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实验素描教学的研究方略

2022-06-08

摘要:实验素描与传统素描相比更强调作品的形式感、视觉表达方式、观念性以及创意性,是对传统素描形式的延伸和拓展。针对实验素描课程的教学研究,在策略方法上应重点依托绘画材料、形式构成要素、艺术表现语言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实践路径则可以围绕素描表现对象的选择、引导观察方法的调整、开启创意思维的训练等来展开。实验素描课程的“创意”要求及其实践方式对学生艺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它在绘画基础教学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实验素描;创意;路径;教学研究;教学实践


一、实验素描的概念与教学理念


实验素描是运用单色或多色、综合媒材及多种表现手段对物象的形态与结构进行创意表现的一种绘画方式,和传统素描相比,它更强调作品的视觉感、构成方式、观念性以及创意传达,是对传统素描形式的延伸和拓展。实验素描教学重视对物象形态概念的认知,并要求在形态肌理的表现、形态空间的解析、形态生成及创意表达方面进行系统的训练。它将绘画的材料、技巧、语言、观念融入素描创作中,转化为纯粹的视觉表达形式,并在作品中呈现其观念与精神属性。随着师范院校美术学科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实验素描课程介入本科基础教学已成为趋势。以往的素描教学较重视课堂写生,通常以静物、石膏像、人像、人体等作为绘画造型的对象,在由易到难,逐步递进的技能训练中侧重于学生写实能力的培养。但长此以往,其弊端已显而易见,主要表现为教学方式的单一、教学思路的狭窄,教学中忽视对学生艺术个性的挖掘,更缺失对绘画语言进行探索的引导。而实验素描教学则注重启发学生在追求艺术效果的同时,去学习实践自己所需要的基本功和方法论,能在探索多样的绘画表现语言的过程中,打破基础训练与创作的形式壁垒,增强素描教学的创新意识。如何在素描教学中有效地植入实验素描课程,并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纠正以往的片面性认识,使学生形成对“实验素描”概念的清晰认知。这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形象、直观地阐释实验素描的造型理念,解析其创意表现的内涵。其次,通过课程训练,学生能了解并掌握实验素描的创作方法,发挥其艺术个性,使多样性、自由度与观念性在作品中得到呈现。再次,要引导学生在具象造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意象与抽象的素描造型形式,以拓展素描造型的理念。最后,还可将新材料和电子媒介等引入课堂教学,实现创新思维同作品美感的有效融合。


二、实验素描课程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般认为,绘画材料是实验素描作品的基底,为了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务必使用各种材料结合手法来进行实验,只有将材料与技法融会贯通,才能使素描作品产生独特的审美意境。形式是素描的内在结构与外在形态,无论是具象、意象或抽象的造型元素都要依托一定的形式,以此承载所要表达的内容与主题,也能更好地体现作品的完整性和艺术性。表现语言通常是材料与手段的综合,对各种表现语言的探索不仅是对绘画基础语言的积累,也是通向成熟艺术语境的桥梁。针对实验素描教学的研究,可从绘画材料、形式构成要素、艺术表现语言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注重对材料运用及其相关技法的研究


实验素描所依托的材料一般有素描纸、卡纸、胶合板、画布等,材料底色与肌理的制作能丰富画底质感并增加画面层次。绘制素描作品的画材通常有固体和液体两种,固体画材有铅笔、炭笔、色粉、蜡笔等,液体材料有丙烯、水彩、单色墨水等。在现成品材料中,叶片、树皮、木屑、砂石、照片、旧报纸、布片、纸浆等也时常被采用。这些材料与固体、液体材质相结合构成画面,能呈现出多重的视觉美感。广泛而丰富的绘画材料可根据创意表现的需要应用到具体的创作中,将材料的质感有效融入作品的结构秩序中,就能实现画面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此外,绘画的材质自身又有其独立的形式美感,它在素描作品中的融入能使作品的精神性与审美意义进一步得到强化。因此,在实验素描的教学与创作实践中,针对材料及其技法的研究尤为重要,材料技法的合理使用可以提升素描作品的艺术表现高度。


(二)加强对素描形式构成要素的研究


实验素描的形式构成要素包含线条、形体、空间、明暗、结构、色调等多个方面。形式要素以一定的规律与秩序有效组合,其意义才能得到呈现。素描作品的形式感是创意素描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应针对各个要素的呈现方式逐一进行探讨。首先,应认识到线条的魅力。线条具有丰富的情绪特征,它既有具象的意义,也富有抽象的意味。线条的运用更有其形态的指向,线条间的联结与穿插会形成凝练的形体空间效果;线条的排列、交叉、疏密关系可形成画面的调性。实验素描的创作也可将线形的成品材料与手绘线条相结合,增强画面的视觉表现力。其次,可用多种方式研究并探讨如何表现画面的空间与深度。如以物象结构的立体表现与透视深度原理的结合来体现画面的空间,建立虚拟深度的视觉幻象,或在二维空间中建立画面的秩序和结构,通过形象与形体在二维空间中的穿插、交错、叠加等手段来暗示与象征实体空间,创建多重空间的视觉效果。再次,对明暗关系的运用可根据画面形象的需要,从主观感受出发,结合其他绘画要素探究其表现手法。此外,在结构表现上既要研究物象自身的结构,也要研究画面的构成结构。结构是理解形体本质的出发点,也和空间、色调等要素相关联,研究与表现物象的结构特征是永久性的课题。最后,还要重视对画面调子形成以及色调感的研究,色调具有黑白灰的调性意义,也能有效地渲染作品主题,既传达意境,又体现审美。


