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创新意识

2022-06-08

文/孙秋丽

【摘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上海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创设的“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实验课题的理论精髓。新基础教育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结构和组织结构,它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及学生的认识规律为学生提供创造思想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情感;情境;思维;质疑问难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上海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创设的“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实验课题的理论精髓。新基础教育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结构和组织结构,它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及学生的认识规律为学生提供创造思想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下面围绕“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创新意识”谈谈几点肤浅的做法:

一、激发学习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情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唤起学生的学习意识,激发学习的情感和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欲,从而启迪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如:教学《图文应用题》时,先出示小鸟图: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4只,一共有几只小鸟?学生很快地答3+4=7。这时我把右边的4只小鸟换成一群,问问现在又飞来几只呢?如果用图画来表示应用题,画起来很麻烦,数起来费力。我们可以用文字来表示“又飞来9只”,这样,很容易看清题目要求。这种有图又有文的应用题叫图文应用题目,“你想学吗?”学生极其兴奋地答道“想”这一导入结合实际,来源生活,吊起学生胃口,激起学生兴趣,再把高昂的激情转移到新课之中,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创设问题情境

陶行知先生曾讴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但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靠平时长期有意识地培养而形成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病况善于创设某种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去积极地思维或操作,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创新时空。

创设问题时必须注意两点:问题必须与学生掌握的知识有一定联系,使学生对该问题有可能去思考、探索和解决。要求学生不能简单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或已形成的习惯去解答,要使学生认识到旧知识不名够用,这样就会产生一种要求掌握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探索新问题的积极性。

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我请学生到生活中去调查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的价钱以及观察购买物品的情境,在此基础上在课堂上开展了售货员的游戏,由一名同学担任售货员,其余同学根据物品上的标价,付出相应的钱数。在游戏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一种价钱有着不同的拿法,例如:一支圆珠笔6角7分,有下面几种拿法:6张1角、7个1分;3张2角,1个5分、2个1分;1张5角、1张1角、1个5分、1个2分……还讨论怎样才是最简便的。而有些同学没有零钱,就拿出1元钱让售货员找;更令人惊奇的是有一名学生拿出1元7分来付账。学生激烈地争议着找钱的问题。在游戏过程中,我抓住教学来源于生活,注意创设情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亲身体会用已掌握的知识寻求解决途径。在解决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元、角、分的认识,而且成功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甜头,同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学生由于受到情境熏陶,创造力得到了进一步有效的发挥。

三、训练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没有固定答案或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思维活动。没有发散,就无所谓“创新”,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训练,安排一些能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环境,精心选择一此发散点,逐渐养成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学习到7-3时,要学生说出怎样想,对学生没有限制,怎么计算就怎样说。同学们有的说想组成,3和()组成7;有的说分成,7可以分成3和();有的说想加法,()加3得7。这里不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模式,让他们大胆去尝试,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又如: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根据图形说一句完整的话,看谁说得多,这时学生都跃跃欲试,从多角度地解答了这道题:1、△比○多2个,2、○比△少2个,3、5比3多2个,4、3比5少2个,5、○再添上2个就和△同样多,6、△减去两个就和○同样多……经常采用这种训练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作适度点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产生了思维的兴趣。促进智力的发展。为培养创造力奠定基础。

四、鼓励质疑问难

“学贵有疑”,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基础是要对知识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思考。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所不可少的。因而应该鼓励学生在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提示的事物的规律,要勇于发现,即使有些发现是错误的。教师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不挫伤学生创造思维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加减混合》后,学生提出“不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可不可以。”我出示4+3-2要求同学独立解答比较,发现了“4+3-2=5,4+3-2=5”运算顺序不一样,但计算结

7 1

果相同,这时大部分同学认为,运算顺序不同,但并不影响计算结果。因此,大家认为,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改变运算顺序。我又问:“所有的加减混合运算都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吗?能从书本中找个例子来说说吗?”有的学生举例“4-3+2”就不能改变它的运算顺序,通过比较,得出结论:有时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改变运算顺序,但一般应按从左到右依次运算。这样让学生质疑问难,激起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学生自行解答后有着强烈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英都中心小学)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