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德育教学的作用以及效果研究论文(共2篇)

2022-06-08

  作为当下的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一个活动当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以及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也应该都是常有的事,所以德育教学就尤为重要了,本文就整理了关于德育教学的论文,供大家欣赏借鉴。


  第1篇:德育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文/王琛


  摘要:音乐教育是德育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真谛是以音乐为手段,以育人为宗旨。音乐教育在德育中的特殊意义表现在:音乐的审美教育是育人的重要途径,育人目标明确,音乐艺术的情感与德育互通。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充分渗透德育:从词曲着手,让德育在学生心中生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让德育在学生心中发芽;音乐实践活动,让德育在学生心中开花;用音乐教学强化其他教育途径的效果,让德育在学生心中结果。教师必须挖掘音乐教育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陶冶、影响、启迪,直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


  音乐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续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和团结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音乐教育在德育中具有特殊意义


  1、音乐的审美教育是育人的重要途径


  贝多芬说过:“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也曾日:“感人也深,化人也速”。这是谈到音乐艺术对德育的作用时提出的观点。音乐的育人功能应放在审美功能的首要位置.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学生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


  音乐正是通过美的音响、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引起共鸣,美化心灵,它以曲动人,以情感人,这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及的。音乐教育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在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在音乐教育中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鉴赏、创造的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从而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情感升华、心灵净化。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又融入了思想品德教育,这样获得的音乐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真实与自然。


  2、音乐艺术的情感与德育互通


  《乐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凡音之起由心生也,人之心动,物使然也”。音乐是情感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影响着人的感情。这种音乐美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侵入人的心灵,使人在情感的体验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教育。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是最能表达感情的艺术;而德育的关键则在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情理结合才能打动人、说服人。没有感情因素,就不可能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因此,音乐教育与道德教育在情感上是密不可分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去,会使得教学效果深刻而有力。


  二、音乐教学中实现德育功能的途径


  1、从词曲着手,让德育在学生心中生根


  (1)歌曲教学,滋润心灵。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对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阵地.歌曲是以其鲜明的节奏、丰富的和声、优美的旋律、明了的歌词来表情达意,对学生思想教育、陶冶情操起到重要作用。它独特的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达的情感美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如歌曲《摇篮曲》歌词朴质、生动感人,音调深情、轻柔、朴实,唱出了妈妈对孩子的一片挚爱与真情.乐曲可以让学生用哼鸣轻轻模唱摇篮曲,模仿摇篮摇动时的情境,让他们知道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感受母亲深深的爱。


  (2)音乐欣赏,陶冶性情。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类的情感的感知艺术。欣赏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领悟音乐的真谛,得到精神愉悦,提高学生对真善美辨别能力。如在欣赏民族器乐曲《渔舟唱晚》时,我首先让学生聆听,感受乐曲幽雅、宁静、温馨的意境,领略我国民族乐器神奇而独特的表现力。接着让学生入境入情地感受作品的情绪,民族器乐合奏的协调和音乐的动静、远近、景情的结合,使学生从优美典雅的旋律中获得美的享受。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用他们的语言和图画来描绘乐曲的丰富内涵,深入挖掘其中的美。学生由衷地赞叹我国民乐的美妙,严肃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宁静优雅的乐曲声中渗透到学生心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让德育在学生心中发芽


  “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数字,字母,音符。”雨果的这句话道出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智力,把德育教育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


  (1)在音乐故事中渗透德育。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如欣赏《二泉映月》,介绍瞎子阿炳的一生,以及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乐曲的评价;这首乐曲应当跪着来听。使学生了解新旧社会的巨大差别和阿炳艰辛却顽强的艺术生命,为我们瑰丽的民族文化遗产而骄傲。


  (2)在音乐课堂教学全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环节,让德育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行为。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敬老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课堂小结要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精神。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3、用音乐教学强化其他教育途径的效果,让德育在学生心中结果


  (1)音乐能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课的课堂效果。思想品德课与音乐课在教学内容、方法上有不少共同的地方。思想品德课中的爱祖国,爱劳动,爱集体,勤奋学习,尊敬师长等内容,音乐教材中都有反映,加上听、唱、奏、跳的特殊形式,音乐本身的德育作用十分明显突出。用音乐配合思想品德课,两者有机的结合,能使思想品德课更生动形象,教育印象会更深刻,教育效果会更显著。如思想品德课教学《我爱我的祖国》,讲到《国歌》时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庄严雄伟的乐曲使课堂气氛更加浓烈,更能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音乐能增强班队活动的感染力。音乐是班队活动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可直接激起与音响运动形式相对应的情感,使情感得到调节。这样的班会活动不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另外学校的一切活动几乎都离不开音乐,举行大、中、小队主题会要唱队歌,文艺汇演、校运动会、艺术节更离不开音乐:编创主题歌,挑选伴奏音乐,创作宣传鼓动的歌词等等。有了音乐,活动形式活泼生动,学生兴趣盎然,活动效果明显。


