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论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

2022-06-08

文/ 王彩凤[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被誉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的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和绚丽瑰宝,其发展也离不开山水画的影响与推动。中国古典园林更是与山水画合称为“姊妹艺术”,由此可见二者间的密切联系。在新时期,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促进现代园林创作的发展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山水画的视角入笔,从创作背景、创作理念及创作手法三个方面出发,通过对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联系进行阐述,对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山水画;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理念;创作手法

一、创作背景

(一)历史渊源

综观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这二者间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先秦两汉时期,山水画尚未出现,此时缺乏二维理论支撑的中国古典园林,也处于探索萌芽状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山水画意趣理念的出现促成了山水画的独立与形成,同时也推动了以意趣欣赏为主的私家园林的涌现。唐以后山水画迅速发展,以其多姿多彩的风格充实了古典园林的艺术源泉,山水画更是为画坛之首,于唐末至宋初进入到高度成熟期。与此同时,山水画于北宋中、后期进入变异期,抒情写意山水画成为绘画的高峰。而古典园林的发展进程与山水画相互对应,相继出现了园林规划设计的新形式,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而对园林的规划设计又反作用于山水画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画入园,因画成景,因景成画”的造园艺术传统。由此可见,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的历史渊源之密切。

(二)画家的双重身份

圣人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古人谓追求山水为追求良好的德行,一些文人画家亦以园林为载体寄托个人情怀,而亲自参与到古典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去,以二维的绘画理论支撑三维园林的创建,使古典园林充满“诗情画意”,达成“形外之意,象外之象”的效果,具有独特魅力。如辋川别业“水墨渲染”,艮岳“括天下美”、退思园素净淡雅、狮子林清淡简远……诸多种种难以尽言。可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文人画家在古典园林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山水画稿为建园粉本,山水画论为造园理论。画家的双重身份在无形中极大地推动古典园林发展进程。

二、创作理念

(一)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古人构园置景,以立意为先。立意即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细致观察而得出的主题思想,在绘画中体现为对自然的艺术概括“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园林中则表现在对自然的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由此可见,这二者在表达主旨上的一致性,都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崇尚自然而妙造自然。在山水画的创作中,画家将胸中意气赋予笔端,于挥毫泼墨中展示自然山水的灵气,在抒情达意中揭示自然风光的美妙,达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效果。同时,造园之理与绘画之道极其相似。中国造园首先从属于绘画艺术,是一幅壮丽的三维风景画,“虽由人造,宛自天开”是每个园林设计师的艺术追求。在传统自然观的影响下,古典园林将自然美与人工美巧妙地结合,显得浑然一体,呈现自然的质朴美感。

(二)营造“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

“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创作中的共同艺术追求,营造“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亦是这二者所关注和实际运用的内容。山水画追求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审美享受,以“胸有成竹”“意在笔先”的绘画手法,于挥笔自如中表现造化自然的生动气韵,于描绘有致中展示自然的理想图景。山水画的创作,并不拘泥于固有的形式,而讲究发散思维,充分利用想象力,于无形的空间中显示出有形的独特韵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在绘画中,既描绘自然景物,又寄托个人情思,充分利用自然景物进行巧夺天工的布局,创造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独特意境,使身之所容、目之所瞩,即意之所游。古典园林建造中亦如此。园林的规划设计充分吸收了山水画中的艺术源泉,“寓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中”,古典园林的意境不仅体现在自然的原有景物的格局中,更是体现在对细微之处的精确变动,哪怕一树、一花、一水、一草的细小摆动,都蕴含着特殊的美感,体现着园林设计者的缜密思绪,形成一幅有机和谐的构图画面,浑然一体。

三、创作手法

(一)虚实结合、有无相生

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中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在古典园林中,格局为实,画景为虚。在山水画创作中,山为实,水为虚;景为实,物为虚;近为实,远为虚……在此不一一而论之。山水画的画面层次表现离不开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如画面中会有留白,此处的“留白”表面上为虚,其实为实,以无的空间描绘出有景的画面,虚实中自为一体,不着点墨,而意味悠长。在园林建筑中亦如此。作为三维的物化形态,古典园林亦借助“实者虚之,虚者实之”表现手法,构建一幅壮美的三维立体画。在山水景致中,山实水虚;在颜色搭配中,亮为实暗为虚;在排列布局中,密为实疏为虚。依据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在对自然山水的真实展示中,也有意识地呈现出虚幻的景致,以求得以假成真的效果,给观赏者以独特的审美享受,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主次分明、动静有序

绘画之道与造园之理有其相似的成分。在山水画中,画家往往注重格局的分布排列,力求与自然融为一体,洒脱自然,妙不可言。绘画者将自己对壮美山川的主观意识聚以笔端,辅以个人的情感,探究自然的特征,构建整体的和谐统一之美。古典园林的设计中也遵循山水画讲究主次分明的布局特点,高低有致、错落有序。在建造中依据原有地形基础,而进行有意识的修整与规划,对自然进行概括展现自然的美感。中国古代匠人利用独具特色的理景手法,动与静、高与低、远与近、俯与仰,各种手法层层递进,甚至于不同植物的配置也暗含着时季的不同变化,在纷繁杂乱中蕴含着错落有序的韵味,在园林营造中推进层次空间的变幻。画面的内容与园林的整体构成要素具有一致性,“择成馆舍,舍构亭台”。顺应自然之势,布局山水之利,参差有致,构建和谐的共生之境。

(三)小中见大,咫尺山水

山水画与古典园林都采取了小中见大的手法,于咫尺中再造乾坤,于有限中揭示无穷。正所谓,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在山水画中,有些具有极高艺术修养的画家甚至“搜尽奇峰打草稿”,一张薄薄的画纸已装载厚重的自然之万物。在有限的画纸中,借助对山石、花竹、流水等自然美景的描绘,赋予画面鲜明的主题和美感,看似平凡之景,实有不凡之韵味。同时,山水画又往往为古典园林的建造提供一个理想状态的规划蓝图,是其理论指导的来源。人们追求“居城市而有山林之乐”,故古典园林设计中遵循山水画的小中见大的特点,人工美与自然美的有机结合,使自然美景几乎全聚集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从而达到“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山林之乐”的效果。古典园林在山水画的写意风格影响下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建筑技巧和增添人文内容,将自然意趣浓缩在这“咫尺”的建筑中,以小见大,意味无穷。

综上所述,山水画艺术形态的不断发展也在无形中推动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趋势,为其提供理论支撑,使古典园林朝着重写意、贵意境的方向持续发展。山水画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想模式,古典园林又是山水画的物化形态,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为推动现代化城市的和谐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构建良好的生态文明社会,来进一步探讨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这二者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将是不变的主题。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