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实践性地方教学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2022-06-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是一门政治理论课。进行这门课程教学既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为现实服务。课本的知识容量有限,学生的学习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完全不够的,很多现实有用的知识课本所及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所以,学生课外自学特别是实践教学活动必不可少,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帮助。地方实践性教学资源的利用,属于乡土历史教育的范畴,是培养大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认识自然和人文世界的起点,兼具社会性、知识性和伦理性。地方实践性教学资源教学的素材,大多具体、直观且易于观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是解决当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一剂良方,也符合认知心理学和关注学生生活实际的新课程理念要求。因此,是培养大学生感触历史、感知历史、评析历史,提高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实践性地方教学资源内涵界定、范畴与特点


  本文所讲的地方实践性教学资源,也可以称之为实践性乡土历史资源。乡土历史,英文称Localhistory,是指一种相对于国家历史(nationalhistory)或世界历史(wordhistory)、地区范围比较狭小的历史研究。可以说那些独具地方特色、伴有浓郁地方生活气息的历史都属于乡土历史范畴。一般包括有历史沿革、文化传统、风土民俗、名胜古迹、革命遗址、重要的人物和事件等。所以地方实践性教学资源首先是存在于某个地方的历史资源,而且是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的乡土历史资源。具体说主要包括:


  1.当地的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以及蕴藏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都可以提供丰富的乡土历史资源。


  2.当地丰富的人力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历史学者、历史教育者、阅历丰富的长者,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层面多角度为我们提供历史素材和见解。


  3.家庭也是一种重要的历史资源。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图片、实物,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等都会对学习历史提供很大的帮助。


  4.当地的民间流传的音乐、舞蹈、故事、传说、工艺、信仰、服饰、风俗习惯等也能帮我们了解历史,追寻社会生活的变迁。


  根据一般学界对乡土历史资源的界定,我们可以发现,地方实践性教学资源有以下特点:


  首先,具有形象、生动和直观的特点。


  其次,具有分布广、普及度高、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


  再次,地方性史料、史迹,可信性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最后,教学的内容有较强的乡土情感因素。


  二、在《纲要》教学中运用地方历史资源进行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纲要》作为统编教材,编者关注的是整个中国近现代的大历史,主要从宏观角度演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自然较少兼顾各地、各民族近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差异。但是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国家,地域文化、地方风情、地区差异不仅在今天存在,而且存在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因此,除了按照教材脉络介绍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过程之外,结合地方实践性历史资源进行补充教学,对我们上好纲要课是大有裨益的。


  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关人是认识的主体及人的个性充分自由发展的原理,进行地方历史资源的实践性教学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学生是认识的主体。马克思说:“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人始终是主体”。主客体关系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教育活动而言,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并认识世界的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引导他们在学习和运用知识过程中能动地认识与改造世界。学生又是发展的主体,作为认识、调节和提高自身的主体,学生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加深自身的改造与完善。这就是说,教育者不应忽视学生自立创造、自主管理与自我教育能力,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自我奋进目标,促使学生做自身发展的主人。在《纲要》教学中通过实践性地方历史资源的运用,使学生更能理解、领会和接受教材所反映的历史规律,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实践原则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们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具有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几个基本特征。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其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在于,“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来解释观念的东西”。实践教学是“纲要”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高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创新就要实现从传统的以“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为主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强化实践,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道路,让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系统理论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得到加深理解,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真正实现“内化育人”的最终目的。


  三、在《纲要》教学中运用地方历史资源进行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1.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大家知道,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纲要》课程的实践性并非以往所理解的多是教师的实践活动,更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积极活动和亲身体验,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主体性。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亲身体验,教育者的观点和结论就是没有生命力的教条。只有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多样性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课程的目标即学会如何做人才能达到,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通过与地方历史资源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突显了《纲要》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实践教学活动课程在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个人生活,使知识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评价从追求惟一的、固定的结论转变为注重个性化的思维过程,从单纯的纸笔测试转变为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教学环境也从课堂的狭窄范围扩展到社会的广阔空间,并提供多种教学选择,强调社会实践,使课程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让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与个人生活紧密联系,使知识不再局限于教科书。它强调学习是主动的,学生要主动选择和加工外部信息,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它不同于重事实与原理知识的传授,不只提供确定的、规范的答案,而是在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中进行概念和技能的教学,更注重教师自主开发课程资源。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已不再只是局限于教科书,除教科书内容外,还包括教师本人的知识及由师生互动而获取的新知识。


