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师德建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

2022-06-08

  摘    要: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中,需要有效地提升全体教师的师德,要以教师这个职位为荣,以教师这个身份为荣,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师德素养,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四好老师。当前我国的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教师要成为一名用心教育的好老师,将这份职业当成一生都能坚守的事业。在历史教学中,不断地加强师德理念,提升职业素养,促进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本文对立师德、强师能,从历史教学中浅谈师德理念应用进行分析,提高师德的建设。

  

  关键词 :     师德;师能;历史教学;强化师德建设;

  

  教育的未来在教师,在我国教育改革中,教师的师德师能建设变得越发重要,从十九大以来,新时代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育强国的理念下重点强调师德师风建设,强调培养高素质教师。在国家的大政方针下深圳也一直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发布《深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近年来,社会上对教师工作的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从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到因批评不当,歧视学生引发的自杀事件,在引发社会舆论的同时,也是给每一位一线教师的一记响钟。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深刻认识到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立师德、强师能在教学实践中也越发的重要而紧迫。

  

  一、立师德、强师能给历史教学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师德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既有社会的道德要求,也是从事教学工作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育工作的灵魂。立师德才能强师能,师能受师德影响,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素养也是完成教育任务的保障。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师德的建设给出了明确的要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来讲,师德首先体现在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从教师自身的职业特点来说,师德体现在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从教师成长角度,师德还包括教书育人。总书记一直关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发表了一系列讲话,着重就教师使命、师德师风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强调新时代的教师,要有政治、有情怀,有思想,有视野,能自律、人格正”。

  

  历史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对师德的践行有更严格的要求。历史教学的内容极其丰富,诸如: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这些内容又有着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需要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厚的知识、更全面的思维,对教师的知识能力要求更深。

  

  其次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社会功能在教书更在育人,在教学中不只要讲授历史知识,解读历史事件,更要树立学生以史为鉴,立足现实的学习观,让学生从历史发展中感悟中华优秀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感悟历史中那些伟大的民族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教师的知识素养要求更严。

  

  在讲授和探究历史中历史教学要具有价值关怀,充满人文情怀,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够结合现实问题自觉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这些教学素养对历史教师师德师能要求更高。

  

  二、师德建设在历史教学中作用巨大

  

  自古以来师德理论不断完善与发展,结合现实要求,党和国家赋予了教师新的时代使命。立师德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又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师德才能更好指导历史教学,助力自我成长,才能更好完成教书育人的职业使命。

  

  (一)立师德、强师能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师德理论自孔子创办私学开始,对教师师德有了最初的要求,《论语》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思并重等,《荀子·致士》中荀子对教师须具备在德行信仰、能力、知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朱熹提出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

  

  作为教师的道德规范。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更多在历史知识的讲授,教学技能的提升和教学成绩的提高。对自身知识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历史情怀的培养并未用心,现在的历史教学多是浅层次的照本宣科,教师在师德建设上存在短板,要想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加强对师德建设的要求,师德是新时代下从国家政策、教师自身、学科特点和学生等多角度综合性认知,将师德理念融入教学工作之中,先立德才能树人。让历史教学的过程变成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培养历史情怀,拓展历史视野,提高教学能力。立师德与强师能相辅相成,助力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二)立师德、强师能促进学生人文启迪

  

  现代教育家徐特立提出,“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教学问,人师教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让他们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要用身教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得到一定的学习,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李大钊说“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因此,历史教学中教师更要德高身正,对历史的观察思考中、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给学生种下一颗发现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让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所联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师德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基石,立师德、强师能会引导学生良好的思想建构和品德养成,给学生以重要人生启示。

  

  三、立师德、强师能助力历史教学的发展策略

  

  结合历史教师的岗位职责和新时代政策要求,认为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立师德、强师能应该做到:树立师德理念、完善教学内容、发挥学生主体、加强反思意识。

  

  (一)树立师德理念

  

  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树立师德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认同并融入教学各个环节中。要时刻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注重师德建设,在历史课程中加强师德的培养。

  

