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

2022-06-08

朱文,王涛

 

(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密不可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文化,其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式,教育的内容都是文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蕴含强大的文化功能,其通过文化的选择、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创新实现对人的教育,帮助个体思想道德品德的形成,从而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4.020

 

中图分类号:G410;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4-0096-04

 

 

 

 

 

 

 

历史学表明,自人类产生后,以文化人的社会现象就出现了,这意味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几乎同时产生。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运用一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的过程。从本质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文化,因为其运用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观念都是文化的一部分;从形态上看是文化,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依托于文化,以文化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行为上看是文化,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文化中的先进文化进行继承、弘扬,对教育对象进行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文化传承、改造从而实现文化的创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大的文化功能。思想政治文化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实施过程中,以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基石,以文化为内容,以文化为载体,以文化为途径,以文化为形态,以文化人;在教育人、引导人的过程中促进人对文化的体验、感受、认同、接受、践行,从而实现文化的选择、传承、创新。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向前发展。在现实社会中,“以文化人”运用文化的形式教育人、引导人,但文化并不一定都是人类文明的精髓,代表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文化中既有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积极有益的因素,又有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利的阻碍因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有所选择,对于代表社会发展前进方向的先进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给予选取、开发、利用,对于文化中那些落后的、陈旧的、桎梏人的思想与行为的文化则必须予以去除。这种带有统治阶级意志的文化选择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增强了其效果,实现了个体和社会的良性、科学发展。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治国理念一直是古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其中,儒家思想代表了当时封建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历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受到统治阶级的追捧和推崇,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历史趋势。而这起源于汉武帝接受的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汉书》董仲舒传记载:“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历史选择了儒家思想,于是儒家治国思想成为统治阶级的核心思想,成为统治阶级的核心政治理念,也成为历代统治者对黎民百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化的核心内容,这是一次典型的文化选择。通过这次选择,儒家文化几乎成为二千多年封建社会恒定不变的主流文化,成为统治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国家制度方面予以明确,在教育政策方面给予坚决贯彻,在日常生活中予以践行,在社会积极宣传和倡导。这种文化选择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儒家思想中的治国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历史阶段,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中国封建时代的文明某种程度上是儒家文明,在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封建社会,中国曾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唐盛世,这是统治阶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选择功能的结果。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的目标,在于实现思想认同、价值认同、伦理认同、道德认同、情感认同,形成凝聚力,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文化选择的前提必须是多元文化的客观存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除了“文化大革命”桎梏的十年,其他时候客观上都存在着多元文化,文化的选择功能实际上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社会发展的几十年,就是文化选择与文化发展的过程。在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容,一方面积极吸取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精髓,尤其是传统的道德思想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又吸收西方文化的合理成分,比如市场经济理论等。正是在如此的多元文化中既能看到多元文化共存共生,彼此之间相互融合;又能看到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坚持一元主导下不同文化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和谐发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还应坚持在“一元主导,多样发展”的指导下进行,离开了这条原则或背离了这个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想政治教育也就会迷失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和根本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与经济和政治相比,文化规定了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与方向,对民族成员有精神激励、价值导向、品德塑造的作用,是民族凝聚力的精神资源。”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传统文化不能简单的粗暴地否定、抛弃,而是要加以科学的选择、取舍,更重要是的要秉承和弘扬。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血脉,是人的精神家园,优秀的、先进的文化更是激励人的斗志、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从这个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承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般知识的传承。即将前人已经创造出来的以文化形态存在的知识包括科学、思想、风俗、技术、艺术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传递下去;另一种是将传统文化当中深层次的文化精髓——民族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准则传递给下一代,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从而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定社会的主流思想要求与个体思想品德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这个矛盾运动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下主流文化对个体思想施加影响和逐步塑造的过程,其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和教育的载体都有文化的痕迹,与主流文化密切相连,历史上不存在离开文化而孤立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的思想文化、政治文化、道德文化、科技文化、历史文化传承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的传承体现在除了传承必要的科技、历史、人文、地理、道德知识外,更主要的体现在文化精髓、文化生命力的传承上即民族价值观。文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传递给下一代,使下一代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继承了前人创造的灿烂文化,使文明得以延续,社会得以发展。否则,个体无法获取前人积累的经验和科技、历史、人文等文化知识,社会文明也难以保存和延续。同时,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育以国家意志将前人创造的文化财富灌输给个人,个人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接受文化,逐渐内化为个人的心理认同和心理接受,固化为个人的心理认知。实现了文化的有效传承,避免了文化的遗矢和断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得到了有效实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掘‘修己以安人’、‘和为贵’、‘ 和而不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中的价值,引导受教育者通过自我完善,和谐处世,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推己及人、求同存异,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传递文化的重点在于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准则的传递,实质是人的精神世界改造的过程。它以体现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作为传承和教化的内容,把文化中的精髓与血脉传递给受教育者,使其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认知,固化为个体的优良品质及行为表现。这种文化传递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遗传。