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基于视觉识读能力发展的小学美术图例教学策略探究——以浙美版小学一、二年级美术教材为例

2022-06-08

李建平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钱江苑校区

作者简介:李建平,男,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钱江苑校区,副校长,邮编:310 016。

图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美术教师充分利用图例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和想象活动,习得有关的美术知识和能力,提升孩子各方面的“视觉识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如何从培养学生视觉识读能力的角度去思考和运用图例,充分发挥图例在教材中的作用和意图,成为美术教学促进学生视觉识读能力发展的新命题。本文以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以下不再注明出处)教材为例.将笔者在小学一、二年级美术教学实践中采用“猜图、识图、补图、评图、说图”等策略,来进一步促进学生视觉识读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美术课堂综合效益的一些经验与同行们分享。

一、“猜图’,-—.在观察、想象中,激发学生自觉的读图意识

(一)“猜图”的目的

“猜图”就是利用图例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以“猜猜看”等形式与学生共同看图,猜测图片本身所传达的各种信息和含义,激发学生对“图例”的好奇与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

(二)“猜图”三步走

1.猜想,激活敏感观察。猜想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从图片的线条、色彩等要素进行观察,边读边猜想图中的内容或故事,猜测图片所传达的讯息。如第一册《叔叔阿姨真忙》一课中,教师出示《钢水、汗水》(图1)这张画,让学生猜—猜:画面中的叔叔们,他们是做什么工作的?

2.观察,引发自由想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获得信息,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而找到与课本图例所描绘的景象相匹配的材料,引发自由想象。如《钢水、汗水》,在“猜想”环节中,当大部分学生都是根据图片中传达的信息说出各自不同的猜想结果时,教师应以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自由想象。如,这位叔叔的服装是怎样的?表情是怎样的?动作是怎样的?他身上有什么?他周围环境是怎样的?等等。

3.表达,促进思维发展。经过前面对图例的猜测、想象,学生就会开始注意寻找解图思路和方法,此刻应给学生创设用自己语言描述图意情境的机会。根据前面“猜想”和“观察”的情况,教师公布答案是钢铁工人,猜中的同学就会有成就感。然后教师给大家提出作业要求:“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请同学们画—画你身边的叔叔或阿姨;并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你的叔叔或阿姨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工作时的样子是怎么样的?他们的工作环境会怎么样?会用到哪些工具?等等。”

(三)“猜图”注意事项

“猜图”的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对图例的兴趣。一、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表达能力却跟不上。因此,在刚开始的训练中,不应限制学生的猜想表达形式,只要能让孩子尽情畅想、畅所欲言即可。

二、“识图”——在指导、训练中,培养学生基本的识图能力

(一)“识图”的目的

“识图”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觉地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图例中的色彩、线条、构图(人、物和风景)等画面组成要素进行观察、感受与解释。让学生通过有序观察,掌握基本的读图方法,以形成基本的识图能力。

(二)“识图”二环节

1.有序观察。让学生从单图观察逐步转向多图观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有梯度的指导。以单图观察为例.首先,应当提示学生按照“先整体、后细节”的顺序进行:第一步,这是什么地方;第二步,画中有谁,或是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第三步,重点是什么。接着,要提示学生抓住事物特点,按定顺序进行观察。例如,由景到人、由静到动等,分主次地看。以第一册《我的老师》一课(图2)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画面中白发苍苍的老教师、黑板、讲台,再观察老教师的表情、动作和衣着打扮。最后,请学生找一找画面中的色彩:将读图和题目结合在一起,人物、黑板和讲台这三者构成了画面的最佳视觉效果;教师的白发、身上衣服的灰色和黑板的黑色三者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无色的色彩效果。