  2.是引导、推动大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纲要》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该注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适时引入一些地方史资料,使学生进入历史、走入社会、走近生活,亲自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及其对未来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问题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历史的、地理的和文化的各种因素。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有它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都发生在一定的区域,都与人们的思想观念相联系,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所以,探索社会问题,必须考虑其人文特征、思想根源、观念变化等,要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地理知识以及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只有把各个方面的知识综合起来,对社会问题作总体研究,才能达到正确把握。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提供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在知识迅猛发展和快速更新的今天,已不是通过一两次学习就能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必须带着问题学,在实践中学,把科学知识综合起来,结合实际的社会问题进行探索式学习,增强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是引导、推动大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利于教师更好的组织教学活动


  实践性地方教学资源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纲要》的兴趣。地方实践性教学资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明显的本土性质,有的还是典型的“草根”,是和学生们生长和生活着的地区紧密相关的。我们知道,学生所具有的社会知识,包括历史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他们所生活的周围环境。学生最为熟悉的社会环境,就是自己的家乡。他们对于有关故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古老传说、风俗习惯以至山水草木等等,都有着特殊的、深厚的情感。学习家乡的历史,了解自己生活的地区,是学生的需要。这样,教师在进行实践性地方资源的教学时,学生就会有一种亲切感。学生们会感受到,就在我们生活着的地方,在我们经常走过的街巷,历史上曾发生过这样轰轰烈烈的场面。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得到了历史的感受,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时的注意力和主动性,使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事实证明,学生在参与这样的教学活动时,他们的感觉是亲切的,气氛是热烈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活跃的。而且学生是喜欢听、愿意记、爱交流,从教育心理学上讲,学生对于亲近的事物,容易引起学习的兴趣,也便于学习时的联想。这样就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学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历史教学的活动中去。


  4.通过地方实践性历史资源的熏陶,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通过地方实践性教学资源的熏陶,使纲要课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加里宁说:“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已的故乡开始的”。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为当地培养各种合格人才,促进当地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因此,纲要课程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更应肩负起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华,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任务,帮助学生树立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家乡历史上名人的非凡经历、生动感人的事迹及其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只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光辉历史、优秀人物和先贤先哲的嘉言懿行,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激励中,产生爱国爱乡的情感,并把这种感情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起学生效法先贤、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5.通过地方实践性资源的历史教学可以提高《纲要》教师的教研水平


  地方史反映的虽然是一个地区的历史,记录着本地发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情况,它是全国史的一个局部,是和全国史密切联系的。为了搞好教学,教师不但要掌握全国通史内容,而且要掌握当地地方史,并且要搞清两者的联系和区别。这样就促进了教师对全国通史的掌握。反映地方史的历史遗迹、文物和历史人物当年活动的地方,学生是比较熟悉的,教师要运用好这些史料,就不能只靠书本介绍和传说,还要实地调查了解一番,认真读一读这本无“字”书。这样,教师就扩大了知识面,有助于他们提高《纲要》教学的水平。在进行实践性地方史的教学过程中,要解答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教师必须经常收集、发掘和整理新的地方史资料,请教有关的学者、专家,甚至走访有些当事人和历史人物的后裔,以弥补自己的地方史知识的“空白点”,这也将促使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


  总之,运用地方历史资源进行实践性纲要教学,不但对受教育者,而且对教育者,都是十分有益的。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应该重视地方实践性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齐熙泽,上海理工大学社科部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