  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讲过: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们高尚起来。以音乐培育学生的心灵美,以音乐启发学生的智力,以音乐呼唤学生的情感,以音乐进行德育教育。因此,让我们深入挖掘音乐教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道德上受到影响,情操上受到陶冶,心灵上受到启迪,直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第2篇:巧用企业文化增强中职德育教学效果研究


  胡惠芳(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太仓215400)


  摘要:中职德育教学不能只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还必须关注企业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中职学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入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相融合,与学校教育相融合,为学生创建实践条件,加快适应企业的能力,增加企业文化的资源。


  关键词:中职学生;德育;企业文化;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是以职业教育为主,定位于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企业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近年来,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升高,但流失率、稳定率、企业对实习生的满意度较低,这是因为校企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导致毕业生不能更好适应企业工作环境。这就要求中等职业院校学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认同和适应企业文化与环境的能力,德育主要从学生的思想、心理健康、人文素养等方面进行教育。本文就如何巧用企业文化,增强中职德育教学效果进行探究。


  一、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十一五”规划纲要实行以来,在各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下,“校企合作、实习、工学相结合”已成为许多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绝招。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的灵魂,还是体现企业个性的最根本体现。而教师掌握的中职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日常在校行为表现、理论和操作的学习成绩等,是权衡他们优劣的评定准则。中职毕业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能否适应企业环境、能否适应工作岗位的职责、能否把在学校所学的技能运用到工作中,则是衡量他们工作能力的准则。那么如何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呢?一是组织学生们开展专业技能比赛;二是在课堂中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三是为学生提供见习的学习机会,进而为将来他们顶岗实习能更好地融入到工作环境中打下基础。完善的教育培养再加上校企合作,不仅能改善学生选择职业的迷茫状态,而且有利于提高本校的就业率,减少学生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的差距。可见,提高中职学生的德育是最为重要的。


  二、中职学校教育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企业文化不仅包括企业精神,还包括道德规范、行为标准、企业制度、文化环境等。而学校教育更多的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那么,如何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呢?一是可聘用企业的优秀管理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管理的准则以及考核的方式,为学生在日后就业作铺垫;二是学校应根据不同专业制定出不同的培养方案,以培养更多适合企业的技能型人才;三是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定期让教师到企业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让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企业,把在企业所学的知识带到课堂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企业文化等。中职学校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在教学中采用企业管理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能使他们更快地熟悉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以及方式。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而且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


  三、为学生创建实践条件,加快适应企业的能力


  在中职学校,学生的最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技能、做人原则、做事标准等。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认真辅导学生、根据教材备课授课、改进授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完成教学任务等,是学生思想品格上的引路人。想要零距离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就要求中职学校为学生提供训练基地,让教师上好实训课。在实训基地,教师按照企业的管理标准、行为标准上实训课,打造企业文化环境,让学生参与模拟的企业环境中的操作与学习,有利于他们从学生的角色转变成为职业人的角色,在不断约束自身的行为准则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理想等,形成良好的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作风、职业道德素养等。学生具有了这些道德职业素养,会明确未来自身的职业规划和择业选择范围等,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成功。


  四、增加企业文化的资源


  随着我国企业类型增多,企业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种类的文化环境。中职学校在引进企业文化资源时要学会辨别不良企业文化,尽量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引进企业文化方式方法有许多种,如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开展座谈会、报告会,让学生听讲座,宣传企业自身的文化等。学校要打造企业文化气氛,如在实训室、楼道或教室贴上企业行为准则、生产的标准以及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在上实训课时穿工作服、戴工作铭牌,仪容仪表应符合工作要求等。这些规定,可以让学生们近距离了解企业经营、企业管理标准、人文环境等内容,不仅能使学生更快地适应企业环境,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道德修养等。良好的德育能让学生们形成爱岗、敬业、忠诚、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


  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一项软实力,但一些中职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经常忽略企业文化。而优秀的文化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们的技能,还要通过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相融合,达到打造学校文化品牌、提高学校文化影响力的目的。因此,中职学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引入企业文化,以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