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浅谈新时期的防汛抗旱工作

2022-06-08

马成龙

(同心县水务局 宁厦 同心 751300)

【摘要】我国中小型河流数量众多,因缺乏治理而水患频繁、环境恶化,其综合治理对充分发挥治河工程功能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着眼于在充分总结以往水利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水利建设的需求,更新治河理念,采取合理措施,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环境,还中小型河流以碧波荡漾、自然生态的本来面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防汛抗旱;工作;思考

一、引言

在我国这么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部分地区一直深受水灾和旱灾的影响,尤其是最近几年,人们为了发展经济对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一些灾难接踵而至,例如,干旱、洪涝、台风以及泥石流等。因此,我国必须要加强防汛抗旱体系,不断研究新的解决对策,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损失。

二、目前我国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新挑战

1、目前我国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的现状

分析我国目前防洪抗旱减灾体系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工程体系完善,防御能力提高,我国九八年发生的那场特大洪水,就此加强了对于防汛抗旱工程体系的创建,目前,我国的各大江河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防洪能力,一些台风易发地区也提高了防台风的标准,同时,基本上保证了干旱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环境不会受到较大的损失,对于城市的安全发展也有了一定的保障,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与管理控制来实现防洪抗旱减灾自救的工程体系。其二,组织机构健全,指挥调度统一,我国政府已经提高了对于各大江河湖泊的管理与调度,并成立了防洪抗旱的协调领导班子,主要是对各大乡镇的防洪抗旱情况进行汇报与分析,实现管理上的合理分配,同时,也使得防洪抗旱减灾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其三,关于防洪抗旱减灾的法律法规也越来越完善,使得依法防控有了更为有力的保障。其四,就是对于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和防控响应有了更为及时的规范,在政府的指挥调度与决策上更加的科学、快捷,使得灾后抢救更为及时。最后,就是对于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工作更加全面,运用新闻媒体的力量加强人们对于水灾旱灾的关注程度。

2、新时期防汛抗旱减灾面临的挑战

新时期,依据我国的国情,防洪抗旱减灾工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其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水旱灾害防御必须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防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防洪保人民生命安全、抗旱保生活用水放在工作的首位。其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谐社会要求统筹兼顾各方的利益和需求,要求各行各业、各个地区协调发展,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以洪涝、干旱为主要特征的水矛盾更加凸显,并将长期存在,特别是局部强降雨和突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的发生几无前兆,给防御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其四,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会给我过人民的生命带来严重威胁,这是我国防洪抗旱减灾工作一直以来都极为关注的重要为题。最后,我国的经济与科学技术都在不断的发展,应该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到防洪抗旱减灾工作中来,对其中薄弱的环节进行解决,实现防洪抗旱减灾新体系的构建。

三、防汛抗旱减灾措施

1、健全防灾工程体系建设,提升防灾能力

防灾工程建设是我国防汛抗旱的基础,没有充分的物质基础保障无法实现防汛抗旱工作的有效开展,针对旱涝灾害产生迅、危害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争取将灾害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于无法有效控制的灾害,在灾害发生后确保相应的减灾工程发挥作用,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造成的危害。防灾工程设施建设是健全防灾工程体系的重要内容,针对江苏地区灾害多发特点建设相应的防灾设施能够有效提高城市防灾能力。尤其是要在原有的各市抗排队的基础上组成一批市级的防汛机动抢险队,为了降低洪涝灾害时造成的损失,要尽可能的增加排涝设备的建设。

2、加强法制建设,规范防灾和减灾措施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基本保障,近年来,我国颁布和修订了一系列针对我国防汛抗旱工作的法律法规例如《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关于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抗旱工作的意见》等,”蓄滞洪区管理条例”也在起草当中。与此同时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工作管理制度,如《国家防总应急响应工作实施办法》、《防汛抗旱信息报告情况通报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完善为江苏地区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建立完善指挥系统,快速科学决策

防汛抗旱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有统一的指挥从而把控全局,目前,江苏地区防汛抗旱工作中已经建立其较为完善的指挥系统,能够灾害发生前或发生后对其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从而实现对防灾和减灾工作的科学指挥。对于防汛抗旱工作来说统一的指挥和科学的决策极为重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指挥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对防灾减灾工作过的整体把控,在人员及物资的配置上从全局出发实现最优配置,有效提高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效率。坚持“统一指挥、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分级分部门”的原则,做到防洪抗旱减灾工作的有序进行。各部门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本区域内防洪抗旱减灾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统一服从上级部门的指挥。

4、加强预防体制建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建立完善的预防体制是是做好防汛抗旱健在工作的重要保障,完善的体制保障能够使灾害的应对工作更高效,对于灾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做到全面的分析,从而做好准备工作,预防制度建设与防灾减灾工程体系建设相辅相成,两者紧密结合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5、完善灾害监控体系,提供科学的防灾、减灾依据利用先进科学技术防汛抗旱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先进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对灾害的有效监控,在抗灾减灾工作中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对于灾害发展的有效监控为防灾指挥系统提供最准确的事实依据,帮助其制定出最科学合理的决策,灾害现场的指挥和人员物资调配等工作还有赖于这些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

6、加强综合工程措施的建设

加强综合工程的建设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挡、排、拦、蓄、分。挡,就是要通过加固河堤的方式,提前抵御洪水的威胁,尽可能降低生命财产损失;排,就是在排涝泵站的基础上,疏浚河道、完善或者重新改造地下的排水管系统,增加低洼处的排水设备,提高综合排水能力;拦,就是开挖拦山截水沟,由于雨量较大,如果同时进行山洪和低水的排泄处理,难度较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山洪和低水分开进行排泄处理,缓解排泄设备的压力;蓄,就是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蓄水处理,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现象,充分利用洼地、池塘进行蓄水处理,一方面可以抵御洪涝灾害,另一方面又可以进行充分利用水资源;分,可以在废弃黄河的上游开辟分洪道,加大黄河上游的分走量,可以减轻对本省内的洪涝压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析了我国目前防洪抗旱减灾体系的现状,并提出了新时期面临的问题,同时,对于如何提高防洪抗旱减灾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防洪抗旱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提高我国对于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