(三)对素描的表现语言逐一进行研究


在实验素描的表现语言中,具象语言是传统的绘画语言。具象语言具有“自然符号”的再现功能,是对表现对象的审美模拟,也是真与美的和谐统一。而以意象语言来呈现的素描作品则具有较强的表现力,画者以抒写的手法来表现物象的形象、节奏、韵律、氛围感,传达个性化的审美意识,使观者感知作品的意象含义,强化表达主体的精神特征及情感内涵。在抽象表现语言的素描作品中,以点、线、面等元素结合笔触与调性形成的画面感,不仅能表达情绪,形成视觉上的张力,还能体现其精神内涵。抽象表现语言的平面性、概括性、象征性以及节奏、韵律、疏密、对比等要素,适合以综合材料及相关手段来体现创作者的创意思路。创作的过程是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学中未必会限定某一素描作品表现语言类型,但在表现过程中我们要有相应的判断,使实验素描的艺术方法与手段紧随创意思维,让表现语言忠于人们的情感。


三、实验素描教学路径的探索实践


实验素描教学是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和相应的训练方法来进行的。教师作为教学实践的主体,要善于引导学生重视分析方法的学习,遵循材料与形式的定律,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一种直接的和即时性的视觉交流方式,选择合适的路径,用艺术家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一)提供表现对象的选择


在表现内容上,要体现物象本身的“趣味性”,以发现和表现有趣的物、有趣的景与有趣的人为立足点,采用课堂和户外写生、写生和借鉴图像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来探索材料及艺术语言的表现规律。在以静物为表现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在选材方面要注意材料不同质感的搭配和对比,如选用废旧杂物组合的静物,大都具有残缺、变形、凌乱的特征,且不具常态的结构性,其表层的斑痕、锈迹、肌理与质感富有视觉吸引力,在摆放方式上也能提供给学生以多角度、多视点观察对象的空间,引发学生打破常规的观察方法与作画习惯。此外,针对风景、人物绘画,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视角选取、构图、整体与局部的取舍方面探索新的画面构成样式,提供出更大的经营画面的空间。


(二)教学中引导观察方法的调整


观看方式是绘画创作构思、构图的重要起点。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另类视角或新的思路来观察物象,注重诱发其个体感官的体验,以“你的发现、你的想法、你的方式”为基础来呈现对事物的独特观感。一般而言,绘画者观察事物的目的是观察其比例、形状、大小、体积、空间、明暗以及虚实关系等,从中获取常规的视觉经验,并加以客观地再现。而实验素描要求对物象的观察应侧重于从深度、精度、角度等方面进入,在对整体与局部关系深度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对相关视觉元素的运用能力,引导他们以多样的绘画语言对物象做出个性化的诠释。这也是改变观察方式的关键所在,如针对静物做片段式的局部构图,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强调局部特写的美感,重点呈现出物体丰富的质感;或用双联对比的方式组织构图,将同类器物中的黑与白、疏与密、润与涩等特征并列组合,体现出绘画者主动把握画面的能力。


(三)创作中开启创意思维的训练


创意思维训练是实验素描教学的重要内容。其通过课程实践使学生的想象力在写生中得到拓展,在体验中获得提高。创意思维训练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首先,加强对写生语言个性表达的训练。写生是对表现对象的创造性把握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对表现物象进行夸张、变形、联想、置换、分割等手段获得新的视觉形感,赋予形象以新的特质,也可以从不同的观看角度或改变物象的质感去表现出新的形态,发现另样的美感。其次,构图和构思是画面形式感的基础。在构图与视角上,学生可根据视觉表现的需要打破常规的透视规律,通过精心的设计与经营、体会与揣摩以获取新颖或新异的形象。再次,要注重对画面情节的营造。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借用眼前的静物、人物或风景来想象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用浪漫画的手法处理并构建画面,甚至将不同时空里的物象组构在同一画面中,进行多维度多时空的表现。最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绘画材质的运用与表现进行开发,在创作构思中发现与考量,做到独具匠心。只有将材料纳入艺术形式语言中,使材料与形式充分地融为一体,才能使材质发挥应有的审美作用,真正做到画面的视觉和艺术上的完整。


四、结语


实验素描课程介入基础教学在当今高等美术教育绘画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它立足传统的素描造型体系,吸取了传统素描艺术的精华,着眼于当代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富有实效性。学生通过了解实验素描艺术表现的物质媒材,探索如何在艺术创作中将材料的自然属性转化成作品的精神属性,其实践内容本身能挖掘学生的专业潜能,奠定他们探索个性化艺术发展的基础。实验素描的创意思维训练,能促进基础教学与创作相衔接,开启思维开放的发现意识,增强创新实践的能力,激励学生以满怀诚挚的热情去观察和描绘美好的生活与周围的世界。


参考文献:


[1]米克•迈斯伦,杰克•萨瑟恩.英国创意素描工作坊———拓展创意思维造型训练[M].刘宁,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2]庄光明.造型基础教学与应用———实验素描[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6.


[3]郑力,吴迪.素描与视觉表达[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