组对历史时期京津地区的开发过程与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取得系列成果。

  黄淮海平原地区是史地组早期就开展研究的一个重要区域。“六五”期间,又参与国家重大项目“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进一步展开基础性研究,取得若干成果。20世纪80年代,海水入侵曾是一些沿海省,特别是山东莱州湾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由地理资源所古地理历史地理室主持,中科院多个研究所和山东省联合开展的“莱州湾海水入侵防治”研究作为院重大项目,从区域环境变迁角度探讨海水入侵成因与防治措施,取得重要成果。

  90年代中后期,张义丰等开展了淮河流域环境变迁与区域环境治理的综合研究,使得历史区域地理研究拓展到淮河流域。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