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浅析汉代陶狗造型艺术

2022-06-08

文/ 刘晓融 杨絮飞

【摘要】在厚葬盛行的汉代,陪葬品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空前繁荣,而且在种类上也丰富多彩,堪称空前绝后。在汉代,个人财富的多寡和地位的高低往往是通过拥有禽畜的多少来代表的。现实生活如此,墓葬中的陪葬品也会体现这一现象,从而动物俑在墓葬中开始普遍流行。然而,在汉代众多动物俑中,出土的陶狗数量不仅丰富,而且生动传神、别出心裁,它反映的不单单是现实生活中狗的形象,更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辉煌的美学光彩。

【关键词】:陶狗;形象;造型

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狗已经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一种动物,它也是一种精神生活的需求,其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后汉书·南蛮传》记载:在帝高辛氏的时候就有以狗头人身形象出现的盘瓠,到目前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对狗的图腾崇拜,都反映了狗在我国古代社会中乃至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汉代,不仅有众多与狗相关的文献记载,而且汉墓中出土的陶狗和画像砖(石) 中狗的形象也十分普遍,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充分说明了豢狗在汉代社会生活中十分普遍。狗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的象征体,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因素。

一、汉代人对于犬的文化认识

狗拥有锋利的牙齿、矫健的四肢、敏锐的嗅觉和听觉,成为狩猎的得力“帮手”,这对于早期以渔猎为生的人们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它忠诚、聪明机智、勇敢、善于看守门户,这些优点使得它成为人们较为喜爱的原因。

狗是原始信仰的一种载体:在自然界中,那些具有多产、大腹的动物便更能引起人们的崇拜。狗一年可生育四次左右,是典型的多产动物之一。它与人类祈求多产的愿望相吻合,这种情感正是图腾观念的追求。因此,古代人以狗作为图腾崇拜对象。河南淮阳泥泥狗的发展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灵狗”的塑造与祈子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泥泥狗身上的纹饰图样实质上都是一些通过抽象变形的生殖符号,繁衍生息就是泥泥狗内涵的核心。这种图腾崇拜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发展还是兴旺地存在着,充分说明了狗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狗又是灵魂庇护者,应劭在《风俗通》中记载:“ 杀白犬,以血题门户,正月白犬血,辟除不祥。”用陶狗来陪葬也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早在距今8000 年前的河南贾湖遗址中,公共墓地内就发现有十个葬狗坑,到仰韶文化时期,在中原地区发现了多处以狗殉葬的实例,尤其在商代不管是贵族或平民的墓葬中,殉狗几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汉代狗被制成大量的陶制品随葬墓中,尤其是东汉时期,随葬陶狗成为一种习惯。狗几乎可以称之为汉代自上而下的“时代宠儿”,汉高祖的父亲就是一个玩犬的高手,汉武帝甚至建有‘犬台宫’,《三辅黄图》载:“‘ 犬台宫,在上林苑中,去长安西二十八里’犬台宫外又建筑了‘走狗观’。”①“东汉末年灵帝更是爱得发狂,史称他于‘西园弄狗,著进贤冠带缓’。”②在四川等崖墓中,可常见狗咬耗子的画像石。墓最怕水淹,人们认为,鼠属水性,狗属土性,土能克水,这可能也是汉墓中大量出现陶狗的原因之一。

二、汉代陶狗造型艺术特色

崇尚写实是汉代陶狗造型的最主要特征:河南辉县出土的陶狗以较强的写实造型而著名,陶狗颈部微微前伸,作张口吠叫状,就连吠叫时脸颊凹陷处刻画得也十分到位。如果你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狗,就不难发现,其实发怒时的狂吠扑咬,而是面对潜在危机或警惕时,发出的吠叫,目的是为了提醒主人要提高警惕。它的双眸虽然没有刻画出瞳孔,但也丝毫未影响其传神。健壮的四肢稳稳有力地支撑着肥壮的身体,虽然没有安装基座,但整体造型却十分稳定,体现了当时高超的艺术技巧。对那种特有的本质神情的把握是那样的准确到位、塑造的是那样的活灵活现,然而手法却那样的简练与干脆,怎不叫人为其叹服啊!

