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加快贫困地区教育改革助推全面小康建设

2022-06-08

李荣玉

(贵州省册亨县秧坝镇民族中心小学552200)

【摘要】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政府的缺位、不尽合理的公共管理体制等原因严重束缚着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使其整体薄弱状况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我们必须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以中央政府、省级政府为重心的贫困地区教育管理体制,大力扶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和谐社会;贫困地区;教育改革 ;小康建设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贫困地区教育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其具体表现是:学校在负债累累中挣扎;学生家长难以承受日渐高昂的学杂费;学生成为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获取巨额利润的源泉;教师地位低下,利益没有保障等等。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财政体制和贫困地区经济状况的变化,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着经费短缺的困难,提高教育质量更是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贫困地区教育为什么会陷入困境?出路何在?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自然有多种角度和不同方略,需要进行多层次的研究探索。

一、构建和谐社会迫切要求加快贫困地区教育改革

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出发,一个社会要实现和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必须都能正常地发挥功能,协调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的子系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既是贫困地区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贫困地区发展状况的表征,贫困地区教育能否良性运行,与其他系统协调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实现快慢甚至实现与否。

中国是农业大国,这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事实。当前贫困地区教育所处的困境,归根结底是一种教育领域的不公平现象,也是整个教育事业诸多方面不公平的一个缩影。扩而大之,这种不公平是与当前所大力提倡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极不协调。“三农”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村人口、教育、发展三个顽症,其中又尤以人口、教育问题为症结,不彻底解决这两个问题 ,所有针对贫困地区发展的诸如户籍制度改革、土地流转、贫困地区城镇化等对策都只能是解燃眉之急而无法标本兼治。中国社会之所以长期积贫积弱,其根源在于民智不开,在于教育改造社会的功能凋敝。“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其最短的那块木板。如今,越来越短的贫困地区教育这块木板,便决定了中国人口的总体素质的提升速度和水平。假若贫困地区教育 这块木板得不到及时的修补和完善,构建和谐社会的宏大理想也就只能停留在“梦想时分”了!

社会主义新贫困地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农民,当前正在接受教育的广大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将成为中国未来成熟社会的主体。教育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贫困地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只有通过改 革贫困地区教育,让更多的贫困地区新生力量成为德才兼备、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可持续发展人才 。在我们的心目中,和谐的新贫困地区应该是这样的:学生有学上,农民有活干,家家安居乐业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终极目标。从推进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看,无论是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公平正义,生活水 准的提升,还是文化活动的丰富,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平等友爱、谅解宽容关系的形成, 都源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当前贫困地区教育困境的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贫困地区教育处于两大困境之中。其一,贫困地区教育存在着职能困境,即从实现官方和民间的教育意图来说,它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其二,贫困地区教育存在着生存困境,即在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中,贫困地区教育事实上是“农民自己办教育”,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国民教育待遇。这种权利义务的失衡导致农民遭受着沉重压力,不仅直接地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消极阻碍作用,而且也成为导致农民脱贫困难甚至脱贫后又返贫等诸多消极影响的重要原因。

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又是一个被日渐双重边缘化的过程。首先在国家战略层面,贫困地区教育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为既有的政治经济制度安排都是向城市倾斜的。其次,在教育系统内部 ,贫困地区教育也是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这一点,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便是明证,而政策层面上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加剧了这一过程,结果使贫困地区教育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弃儿”。 广大农民本可指望通过读书上学来实现“穷人翻身”的梦想,但是,由于现行教育体制的诸多弊端,很多农民却只能望学兴叹,甚至对教育持着一种绝望和无所谓的态度。这既是教育制度的悲哀,也是贫困地区教育的失败。

直面贫困地区教育的现实困境,笔者认为有五大原因:其一,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筹集机制不健全。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付费机制不尽合理。其二,城乡教育结构二元化严重。城乡二元结构的不断强化在使贫困地区社会不断被边缘化、使贫困地区与城市进一步疏离的同时,也使贫困地区教 育游离于中国教育之外。其三,教育内容不符合贫困地区实际和农民的需求,没有考虑是否应该 把贫困地区教育与城市教育区别对待以及如何区别对待。其四,贫困地区国民教育体系不健全。贫困地区教育几乎等同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辍学者和成年人的继续教育一片空白。其五,贫困地区学校正在不断丧失着它改造乡村社会的功能,正在创造着它与贫困地区建设之间的新的疏离。

