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化学兴趣教学之我见

2022-06-08

文/左丽虹

新课标条件下,化学教学的要求完全建立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之由兴趣变为乐趣,在学习中把汲取知识当成一种自我素养的形成。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的学习中,兴趣对他们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不同课程要求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引导,采用多元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首先要尽可能地通过情景模式的创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课的热情,情景模式的创设要具有新意,使学生既能体会到化学课的重要性,也能理解到化学课的趣味性,使他们对每一节化学课的学习都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创设环境的方法有很多,如运用化学实验、多种媒体、化学故事等,创设生动情境。例如:在第四章燃烧与灭火一节中教师可引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事件:

[故事]1854年5月31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的一天,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英国军事保安部门调查,没有什么结果,但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却很快地找到了“纵火犯”。

[问题]谁是纵火犯?

[学生交流]可燃物燃烧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要与氧气接触。船舱里有大量的空气,草料着火可能的原因是温度达到了着火点,那么,温度是怎样达到着火点的呢?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学生1:有人放火。

学生2: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掉到草料堆中。

学生3:战舰在海洋上航行,太阳照射在船舱里热量来不及散发,温度升高达到草料的着火点。

学生4:船舱里很潮湿,草料慢慢腐烂产生热量,聚集起来使温度升高。

……

通过学生的猜想、分析、讨论和教师的及时评价,可帮助学生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对学生进行了过程与方法教育,同时又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利用化学实验,引发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从实际出发,用实验的趣味性、新奇性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刚踏进化学之门时,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趣味实验,诸如“空杯生牛奶”、“烧不坏的手帕”、“白酒变葡萄酒”等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产生解释这些现象的渴望,从而引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多设计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启发他们思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指导学生测定当地的土壤、水样等的酸碱性;指导学生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假等;利用家庭中的物品鉴别厨房中的食盐和纯碱、自制无壳鸡蛋、鉴别家中的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测定酒精溶液和白醋溶液的导电性等,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资料,利用家庭中现有的物品来设计实验,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尝到收获知识的甜头从而乐于学习化学,提高兴趣主动去学。

第三、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兴趣

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都非常热爱、关心生活,关心自己生存的环境,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琐事至关重要。比如蒸馒头时,为什么要在发酵的面团里加一些小苏打(NaHCO3)?熟了的馒头为什么会有许多小洞?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常附着一层水垢,怎样除去?我们长期吃方便面、喝纯净水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吗?硬水有哪些危害?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可以为学生介绍,从而将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体现“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让他们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于人们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如“白色污染”、“赤潮”、“酸雨”、“水华现象”等究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尤其是在干旱少雨的季节最为突出?这些现象因何而引起,又该如何防治,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直接上网去查询,搜索资料,以体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成功感受,体会探究性学习的实际效用。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强化学生“保护自然、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信念。

第四、利用多媒体,启发兴趣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激发学习化学的动机,形成有意注意,消除学习的疲劳和紧张。这样做既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又使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同时对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容量、进行全面即时性辅导、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还具有很好的功能。如在《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一节中,如何更直观、更具体的表现分子和原子,及如何表现分子与原子这两个概念的不同,这些是以往学生认识的难点,也是教师难于用语言表达清楚的。但在计算机上将原子形象化为一个具体的球体,通过动画演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分裂和原子结合成分子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分子与原子这两个概念的不同比较,以及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水电解和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的不同,可以用计算机画的分子和原子微观结构图像(如氧分子、氢分子、氢原子、氧原子等)的具体展示,学生的大脑此时将会形象的记住分子和原子,并自己认识到这二者是不同的,同时能够从微粒的观点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还掌握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微观区别,增强了理解,启发了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会给教学注入活力,师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因此,教学中既要发展学生智力,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涟水县郑梁梅中学)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