它是将历史中形成的经过验证的具有重大价值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观念等价值观念传递给后人,在历次的传承中实现积累,从而使社会文明得以保存和延续。马克思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价值观都是在历史文化积淀的基础上予以创造性地发展的,它不可能完全由外来文化重塑。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这种文化传承的过程是社会主流文化对个体的塑造的过程,是对个体价值观和价值行为的改造的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有原生形态与次生形态之分。“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原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次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则是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原生型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个是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毛泽东同志曾经说:在具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国,当然就更有必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加以整理、吸收乃至发扬光大了。“毫无疑问,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直接联系,它批判地吸收和发展了前人(自然包括儒家思想)的优秀思想成果,然而这种吸收和继承并没有排斥创造和发展。”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吸收。作为杰出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者,其思想作为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他吸纳了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也传承了源自东方的传统文化,同时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加以创造性的诠释,赋予这些文化新的内涵和新的生命。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渗透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并积极吸收各种文化中的有益、合理因素,促进了主流文化的融合、创新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程度上为文化的更新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文化进行了超越性的创新,而每一次创新已不是原有文化传统的直线式延续,而是在思想高度、文化性质上对原有文化形态、文化传统的根本性超越。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从丰富多样的文化素材中选择适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文化题材,系统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方式和文化形态,这个比照、选择、组合、建构的过程客观体现了创新创造的特点。自从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共产党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创新和文化的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达二十余年时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逐步创立和完善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毛泽东思想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的主导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从文化视域来考察,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史其实是一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历史:从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村文化到苏区文化,是文化进步与创新;从苏区文化到抗战文化,是文化进步和创新;从抗战文化到解放文化,是文化进步与创新;从解放文化到建设文化,是文化进步与创新。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的飞跃,其实就是从革命文化向建设文化的全面转换,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文化创新行为。而文化进步与创新,都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历史上破除“两个凡是”错误思想就在于通过展开真理标准大讨论,思想大解放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每一次思想的转变,都是一次思想文化的改变与更新,并包容了相关的思想内容。”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要是育人的活动,因而其文化创造功能在于通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来促进个体精神财富和社会文化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在于为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造就大量具有创造活力的人。”个体的文化创造、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塑造,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取决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当然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人的文化创新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给人一个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排解思想困惑的机会,满足人被尊重、被关心、被理解的精神寄托,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和创造激情,培养人的文化创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为人的文化创新创造能力的发挥构建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文化认同以及良好的政治环境、学术环境、文化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功能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被严重扭曲,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十年捣乱,我们的思想战线上长期混乱,以致人们对从事思想工作的许多同志失掉了信任。恩格斯曾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工人革命运动中,千万不能忘记必须坚持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既英勇无畏地反对资产阶级及其思想意识,又毫不留情地批判自身内部的机会主义,只有这样,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才会取得成功。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提出了改革思想文化的问题。事实上,邓小平正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令人窒息的社会舆论氛围,营造了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优化了当时的学术氛围,为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奠定了基础,为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铺垫了文化基础。江泽民强调:自党的十四大以来,宣传思想战线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文化传承功能以及文化创造功能不能分开孤立存在;他们是一个紧密的有机体,彼此之间密不可分。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功能的前提和基础,而文化传承功能则是文化选择功能的进一步延伸和积极拓展。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的积极凝练和提升,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最终归宿。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文化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内在地规定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以文化方式达到教育的政治目标和文化目标,要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魅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特征,这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和时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东.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雍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李合亮.解析与建构: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反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包心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田延峰.中华帝制的精神源头——秦思想的发展历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6]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陈旭霞.元曲与民俗(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8]张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9]刘恩铭.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10]张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及其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6):112-114.

 

[11]王丽鸽,李炳毅.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文化理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12):76-80.

 

[12]张建忠.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结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10):31-35.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