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心理地图:学习地理不可少的“工具书”

2022-06-08

文/朱国良

【摘 要】“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当前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地理教学和学习方式,重视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健词】心理地图;地理;工具书

目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在地理学习上主要反映在费时多、效率低、图文分离、地物搬家、死记硬背、稍纵即逝。造成学习低效的关键是忽视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习心理特点,头脑中没有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空间观念模糊不清,因而学习如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地理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心理地图的形成,发展地图思维是减负增效的有效捷径。过去凭一支粉笔、一本地图册、一张挂图促成学生心理地图形成是“难于上青天”,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投入,多种媒体教学设施进入校园每一个角落,所有教师都能得心应手使用,这为我们地理教师绘建学生心理地图提供了条件。

一、心理地图的重要性

1.心理地图的形成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分析亚马孙平原为什么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地形以及洋流等因素进行分析,教师多次演示,让学生通过感官在头脑上留下痕迹,初步形成心理地图,即使地图不在眼前也可以凭借心理地图进行形象思维,可根据心理地图提供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地形以及洋流等因素分析其原因A:纬度低,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丰富的根本原因;B:亚马孙平原广阔,地形完整,也会使植被带完整;C:地形平坦,适宜湿润气流深入;D:巴西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E:盛行的东南,东北信风都从海洋吹来。因此,心理地图的形成有助于分析各类地理问题,总结地理规律。心理地图越丰富,往往地理思维越活跃。运用心理地图进行地图思维,极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2.心理地图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地理记忆效率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图像,地理图像包括了地图、结构图、素描图、坐标图、原理图等等。读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通过图的学习和运用而体现,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分布和现象成因、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绝大部分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读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实,熟记;平时要多读地图(甚至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图的时间不宜太长,但要坚持经常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教师如果能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准备课件,特别在图表上细作文章,让学生在脑海里储存起清晰完整的各种各样图表,就可将中国地形、气候、河流、人口以及工农业的分布、世界地形、气候、河流的分布等内容,比较轻松自如地落实到图上,形成心理地图,记忆有了依托,记忆就深刻持久,效率高,难度减少。心理地图的形成也使记忆能力得到提高,使记忆感到不成负担。我在教学过程中做过这样的测试:在上《洋流》这部内容前,先请同学在世界政区图上填主要经纬度、岛屿、半岛、海洋,待《洋流》内容讲结束后,再请同学在空白的图上填注主要洋流,通过批阅发现两次成绩基本吻合。

二、心理地图形成的方式

1.地图挂帅 贯穿始终

心理地图的形成是逐步实现的过程,不是“一步登天”能成,不能依靠瞬间的地图演示实现。心理地图的形成要靠通过多种媒体途径强化训练,反复的读图、用图,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地图贯穿教学全过程,以此强化感知。在引入新课或新的知识点时频繁使用演示图,或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教具配套使用,每一节课的讲述都落实到地图上,通过地图来获得地理知识。如在地图上分析问题,凭借地图记忆知识,从地图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用地图进行归纳、概括、浓缩。这样,既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示范作用,强化了学生的地图意识,又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熟知地理要素分布的方法。例如:在中国地形的教学中,首先出示中国地形图,熟悉主要山脉的分布,主要高原、平原、盆地的空间位置、区域范围、海拔高原等。再凭借地图进行记忆,在多媒体课件空白地图上指出相关地理名称,然后在图中找出规律,得出我国地形类型丰富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再利用地图分析讨论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大河流流向及水能资源的影响。归纳出这种地形地势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深受太平洋影响,使大河滚滚东流,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最后,将整节知识在地图上归纳、概括、浓缩,使众多的知识浓缩在一张地图上。地图的反复运用,在学生头脑里积累了丰富的地图感性材料,为心理地图的形成和积累打下了基础。

2.图文转换 加深理解

在数十年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加强图文信息转换的教学,对图文转换的教学策略做了一些探讨,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由图到文的转换(在正确理解地图语言的基础上,将图象及图表中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即以文释图,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这些能力也能在转换中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二是由文到图的转换(将课本文字转化为图象或图表,以直观的图象、图表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即以图释文),这一过程难度较大,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文字,还要具备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的转化能力;三是由图到图的转换(将一幅陌生的地图转化为熟悉的地图,或将一个抽象的图象转化为形象的地图,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即以图释图)。由于学生动手转换,加强了学习活动的亲历性和体验性,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图文转化训练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得于学生新老知识的衔接,有利于心理地图的形成更为清晰,培养了学生运用地图简化地理知识的能力。

3.地图练习 从无到有

地理教学中,心理地图是思维活动的特殊形式,心理地图往往是从“纸”地图的记忆、理解、运用中所形成的。 以地图为重点的练习是指围绕地图进行的记地图笔记,仿绘地图、勾绘轮廓,对地图补绘、改绘等练习形式。从无到有是指模仿、头脑中空白到徒手绘、头脑中有清晰图像。使学习过程中心到、手到、眼到、耳听、多种感官积极参与。通过多次勾绘山脉、河流、铁路线、行政区,学生对这些区域的轮廓、海陆位置关系,海岸线状况,区域间的相对位置就有了深刻记忆。经常地进行地图练习,使大脑皮层刺激的力度加大,使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痕迹。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背景下,借鉴心理地图探索新的地图学习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传统地图教学模式的盲区,新的地图学习方式应增强中学生地图学习的操作性,对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有现实的指导性,有助于构建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开放式地理课程”,拓宽中学生的地理学习空间,并进一步满足多样化学习的需求,大大提高学习地理知识的效率,达到减负增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中学)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