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线条构筑的艺术世界——公共雕塑开放性空间之探索

2022-06-08

文/ 苏阿香

【摘要】空间,是艺术领域内一个古老的话题。西方传统雕塑的传统材料:石头、木料在艺术家们手中的反复演绎,造就了艺术发展史中雕塑作品就应该是“可触、可感”的绝对主流。然而,随着时代思想与环境的变化,加之“少即是多”理念之影响,现当代语境中的雕塑艺术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迫切需要一种“破局”。这个“破局”,更多地体现在对虚无空间感的创造上。轻盈的线条替代了厚重的天然材料,随之而来的是一片有着强烈生命力的情感空间。这种生命力,无法触及,却最是打动人心。又或许,材料的运用只是一种选择,一条有关艺术家用何种方式传达话语、释放空间、反思心灵的新路。本文选取了几位当代艺术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试图用这种独特的方式、独特的雕塑语言——线条来演绎无穷无尽的空间感。

【关键词】空间;雕塑;线条;磁;自由

很多时候,人们谈论起公共艺术之雕塑作品,想得更多的似乎是作品体量所传达给大家的震撼力、空间感。这种空间,它不由分说嵌入了另一个空间——我们周遭的生活环境——传统的力量太过强大。这样一种嵌入,不容我们思索,就这样落入大家的视野。西方的雕塑艺术传统深厚,对于作品体量感的固执坚守正如希腊人对神的敬重一般,而这一点,似乎已被新的审美标准所替代。在形态与价值上,离我们更近的现当代艺术更像是一个“否定—再否定”的变革过程。但这对于雕塑艺术的发展来说,未免不是一件好事。新的美学观、价值观都已构成对传统价值体系的冲击,也为艺术继往创新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与此同时,一系列文明阶层自身的的暗区和现代文明病,则在一种颠倒的意义上为艺术的自我否定造就了心灵上的需要。

艺术,是一个太大的话题,但无论怎样,它应该是关乎有质量的生存,因此更应该是对心灵的关照。在20 世纪如此,当代也甚为如此。而心灵之关照,是需要我们以心观心,将自己放置到这片虚无的空间中去,感知一切可以感知到的力量。

在绝大多数时间内,线条或者说线条营造的空间感是笔者偏爱的创作手法。在书法的书写过程中,我们就曾得到过中国传统笔墨间线条的流走、穿凿、构建的启示。它们直来直往,可以拉伸出一张繁复的网,曲折迂回,勾画出心结和情愫。有时候,它们柔韧地纠缠,好像势必要达到某种目的,也有时在那互不相容的对抗中两败俱伤。

笔者对线条的空间情有独钟,也有一部分缘于20 世纪拉美女艺术家基果·戈尔德施米特。她的代表作《网》系列,无论你从哪个角度来观看,都是完整的、无穷的,室内的雕塑空间被密如繁星的钢线运用到了极限。如果说空间感是她创作的灵魂,那么线条则是用来构筑灵魂的骨架。也正是这些自由的线条构建出了一种空间自由性,一种时间的漫游感。也道出了她关乎自然的,生生不息的主题。美国艺术家肯尼思·斯内尔森的线性作品则充满了刚与柔的均衡。一段段钢管通过柔韧的钢索连接,形成一组轻盈跳跃的音符,在空中散漫、飞舞。传统的“画里”“画外”“架上”“架下”在这里顿时失去了界限。这些钢条、金属线的巧妙结合,往往只有当作者拧完最后一只螺丝钉时,你方能感受到艺术之手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2007 年,笔者用《行走的房子》参加了中国美术学院的研究生作品展,由工地上拆卸下来的钢筋条通过现场用磁铁的快速粘结搭建出来的类似于建筑的式样,笔者想让它保留在一种似拆非倒、欲建又止的未完成状态中,用线形的框架表达出中国当下拆建成瘾的风气。当自己辛辛苦苦把一扎扎锈钢筋条拖到当时的展出场地——劳动路上的某家画廊时,身后传来一个工作人员失望的抱怨:又是一堆废铁。当然我不能瞬间将一堆废铁编织成心中的目标以表明立场,但那种一步步摸索、完善、证明自己的过程,除了作者还有谁能享受到呢?