夸张变形是汉代陶狗造型的主要变现手法,南阳汉代出土的陶狗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丰富、造型夸张。以一件红釉陶狗为例:陶狗做匍匐状、头左顾向上抬起、两耳向上竖立似叶形,眼睛注视远方,吠叫时露出牙齿,前肢伸直、后肢弯曲于腹侧,尾巴拖地而尾尖上翘。从头的造型来看,头的扭转角度与身体之间近似直角,定格在这一角度的造型非但没有别扭的感觉,反而加强了狗听到动静后的迅猛反映。工匠还夸张地把眼球刻绘得圆鼓外凸,强调狗发现敌情时的敏锐与警惕。在整体造型中最夸张的部分要数颈部的塑造,圆柱似的粗脖子,其筋骨刻画得却张弛有力,长长的颈部远远超过与身体的正常比例,却真实地展现了狗猛伸长脖子追踪猎物的肢体语言。陶狗的四肢塑造得特别短小,似乎是为了加强狗起身时的灵活度刻意设计的,使人不得不佩服工匠在运用比例上的高明之处。在雕塑艺术中,为了提升稳定性,对于形象的生动把握和“支点”加强是非常重视的。因此,汉代陶狗往往多蹲坐,四肢粗壮。由于对陶狗许多部位都进行了夸张变形,所以恰恰是这些感觉“怪异”的造型却把狗特有的品质表现得十分逼真。

“形神兼备”是汉代陶狗的主要艺术风貌。东汉科学家张衡曾经说过“: 画工恶画犬马而好作鬼魅,诚以事实难形而虚伪不穷也。”刘安在《淮南子·汜论训》中也说“: 今夫图工好画鬼魅而憎图狗马者何也? 鬼魅不世出,而狗马可日见也。”然而,汉代陶狗均以其形象生动、拙中寓巧而见长。“这些陶狗,有的壮若雄狮,野性未羁;有的形似猛虎,狰狞可怖;有的类同狐狸,机敏机警;有的貌似人面,活泼可爱。”③每只狗的形象,无不生动逼真,活灵活现,陶工将客观的表现与主观的再现完美地融合起来,从而塑造出神似而形异的独特艺术效果。“可见汉代审美已经达到相当高度,那些重神忘形的作品决非是造型能力不足,而是作者为达到形神统一的审美境界,而做出的必要的艺术取舍。”④这些汉代陶狗的塑造,通过用心的观察,可以发现从气质的表现上张扬其活力,这就是汉代陶塑传世之精华。它们的形象或写实或夸张,表现出不同狗的性格特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雕塑艺术的炉火纯青技艺。

陶狗在被“定格”的动作、神态,以及性格的传达中,呈现出精彩微妙的艺术特色。同时,强壮的造型以及在它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憨态的神情,赋予了陶狗拟人的神韵。这种致传神而尽精微所凝合成的艺术遗存,在中国雕塑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传移模写和夸张变形的手法、形神兼备的效果、雄浑奔放的气势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民族雕塑艺术增添了璀璨光芒,是中国雕塑史中不可多得的一页。自古以来,民间画工有“画人难画手,画树难画柳……画兽难画狗”之口诀,狗是人常见之物,个性鲜明,所以难于表现。古今有画马、画牛、画驴等专业画动物高手,却罕见画狗高手。在汉代墓葬中却有无数个造型生动传神、个性鲜明的陶狗形象,不能不说这是中国造型艺术史中的一个奇迹。

注释:

①②朱积孝.中国的狗文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4(3).

③ 刘红玉.南阳汉代陶狗的艺术魅力[J].南都学坛,2008(5).

④杨絮飞,李国新.汉画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

【刘晓融 杨絮飞,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人文茶文化学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