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梁平木版年画的当代价值解析

2022-06-08

隋春艳

【摘要】梁平木版年画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梁平木版年画蕴含的人文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解析梁平木版年画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内涵,以期得到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认同。

【关键词】梁平木版年画;民间美术;人文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起源于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灵信仰观念,经过岁月的变迁,人类的崇拜意识逐渐转化为对社会性的人格神的崇拜与信仰,于是将神灵形象以及武将形象运用雕版印刷工艺制作成门神,贴于门上驱灾辟邪,保佑家族平安,所以年画又叫“门神画”。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也不断拓展,年画逐渐演变成以年俗节日为依托,以祈福辟邪为主题,以烘托节日气氛为目的的民俗艺术。

梁平木版年画是我国西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年画之一,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清朝康熙、雍正时已相当发达,据《梁平县志》记载:梁平年画在清康熙十一年(1672)就已远销滇、黔、鄂、陇、豫等省。梁平木版年画民国时达到鼎盛,梁平屏锦半截子街和袁驿镇一带有恒太正、信立号、正兴号、锟发号等13 余家店铺从事年画的生产和销售,年画品种不断丰富,全国各地商贾云集,成为中国著名的年画产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上现代印刷技术的冲击,特别是在“四清”及“文革”时期,梁平木版年画被视为“四旧”和“迷信”,年画市场萎缩停滞,许多雕版散失或毁坏。近些年来,随着传统年画老艺人的先后离世,梁平木版年画面临失传的境地,2006 年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平木版年画作为农耕经济的产物,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民众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和愿望的载体,是民众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体现。尽管当代社会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梁平木版年画蕴含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文化内涵没有改变,解析梁平木版年画的当代价值,对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保护和开发有重要意义。

一、年俗文化的人文价值

年俗文化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天文观、岁时观的反映和体现。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在漫长的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节律与岁时同步,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周而复始。以农耕经济为主要支柱的社会结构中,人们把节令看得非常重要,春节是以年为周期的生活的起始,每逢新年到来,人们心中油然生发出对新的一年的幸福企盼,以及对灾难与不幸的回避,所以,驱灾辟邪和祈福纳祥就成为年俗文化最基本的内核。

在人类对自然还没有科学的认知时,面对灾害以为是外界鬼怪作祟,于是凭借想象将某些事物赋予更大的能量并视为神灵,希望得到神灵的庇护。《山海经》中曾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有大桃木……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善治恶鬼。宋代民间每逢辞旧迎新之际,人们在桃木板上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在纸上画二神的图像,悬挂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消灾灭祸。明末清初这种民俗兴盛,具有复制能力的木版印刷的年画得到发展和普及。

梁平木版年画以神话传说为题材,如表现神荼与郁垒兄弟二神的年画,另外还有表现历史人物秦琼和尉迟恭的年画,将二位武将作为驱恶除邪的神化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梁平木版年画又逐渐增加新的内容, 如钟馗、关羽等。近代梁平木版年画将神话传说与历史武将形象相融合,创作出具有鲜明特点的门神,如“扬鞭”“歪像”“帅旗”“加官”等,这些形象既源自悠久的巴渝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同时在民族迁徙和融合中,受外来的文化影响,融汇荆楚文化、中原文化,将门神从娱神转向娱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画也适时变换着题材。梁平木版年画除了门神之外,更多的是表现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如戏曲故事《四郎探母》《踏伞》《盗令出关》《钟馗嫁妹》等,神话故事《老鼠嫁女》《麒麟送子》《和合二仙》等,另外还有民间广为流传的松鹤、仙桃、灵芝、莲花等祥瑞图案,这些题材的年画,从不同侧面反映人民的生活情趣以及驱灾赐福的心理,表达了梁平民众淳朴的美好祈愿。

年俗文化是一个庞大综合的文化体系,包含吃、穿、住、行、玩、乐、娱、艺等各个方面,也为民间艺术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梁平木版年画作为年俗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广大劳动人民的视角,通过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民众的审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是年俗文化的信息载体,具有鲜明的人文价值。

二、民间造型的艺术价值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由于地域不同,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有所不同,并形成独特的艺术价值。梁平木版年画是西南民间艺术的代表,具有浓郁的巴渝文化艺术特色。

梁平木版年画在用色上,有别于其他地区的传统年画而自成一体。梁平木版年画以线为骨,平铺色块,色彩鲜艳而沉着,鲜而不俗,艳而不媚。在具体用色上,大多以红、黄、绿作为主要颜色,同时配以淡黄、粉红、浅蓝、淡紫色,间以一定的灰色补充画面,通过大面积主色确定画面的基本色调,用小色块装饰次要部分,色彩配置既有强烈的对比,又有同类色的过渡变化,使作品产生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杂乱的艺术效果。

梁平木版年画在造型上也很有特点,借鉴了我国传统木版年画中“英雄无项、美女无肩、文人如钉、武夫如弓”等造型手段,人物造型夸张,朴实敦厚,身体短粗,重心向下,显得粗壮结实、稳健彪悍。人物面部造型别具特色,一般武将夸大头部,突出五官,两眼相对,炯炯有神,鼻子形似纺锤,具有一定的分量,同时在面部周围装饰一些小图案,突出面部的特征。梁平木版年画的这种造型手法能够增添画面的喜庆气氛,象征新年的安定祥和,反映了梁平民间艺人独特的审美观念。

三、文化遗产的研究价值

梁平木版年画作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艺术特色,反映了梁平民众在民俗生活中形成的审美理想和道德观念,蕴藏着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这些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积淀而成的民族文化基因,是民族的心理结构、气质情感及价值观念等内在的群体意识,是民族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对研究我国巴渝民风民俗及民众信仰与理想等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在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的当下,具有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每一个民族无法回避的现实。当下,传统的民风民俗已被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文化取代,梁平木版年画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挖掘、发展与传承木版年画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将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等文化信息传递下去。

结语

梁平木版年画表现手法夸张浪漫,造型古朴浑厚,人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古雅,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吉祥图案等为题材,表达人们驱邪纳福的美好愿望,是年俗文化的综合体现和表达,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当我们跟随时代的脚步,站在全球化的立场,立足文化遗产的视野,重新审视梁平木版年画的当代价值,将会有一个全新的价值判断。

注释:

*本文为重庆文理学院科研项目《梁平木版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的研究内容。

【隋春艳,重庆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