三、深化贫困地区教育改革的对策

1、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要真正免费。1986年我国开始实施《义务教育法》,国家对中小学生提供“免收学费”的九年制义务教育 。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的财政保障,这一政策在广大贫困地区,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实施困难重 重,许多学校被迫向学生收取远远高于学费的各类“杂费”,这根本背离了义务教育的宗旨 。在教育上的投入,一直是农民最大的经济负担,义务教育免费等于给农民卸下了一块沉重包袱,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贫困地区建设上去。

“贫穷”不是贫困地区免费义务教育缺失的终极原因。“免费”有个落实的问题,否则就是一句空话或是一种形式。过去我们对贫困地区教育的理解,经常建立在一种错觉的基础上,就是认为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不好,关键就是“贫困地区穷”。“贫穷”变成一个常识性的借口,贫困地区教育各种各样的不如意、缺陷、弊端,都可以把它放在“贫穷”这个容器里头,但我们认为“贫穷 ”不是不能发展贫困地区教育的重要原因,因为在很多经济比我们还差的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得挺好。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义务教育,其中贫困地区教育相对要比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要好一些 , 因此“贫穷”不是唯一的原因,甚至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我们认为“关键不在财力,而是认识存在误区!”随着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逐年减少,中国连续20多年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支出的逐年增加,政府应下决心将收费的义务教育模式彻底摒弃,逐步实行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

2、促进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化发展。曾经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的国家重点课题《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的案例研究》的袁振国教授向社会公布了其研究结论,“政策是造成教育差距拉大的主因”。周济部长也承认当前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尽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 ,在一些地方和有些方面还有扩大的趋势。1998年中国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最高的上海市与最 低的河南省相差近10倍,而到了2005年,上海市的生均公用经费与河南贫困地区已相差了50倍… …新世纪的天空下,“贫困地区中国”与“城市中国”的两幅图景让我们看到城市教育的虚假繁 荣和贫困地区教育的真实危机。

3、构建“乡土中国”的贫困地区教育模式。当前贫困地区教育为什么很难有显著的发展甚至局部走向萧条,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城市中心 主义”。贫困地区教育与城市教育一样,采取相同的教材、教法、进度,这与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相 距甚远。在高考指挥棒和升学率以及政策导向的作用下,城市教育迅速成为贫困地区教育的样板 和被迫效法的榜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完全忽略了贫困地区教育的本质和特征,根本没有考虑教 育对贫困地区社会的作用,根本没有认真反省课程改革是否适合于贫困地区教育,根本没有检讨是否 应该把贫困地区教育与城市教育区别对待以及如何区别对待。应试教育依旧是当前贫困地区教育最真实的写照,教育对大多数贫困地区孩子并没有起到改变他们命运的作用,“教育不是万能的,不是千能的,有时甚至是无能的。”道出了千万贫困地区孩子无奈的心声。

4、以贫困地区学校为中心促进贫困地区文化发展。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贫困地区的文化基础,而当前发展贫困地区教育关键是整合教育资源,建立能为广大农民提供多元文化服务的新平台。近期可以结合贫困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建设贫困地区社区 文化站。关于贫困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撤并一些贫困地区中小学是为了缩短基建战线,减少农民负担,节约教育经费,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但如果是从农民的角度来看贫困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却是家庭教育成本的急剧增加,因为他们要解决交通和食宿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从新贫困地区总体建设考虑问题,即贫困地区教育改革如何才能与贫困地区的社区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很多乡村,因为生源减少,村小被撤销了,村落里面的文化机构也就没有了。贫困地区社区教育需要有一个载体,村小作为遍布乡村的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还承担着面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所以,布局调整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要有多个部门共同协调商量 ,我们更应该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来全盘考虑,努力盘活原有的教育资源,将学校改造成 贫困地区社区的文化活动场所。

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可以引导农民对文化追求的提升,对文明生活的向往,使贫困地区文化建设有长效的、内生的动力来源。而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又会推动贫困地区文化的发展,促进农民对文明、教育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所在。

四、结语

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腾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土中国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必然是从贫困地区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提高开始起步。如果贫困地区的教育普及水平、基层民主建设和文明程度不能得到显著提升,那么中国的贫困地区就无法得到全面发展,城市居民也无法长期保持稳定的生活常态。在民智开启的地方,经济发展自然水到渠成。因此改革贫困地区教育,就是帮助乡村中国的发展,也是推动和谐中国的全面进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方明主编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85-87

[2]王本陆消除双轨制:我国贫困地区教育改革的伦理诉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20-25

[3]李少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贫困地区教育对策探索〔J〕教育研究,2003,(4)17-23

[4]于月萍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3)12-15

[5]谈松华贫困地区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99-103

[6]人民日报社论发展贫困地区教育的重大举措〔N〕中国教育报,2003,9(1)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