此外,路易斯·布尔乔亚的《蜘蛛》堪称她成功作品的典范。它是通过骨节分明的大蜘蛛对空间自私的占领来表达母爱的。布尔乔亚的蜘蛛并不“可爱”,它们携带着母性的基因,丑陋但充满温情,长长的“手臂”,极具侵略性,固守着属于自己的那个无形的世界——没有边界,却宛若母亲的胸怀,让你心安。这样的一种侵略性,这样一种具有强大力量的细小生物躯干肢体,正是建立在线性物体对空间的占有之上的。

而当代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的作品《升华》,也呈现出了激荡人心的力量。不得不说,这是一件被闪光的灵感眷顾过的伟大创造。2007 年这件装置作品在常青画廊展出,作者设计了一条螺旋形的幽暗通道,观众在长长的黑暗甬道里摸索、踽踽前行,当你正在疑疑惑惑中混沌度日时,一道光明突然降临,如同世外桃源,路的尽头一缕孤烟从地下升腾,被锅炉吸入天顶,这神秘感来得如此真实,是他在处理空间的明暗、虚实中带给你一种窒息的冲击力。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代,日本艺术家儿玉幸子利用声音识别技术,与混合了油质的磁流体联系起来,被投影仪放大的磁流体影像会追随参与者声音的强弱起伏而形成变幻万千的形态语言,这是在用科技拓宽个人的思维维度的基础上,以其无限可能与神奇魅力来吸引观众增加与作品的互动感、参与感的。

笔者个人创作中,磁和水是两种特殊的材质。水是极具生命力的,人类把外星球中是否具备水源视作将来能否适宜人居住的重要标准。它的注入,代表一种活力,能增强作品的动感,空间亦得以流转。磁,是一种个性鲜明的材料。它的特性独一无二:南极和北极,不是相斥就是相吸。但如同风能、电力一样,它需要利用某种手段的转化才能被人理解。在磁铁和水的介入下,笔者的作品形成了一股若即若离的张力,遁于无形,却是聚集一切的源泉,通过观众的参与表现出独特的水墨线条,在线条的运动中显露出空间层次的秩序,书写出每个人不同的心路、笔迹。线条,是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的,它们造就了一个真实与虚空相衍相生的空间。

事实上,在雕塑领域,“空间”这样的概念有两层含义。它曾经是一个特定而具体的有限概念。现代的艺术家,在瓦解“空间”的古典内涵的基础上却并没有建立起任何一个标准的关于现代的空间概念。它们更能激起人们对于其自由度的追求。

英国作家毛姆曾说过,没有哪个艺术家能从一条矿脉中开采出超过限额的矿石,一旦他达到那个极限,这条矿脉就只能留待别人来开采了,尽管它的藏量依然奇迹般的同之前一样丰富。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吧!它的资源永远是取不尽、用不竭的,因为艺术家的作品就是发扬自己的个性、使之带上自我独特的沟痕和烙印,而以何种方式呈现,则是一种智慧。

天才是极为罕见的,尽管这个词在现当代越用越泛滥。如果你有机会读到布尔乔亚20世纪50 年代的日记,就会发现里面全是自我怀疑和愤懑,她甚至消极地把大部分日子都花在了床上度过。而野口勇在其一生的创作中,曾有众多的项目因不被看好而遭冷落和淘汰,有的设计还被人讥讽为“养兔场般拥挤杂乱”。考尔德在他经典的动感雕塑即将呼之欲出之际,也因把持不了那摇摆不定的创作方向而一遍遍地征求朋友们的意见……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到天才的影子,但对于艺术质朴而执着的追求,是他们的共通点。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种近乎于苦行僧般的虔诚,艺术的道路上才因此留有他们的足印。尽管时光已消逝了近百年,但从他们身上,笔者依然能获得一种冲动和力量,带着这样的决心投身于创作之中。

参考文献:

[1] [美]乔纳森·费恩伯格.一九四零年以来的艺术——艺术生存的策略[M]. 王春辰丁亚雷,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吕品昌.国外现代雕塑[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

[3] 王中. 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苏阿香,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学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