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简述中学生应知的民族服饰瑰宝——旗袍

2022-06-08

文/丁惠军

【摘 要】旗袍,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服饰瑰宝,女性著之或妩媚或素雅,魅力尽显,可惜教材对此并无充分描述,而学生又兴趣极大,为弥补这一缺憾,本文尝试对旗袍历史知识进行一定的丰富,一来呵护学生兴趣,延续其学习历史的热情,二来帮助学生了解并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旗袍;演变;民族知识

“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更是五花八门,有人穿西服,有人穿粗布大衫,还有人穿旗袍……”这是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在必修二中对旗袍的唯一一次提及,但授课时学生却表现出极大兴趣,基于这一情况,笔者尝试着对旗袍历史知识作了如下一些丰富。

一、旗袍是什么?

首先,旗袍属于“袍服”——一种上下一体的服饰,而非上下两截。《辞海》定义:“旗袍原是清满洲旗人妇女所穿的一种服装,辛亥革命后,汉族妇女也普遍采用。经过不断改进,一般式样为:直领,右开大襟,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并有长、短袖之分。”学界往往把上述释义中所说的“清满洲旗人妇女所穿的一种服装”称作“满清旗装”或“旗女之袍”,而把辛亥革命后“经过不断改进”的旗袍称作“民国旗袍”。两者的关系是:民国旗袍由满清旗装演化而来。

二、历史上的旗袍是怎样演变的?

1.“满清旗装”阶段

入关以前,由于旗人重骑射且天气寒冷,所以旗装衣身瘦长紧窄;入主中原后,骑射废弃不用,生活日益安逸,加之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旗装就变得宽大起来。“基本样式是:立领、右大襟、全身较宽松,长袖、上下直线剪裁、下摆宽大、不开衩。通常在领口大襟袖边下摆处,镶饰刺绣花边或其他颜色的边款。”可见,当时旗装的线条就是以平直为要,完全遮蔽女性身材。如果从正面观察这种服装,就会发现她自上至下都由整块衣料剪成,连腋下的收缩都不明显,胸、肩、腰、臀完全呈直来直去的“T”字形态,绝无半点后世旗袍的“S”形美感。而且,依当时的服制上环颈部,下掩双足,袖口平直宽大,将整个女性的躯体严严实实地笼罩起来,绝不露半寸肌肤,这与后世旗袍的“透、露”也是大相径庭。

2.“民国旗袍”阶段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这之后的一段时间,由于社会上的排满之风,旗袍一度被看做满清的象征而遭到汉族女性的排斥,而一般满族女子由于害怕革命,也是“大半旗妆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改变为汉族女子装束(封建遗老遗少除外)。1912年10月3日颁布的《民国服制》更规定:女子礼服上用长与膝齐的对襟长衫,下用长裙。这种上下两截的服制完全推翻了旗袍上下一体的袍服样式。所以“女性在民国初年,多流行上衣、下裙,旗袍也有穿着者,但不普遍”[3],这一现象一直从1911年持续到1920年左右,在这期间可以说旗袍暂时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旗袍的暂时退出并不是被人们遗忘、抛弃。经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礼,年轻女性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越来越追求个性的张扬。加之1840年国门打开后外国思想不断渗入、西方审美观念不断影响,20世纪2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新派女性的着装开始融入西方的审美元素,即:“追求人性美、人体美,讲究个性,充分表现甚至夸张人体线条……认为服装是装饰美化人的美好形体的,崇尚人体的精确和谐之美。”通俗地说:新派女性们开始认识并追求西方人所提倡的“曲线美”了!而在这方面,旗装上下一体的袍服样式显然具有上下两截的服饰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她能更流畅、更清晰地展现女性的身形曲线。于是,20世纪20年代初,一度被摒弃的旗装又再次在新潮女性当中流行起来。至于这一幕发生的地点,毫无疑问是在上海,因为,上海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直接参与城市,同时还是当时中国最开放的地方,不断接受着西式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影响——“据统计,日本时装在上海流行仅需一个月,巴黎的新款时装流行到上海也只需三个月。此时的上海妇女们思维空间的扩大使她们充分领略到西方服饰的曲线之美”。

传统旗装宽大平直的样式肯定是无法满足新派女性的上述审美追求的!于是20世纪20年代,新派女性对旗袍进行了合乎情顺乎美的改革——抛弃传统的直线裁剪技术,以西方花边工艺加上紧身服折裥法加以改良,强调腰身曲线,追求衣料的贴身合体。如此,从“满清旗装”到“民国旗袍”的转变终于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同时也“迈出了中国服装表现立体造型第一步”。

进入20世纪30年代尤其是30年代末,旗袍发展进入鼎盛期,在这一阶段,旗袍的款式和造型全面进入立体造型时代,忠实地勾勒出人体的轮廓曲线,烘托出女性的曲线美,衬托出典雅含蓄的东方女性的风情。同时“开衩”出现,将女性的美腿时隐时现,更加增添了妩媚和神秘,此时旗袍已发展成兼容中西颇具特色的时装,以生动流畅的手法表现了女性的魅力,为民国女性增添了美妙而丰富的时代风采。

三、影视剧中的旗袍是否与史实相符?

在民国题材的影视中,女主角的旗袍总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花样年华》中的旗袍妖娆万分;《梅兰芳》中的旗袍质朴素净;《金陵十三钗》中的旗袍高领低衩、曲线玲珑。

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些影视剧中的旗袍并不完全符合史实。事实上,1937年前后的南京人,不管是达官显贵、社交名媛还是市井妇人,所穿的旗袍从用料到样式、装饰,都倾向于俭朴,并将这样的旗袍视作一种爱国表现。

四、结语

阅读对学生的发展是多么重要,而尊重学生兴趣的知识补充与阅读其实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对旗袍历史知识的丰富——借助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当中使学生乐于“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其实就是基于该观念的一次粗浅尝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552.

[2]郭斐.《从旗袍的变革看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走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4):45.

[3]陈婷.《微风玉露倾,挪步暗生香——追述民国年间旗袍的发展》[D].四川: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2005:34,37,44,37.

(作者单位: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