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记忆的图像——赵松柏画漓江

2022-06-08

赵松柏画漓江山水,让我想起塞尚画圣维克多山。不同的是,塞尚在晚年回到家乡画圣维克多山时,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艺术理想并功成名就,他用自己受到认可的艺术理念画圣维克多山,就像是给母亲的回馈;而赵松柏则是借母亲河漓江,在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

桂林山水甲天下,很多近现代名家都画过漓江,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李可染、吴冠中、苏天赐、陈钧德……这些名字可以列一长串。然而无论是“老夫看惯桂林山”的齐白石,还是借由漓江山水树立起自己艺术风格的李可染,他们都只是过客,他们看漓江,只是以过客的眼光去看的,即使是他们捕捉到了漓江某一方面的美,也只是外在的美。不像出生、生活于斯的赵松柏,他画的是漓江的内在,漓江的本质。漓江是他的母亲河,他把漓江作为自己可以采摘艺术果实的伊甸园。

为了看清赵松柏笔下的漓江在美术史上的坐标,我把他的画和其他画漓江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排除了所有相似之处,我发现和其他画漓江的作品不同的是,赵松柏的画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力量,这是他以与那些大师不同的艺术语言,而独树一帜的关键所在。

外地人看漓江,很容易被她的外在美所打动,那些名家所画的漓江,就是在致力于表现她的外在美。李可染画出漓江不同的一面——阳刚之美,是在他当时发现的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同时也是在形式语言上前所未有的突破。而出生并一直生活在漓江边上的赵松柏,则将长期生活在漓江的感受转化为另外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所以赵松柏笔下的漓江,没有去描绘那些著名的景点,他选的只是随处可见的一景,甚至风景并不是他画中的主角,他的画一般都有人。风景不是主角,人也不是主角,风景与人的相互依存,才是他所要表现的主题。在排除了标志性的漓江风景特征之后,赵松柏还减弱了色彩。整个画面就像是褪了色的老照片,画中的人面目不清,看不出是哪个时代的,船的造型跟现在也不一样,只是一个概念性的符号。所以赵松柏画的是他记忆中的漓江,是他用大半辈子的艺术实践和在漓江长期生活的体验,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发酵、积淀出来的漓江,是他心中的漓江,也是亘古的漓江。他只是借用了漓江这个背景,来诉说人的生存这一永恒的主题,表达他的艺术理想。

由此,这不是走马观花的游客眼中的漓江,而是世代永存的漓江。漓江只是一个背景,就像是舞台布景。景是永恒的,人则是过客、演员,一茬一茬来了又走,在布景下出演着悲喜剧。其实,也无所谓悲喜了,年过古稀的赵松柏早已看淡了悲喜,他只是像一个旁观者,一个观众,在看着芸芸众生的演出。其实他也是导演,他的笔下,人在渡江,在江边裸泳,与鱼鹰相依……这些都是意味隽永的场景,能让人浮想起诸多的人生滋味。他画人与鱼鹰在竹排上漂浮,让人感受到人生的孤独与艰辛。他画很多渡江的场景,让我想到中国传统绘画很多画家都画过的“秋江待渡”这一主题。其实人生就是一场轮渡,渡向艺术的彼岸,精神的彼岸,自由的彼岸。他还画人们在漓江游泳的场景,裸体的、符号化的人,其实也是一种象征,人生就是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走,到头来都是一场虚空。其中《漓江秋阳》这幅作品,在青山绿水空旷的自然背景下,一对赤裸的男女相对而坐,他们似乎在谈论着人生,讨论着真理,研究“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这一终极的哲学追问。我想,这也是赵松柏对自己内心的追问。有趣的是,塞尚在晚年也画了很多浴女,赵松柏与他有异曲同工之处。或许人到老境,就会追问人的本质的问题。不同的是,赵松柏笔下更多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简淡、空灵、意味深远,有禅意。选择这些绘画主题,表现这些意味,源自赵松柏长期积累的人生经历和艺术经验,正是时间的沉淀,让他的作品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况味。

在画面语言上,不知道赵松柏选用减弱色彩为表现语言是否与他曾画过水墨有关,不过他的用笔应该是和他的水墨经验密切相关的。他常常用线去勾勒,甚至连山的外形,也用线去勾,这些线看得出是画得极慢的,非常注重它的质感,那份从容不迫,那份讲究,应该来自赵松柏中国传统绘画的修养。他用极为简练的线,却很好地传达出物象的情趣,特别是人物的造型,简得不能再简的线条,没有五官,但却形态毕现,我想这应该是来自于他画山水点景人物的功力。在图式上,他采用的是减法,以平面的、简约的构图为主,通过线的表现,让人感觉丰富。他的这些表现技法,在油画传统表现语言中是鲜见的,我认为应该是他从水墨技法中直接移接过来的。但他又不是凭空捏造的,仔细去看,他又与齐白石晚年所画的桂林山水,以及莫兰迪的风景,包括关良的作品有诸多相通之处,赵松柏应该是脱胎于这些格调高古的大师,而成自家面貌的。中国传统审美讲究恬淡,没有火气;讲究藏,含而不露;讲究境,意味深远。赵松柏的画体现着这些审美追求,这是别的画家那种浮光掠影式的写生作品所不可比拟的。

和齐白石一样,赵松柏也算是衰年变法。之前他是桂林市美协的领导,也画画,油画、水墨什么都画,题材也多样,退休后他才开始画漓江。衰年而变法,多是悟到了艺术之真谛,而摒弃前法,集半生的人生阅历和艺术经验于一处,从而风格独标。这样的作品,往往表面不张扬,却耐人寻味。我们评论一个人的书法时有个词叫“人书俱老”,那种艺术风格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境界:洗尽铅华,简约而又耐品,老辣而又恬淡,像是一壶陈酒,一杯老茶,意蕴无穷。这是要经过长时间的浸泡才有的结果,时间沥去了万般滋味,只余平淡,让人回味无穷。我想这也是赵松柏走过人生长路后的顿悟,历经繁华而复归平淡,从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所以他的画,其实画什么和怎么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借由画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艺术感悟,甚至这也是一种修行和自度。在这一点上,他与中国历代的绘画大师一脉相承。中国书画容易走到这个境界,而油画家却往往是越老越走下坡路,因此我认为:哪一天有人能把油画画到“人画俱老”的境界,油画的中国化之路算是走出来了。我认为赵松柏的画,让我看到了这种境象。

赵松柏今年七十有三,其实也不老,他还会玩微信,喜欢和年轻人交往,还非常热爱吸收新知识。他还能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2010 年的时候,苏旅写了一篇文章《广西有个赵松柏》发表在《中国油画》杂志上,其大意是认为赵松柏所画的漓江山水,是目前最好、最有风格和个性的油画漓江山水。“广西有个赵松柏”,他认为不仅广西画家知道,而且应该让全国都知道。

去年,赵松柏又积累了一批作品,举办了画展,苏旅嘱我写一篇文章,在《美术界》杂志上推介赵松柏的新作,然而我因事多笔拙,此事一直拖着。直到前段时间另一位老师也一再向我推荐赵松柏,并且赵老也亲自把这个担子交给了我。然而我实在是能力有限,难以诠释赵老的画之深义。本文仅以我的粗浅陋见,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赵松柏作品的关注。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