  第一,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理念,注重历史专业知识的积累,提高教学能力。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首先需要有深厚的历史知识和广博的综合学科知识,在历史教学中,除了课本知识讲授,注重教学的科学,严谨和艺术,让历史课堂变得有趣有料。第二,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身言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教学工作者全部的工作,在历史教学中,更应以身作则,端正教学态度,规范自身言行,将师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好教书育人的责任。第三,注重爱的教育,要将爱贯彻在教育中,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关爱学生,引导学生多方面发展。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有人说,好老师的眼神应该是慈爱、友善、温情的,透着智慧、透着真情。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充满爱心和信任,多鼓励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多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现象。

  

  学习知识只是教育的一方面,而培养思维能力,探索方法,培养创新和思辨的精神是教育追求的更高目标。在教育改革的当下,历史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锻炼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历史学习,学生不仅要传承前人优秀的文化,总结历史的经验更要有指导现实的能力,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学会思考,培养学生史论结合,对问题敢于质疑,同时学会反省,学会包容,学会理解,学会欣赏。

  

  (二)完善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从完善教学素材、丰富内容,与时俱进等角度出发,践行师德建设。要立足在历史教学中去完善教学内容,让自身的教学水平提升。在提高自我的同时让历史教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第一,教学是一门科学。历史教学应遵循基本的教学规律,历史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历史教育理论知识。做好教学设计、备课、上课、作业和课后辅导等工作,在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特点,以学定教,不断研究和完善自己的课堂。第二,历史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广泛涉猎。在历史教学工作中存在“教师视课本为雷池,不敢越半步”,历史教师的知识储备陈旧,不敢取学术之公论,教学方式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关注历史研究的新进展,随着历史研究深入,了解当前最新史论,不断学习,把每一堂历史课作为一次学习提升的机会,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历史储备。道高为师,教师要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才能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第三,随着时代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成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为充实课堂内容,面对网络上丰富庞杂的信息,教师需要具备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进行信息的创新和信息利用。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让教学变得更加丰富,让教学氛围更加活跃,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身为新时代的老师,掌握信息技术是必备的能力。

  

  (三)发挥学生主体

  

  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定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在历史探究中,培养学生立足史实,实事求是的学习精神,同时通过合理的历史想象,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历史教学中注重设计有趣的历史环节,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资料浩如烟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除了课本知识外还有很多逸闻趣事是多数学生不知道或者知之甚少的,但却是学生极感兴趣的东西。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共同探究历史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历史重难点的掌握。第二,叶圣陶说:“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学习中指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历史教学要注重创新教学模式,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历史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比如设计历史朗诵会、历史辩论会、历史知识答题比赛等,让学生主动查找资料,自主学习,用“以学为主”取代“以讲为主”,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能力。要知道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积极投入到历史教学中,让历史教学变得更加愉悦。第三,通过创新型的历史作业,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比如为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脸谱绘画与解说,战地记者记录某一场战争实况,为某一个历史名人设计明信片等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的历史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此来促进历史教学的开展。

  

  (四)加强反思意识

  

  历史学习的本身就是一种反思,《史学要论》所说“吾信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有我们自己”,历史与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历史学习的本质就是反思过去的现实,指导现实的生活,谱写新的历史。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借助历史事件不断锻炼自我的思考、质疑、反省能力。同时以史为鉴,提高自身的反思意识,也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要给学生开放式的教学课堂,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无论设计的多么完善也会出现疏漏,无论教学多么成功,也难免会有失误之举;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探究、剖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教学中的重蹈覆辙。这也是立师德、强师能的表现。要知道,谁都会有失误的时候,没有人不犯错。尽管是教师自己也会出现纰漏。因此要加强自身的教学意识,不断地提高教学能力,找到教学中的失误,加强思考。最后反思意识还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灵感闪现,为自己的课堂增加色彩,反思能够把这些散落在课堂记忆中的碎片拾起记录下来,作为自己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养分,这也是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阶梯。[1,2,3]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历史教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立师德、强师能是一种追求,更是一份承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以自己的职业为荣,为学生无私奉献,提高我国的教育事业。而每一位历史老师更要在此基础上要做到立师德理念、强教学能力、以学生为本、炼历史反思,能够真正成为师德高尚、能力强劲,充满动力的高素质教师。

  

  参考文献

  

  [1]周本红.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98-100.

  

  [2]崔锦华打造激情教育,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C]/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2019.

  

  [3]韩琼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优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33-34.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