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论技工院校语文课的国学教育

2022-06-08

文 / 林 勤

摘 要:技工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担负着传承文化经典、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职责,本文重点探索如何在语文课的培养目标、教材内容、课堂教学方式等方面渗透和整合国学经典,让技校语文课返璞归真,实现技能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技工院校语文课 国学教育 教学改革

随着“国学热”日益受到重视与推崇,技工院校语文课渗透国学教育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明确要求“开展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的学习运用,为构建技工院校语文高效课堂提供新的视角,具有现实意义。

一、以立德育才为宗旨领悟国学

所谓“国学经典”,是指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经典文学著作,它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人生智慧。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的目标,契合国学经典的内涵,共同打造“立德育才”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如学习《论语》培养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礼”规范;通过《弟子规》树立学生“凡出言,信为先”的诚实、守信、正直的价值观;《庖丁解牛》的“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不仅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掌握规律,形成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等等。这样“立德育才”的国学经典与技工院校技能人才的培养宗旨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应将国学经典有效地融合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提升技工院校语文课的文化价值与传承意义。

二、 以立意教材为根本渗透国学

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原则,语文教材在内容遴选上要依据技校学生的特点,按照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的思路进行大胆取舍、遴选,适时适当地提高古典诗词的比重,设置不同梯度的教学内容。对初中起点三年制中级班的学生要注重熏陶,教材可节选《论语》《诗经》《唐诗宋词》等易于学生理解并接受的相关内容,逐步渗透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的内容;初中起点五年制高级班的学生则要求铭记“儒学养正、兵学相佑、道法自然”等文化理念,教材可酌情增加《大学》《中庸》《道德经》《史记》《三国演义》等难度和深度稍大的节选内容,循序渐进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让学生从作品中学会写人、写事等不同的写作技巧。另外可设计为职场谋略、史事趣闻、谈古论今等版式,体现古为今用的原则,与信息时代接轨。如学习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时,探讨诗人在“不可人意”的境遇中妙笔生花点化为自然情趣的积极人生态度,树立学生直面困难挫折的人生观等等。精选国学经典教材内容,融合职业特色设计版面,赋予语文教材蕴涵丰富的职场文化,以雕琢学生从容应对职场问题的温文尔雅的气质和知书达理的品性。

三、以创新教法为核心妙用国学

中学语文课更注重字词和语法知识的讲析,技工院校语文课的教学应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引导学生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来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激趣问疑,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把学、思、疑和问连接在一起,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获。如学习《求职信》时,教师可先创设一段“诗仙”李白的求职经历,激发学生质疑:“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为什么要求职?更难以置信的是求职还失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李白失败的原因,教师引出一封流传至今的求职信《与韩荆州书》,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后,提问这封求职信失败的地方在哪里,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原因,最后小结得出李白因狂妄自大、锋芒毕露的性格特点而求职失败。可见求职信可以影响就业的成功与否,以此激起学生产生如何正确书写求职信才能面试成功的思考。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起,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变成现在的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诵读感知,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

国学经典重在积累感悟。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能旁若无人地进行诵读,读出抑扬,读出情感,读出境界。因此,一些浅显易懂的古典诗词,以诵读为根本,有利于学生提升语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如在《论语》诵读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到孔子的“苦学”“乐学”等教育思想;《诗经》《唐诗宋词》等可以“以读代讲”,通过反复诵读,学生逐渐体味到“读书百遍,而义自现”的快感;《古今贤文?劝学篇》中的“身怕不动,脑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熟能生巧,业精于勤”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诵读感悟这些经典语句,有助于学生提升语感,达到“熟读成诵,不求甚解”的教学效果。

3.阅读品味,丰富学生的心灵

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融合国学典故,点拨思考,引导体味。如《母亲的情怀》一课叙述了作者在为母亲排队买面包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全文充分体现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母爱关怀以及面包所寄托的母亲浓浓的情怀。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延伸广为传诵的《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中“孟母三迁”的育儿故事,还有孟郊的“谁言寸草生,报得三春晖”的母子情怀,再深入引导学生理解《论语?里仁》中的“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使学生明白“爱父母才能真正爱自己”,升华文章的主题。在阅读教学中,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凭借国学经典向学生传递为人之道,净化学生的心灵,慢慢地积淀成学生的文化心理品格,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强化学生的心理认同感。

4.古为今用,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技工院校的教育倾向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国学一样可以穿越职场,学生通过学习孔孟做人、老佛养心、诗词吟性,可以古为今用,笑傲职场。如《三国演义》放在今天的商业社会来看就是一部管理者和经理人统筹资源进行博弈的小说:诸葛亮的《隆中对》分析了西蜀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面对“才弱敌强”的竞争对手,只有迅速采取积极的行动才能避免“坐以待亡”的结果。教师借此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不仅要学习诸葛亮的经理人品性,更要学习他的经理人谋略和思维方式。通过古今的对比,让学生明白“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明确人力资源的丰富和再生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还要注意点拨学生理解诸葛亮的精神内核,虽然怀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度责任感,最终有着“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但诸葛亮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的形象却流芳百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正反辩论。又如《资治通鉴》中吴起的故事:杀妻求官,自己的手下身上长疮,亲自把脓疮吸出来,手下一个个都为他卖命,由此开始了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生。教师借此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在职场上想要人服你,必须怎么做?吴起的团队建设是如何建立健全的?职场中什么人能干才重要,而什么人能干不重要?让学生明白人力资源的丰富和再生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引导学生分析当今职场存在的诸如管理、沟通、礼仪等问题,最后形成观点进行总结阐述。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创新精神,也能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为将来的成功就业做好铺垫。

四、以增值效果为归宿倡导国学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倡导嘉言懿行,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运用与强化,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开发学生潜能和启迪智慧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技工院校学生的天性是求新、求美、求乐,遵循孔子所言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原则,在渗透国学经典的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始终贯穿着整堂课。技工院校学生爱好动漫、网游等,可将报刊、音像资料、网络信息、时事新闻、各种标牌广告等作为课程资源,指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积极发掘国学经典中所涉及的故事、哲理,将现实与故事相结合,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大大增强了国学教育的渗透力与吸引力,实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技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提高了教学效果。

2.改变模式,活跃课堂气氛

渗透国学经典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主动去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不同的内容构建相应的阅读教学模式,如“探究学习模式”“角色体验模式”“自主展示模式”“团队合作模式”“经典书法模式”“读书笔记模式”等。通过这些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博采众长、充实自我,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变内化为力量的教学思路,点燃课堂的活力。

3.潜移默化,升华学生品性

选进技工院校语文课中的国学经典蕴涵丰富、道德深远、哲理性较强、创意十足,同时还紧跟时代潮流,让学生引经据典评论现实问题,加上语文课中丰富的词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技能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并潜移默化地形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

参考文献:

[1]马琳萍,王秋雯,侯凤翔.现阶段小学国学教育问题举隅及对策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10(23).

[2]黄艳芳.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国学经典[J].课外语文,2014(2).

[3]王荣生,李海林.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新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