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2022-06-08

◆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 刘翠荣

【摘 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于高中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高中生这种学习能力。教师应从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探究式教学、发挥实验功能等方面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的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中化学;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120-02

自主学习是高中生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在传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近年来,笔者在高中生自主学习化学知识能力培养方面作了有益探索,收获颇丰。

一、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情境跟高中生的学习效果存在密切的联系,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新学习。鉴于此,笔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积极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注重激发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与自主学习热情。那么,如何激发出这种自主学习的欲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与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物质化学性质等探究上让学生获得化学学习成就感。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注意保护好学生的个性化的设计,这样才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欲望,否则容易使学生受挫,并出现学习沮丧感。例如,在传授《改善大气质量》这个教学单元时,笔者就针对“如何降低汽车尾气对我们大气的化学污染”这个问题请学生自主探究答案。有的学生认为,可采用储氢合金制造汽车;有的学生则认为可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等。这几种答案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是没有固定、现成的答案,这时候教师不能否定上述学生的答案,而应该鼓励及肯定这些学生的大胆设想,从而让这些学生获得化学学习的成就感,这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第二,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课堂上,笔者会结合教学知识点,向学生提出与生活联系很密切的问题:人中毒解毒以后自己的身体里有没有毒性?冬天下雪了,如果在雪地中撒些盐会出现什么现象?鲜花的色彩很缤纷,但是其中的奥秘可知晓?这些问题能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变得更加浓郁,促进学生去疑惑、解惑,进而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其中的奥秘。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依托各种网络资源,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些生动形象、声像画面比较丰富的可自学的网络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在现代信息环境中学习与认知。笔者发现,通过播放化学知识录像、展示化学课件、动画模拟化学实验等,可为学生提供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以十分饱满的学习情绪积极投入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上来,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传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先给学生在课堂上播放了关于“能量与人类生活、能量与人类生产”等多个影像资料片段;向学生展示关于“火箭升空”、“核电站发电”、“太阳能运用”等大量图片,给学生很大的视觉冲击力,让他们在逼真的学习情境中感受与领悟有关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知识的价值。

三、实施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式教学理念是新课改倡导的新理念、新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发学生潜在的探究能力与创新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笔者就在班上设立课外探究学习小组,通过设置与教材相关的学习专题,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设计探究方案,实施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比如,笔者就引导学生设计出了一个《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与处理》的课题,然后引导他们分成若干个探究学习小组。各个小组利用课外时间深入到街道、市区、企业等地方进行参观、调查与访问,并在图书馆、互联网等地方查阅相关资料,然后组内开展讨论、组间互相交流,进而形成结论,撰写出结题报告。最后,笔者在课堂请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学生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危害、垃圾分类回收、垃圾处理方法等方面给出了自己探究的结果,学生的环保意识逐步提高了,团结协作、自主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四、发挥实验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教学部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可以产生出许多新颖、生动的化学现象,而这些现象可以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出高中生内心深处比较强烈的探究学习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近年来,笔者认真分析教材,钻研高中化学课程相关标准、有关课堂教学要求与各种教材资源,不断努力深入挖掘高中化学教材当中的可以当作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知识点,然后按照实际教学需要,科学设计出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实验,同时对教材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实验给予必要的改进与创新,使之成为一种操作安全、实验仪器简单的实验,进而让学生分组进行亲手实验。笔者常常喜欢创设家庭小实验,将其当作加强高中化学教学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二课堂活动,当作是高中生从课内往课外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延伸。需要注意的是,家庭小实验应该体现出趣味性,将探究的化学内容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所使用的实验用品应该简单易得、简单易行,可以让学生尝试到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进而弥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不足。例如,可以开设水果电池的制作;采用面碱水用于锅碗污渍的清洗;毛织物与棉织物相互鉴别;采用草酸去除衣服上的蓝黑墨水渍;下雨天雨水pH值的测定等一系列家庭小实验,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以说,高中生能够提出一些问题,这就是高中生在思考化学现象时碰到了疑问,并想方设法解决这些疑惑的一种表现形式。此时,教师应该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思考化学现象,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达到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笔者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能力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自悟,在完成一定量的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可以创新地对所做的实验进行改进,优化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过程与实验设计,对于失败的改进实验可以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找出具体的原因,完善实验。必要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所做出来的实验进行合理评价,指出其中的不足,并指导其改正;针对有创新的实验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其不断创新,不断自主探究,不断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化学知识。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师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乐于探究五彩缤纷的高中化学知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玉贞.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广东化工,2013,(21).

[2]孙琮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0,(24).

[3]陈辉.浅议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 2009,(12).

[4]闻国泉.高中化学新课改的县级教研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 2010,(33).

[5]解涌.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

[6]韩世燕.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课中的落实性对策[J].中学课程资源, 2008,(10).

[7]李芳.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8,(24).

[8]钟军.也谈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实施[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6).

(编辑:朱泽玲)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