多图观察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画面主要内容是什么,作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等等。以第一册《卷纸动物》一课为例。教师连续出示了5张制作步骤示范图,并指导学生观察。这时,应当告诉学生这是制作螃蟹的步骤图,同时,要让学生观察讨论每—步干什么、每步之间的先后顺序是否可以互换等问题。例如,第—步与第二步互换不影响制作螃蟹,但是第二步与第三步就不可以互换。(图3)这种观察讨论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地识读步骤图的能力。 2.合理想象。学生看懂画面、理解画面含义还不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地联想开去。

(1)想画面内容。观察事物是根据画面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活动,所以,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画面,并依据画面展开各种丰富的想象。例如,在上第—册《巧用碎纸片》一课时,教师随意撕下一张碎纸片,让学生拿在手中玩一玩,提示他们改变不同的方向仔细观察,同时思考:这张碎纸片可以添画出哪些形象?(图4)教师可以先示范添画—个,然后让学生来添画。最后,通过欣赏一些学生的添画作品,进—步启发思维。(图5)

(2)想图外之意。学生对画面的认知不仅要立足于画面,还要高于画面;不能满足于客观描述,还要根据画面内容展开联想;要搞清楚图的主题思想,并据此生发开去。所以,教师可以抓住画面细节,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例如,第一册《画家笔下的童话》一课中有一幅作品《梨子提琴》,教师可运用—连串的提问启发学生。如:①你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周围的环境怎样?②请说说画面中有哪些颜色?这些颜色在画面中有哪些变化?③请同学们来模仿画面中动物的表情和动作。为什么它们有这样的表情和动作呢?④看了这幅作品,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图6)同时,教师应当注意,在问题情境中允许学生插话,简单地表达感受。实践证明,想象过程中,学生因思维的敏捷和活跃所产生的成就感,远远超过图片本身所带来的愉悦感,这正是识图的乐趣和价值所在。

(三)“识图”注意事项

在引导学生“识图”过程中,要注意全面、细致与正确。只有看得全面,才能对图和文本认识得完整;只有看得细致,才能对图和文本认识得具体;只有看的顺序正确,才能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指导孩子们看图例时,还要提醒他们注意图例下方的文字注解,以保证对画面内容的准确把握和想象的合理性。

三、“补图”——在重组互动中,拓展学生广泛的“审美视阈”

(一)“补图”的目的

“补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图进行“填、改、添”,使他们在图文互动的读图过程中,产生一种有别于单独“读图”的全新的“意”,从而更完整地领略故事、感受人物、体会内涵;继而发现不同文本之间和图与图之间的关联性,或是发现文本在图中的空白点,激发更深入的探究;甚至能根据连续画面缺少的情境,在缺少的连续画面中进行创造或设计。

(二)“补图”三方式

1.填图。填图就是对图例的“填画”。如,在第二册第1课《五彩烟花》中,教师在示范了烟花的创作技法之后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在画面中体现自己的烟花又高又大?”待学生讨论结束,再出示事先画好的烟花图片,让学生添画景物。(图7,图8)

2.改图。改图指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表达的需要对图进行适当的修改。以第二册第17课《大牛和小牛》为例,在学生掌握了牛的画法和特征之后,教师出示学生的作品(图9、图10),并提问:你觉得作品中老牛和小牛的关系怎样?怎样能够表现出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通过问题讨论后,总结出可以通过“神情、动态、环境”等因素表现出亲密关系的结论,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改画。(图11、图12)

3.添图。添图指的是在图例上进行自由、合理的添画。如,第二册第12课《手指印画》,利用手指的印纹,通过联想添画表现各种不同的形象。在指导如何添画环节,教师出示图13,讲解如何由画一个指印延伸到画多个指印。教师先示范,画出一个指印,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用简单的线条添画,使整幅画构图完整。(图14)

(三)“补图”注意事项

“补图”的关键是怎样引导学生“补”。因此,在引导学生“补图”时,教师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1.“补”的指向要明确。“补”不是随心所欲的添加,而是在教学目标指引下的补充和完善。

2.“补”的核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要能通过“补图”体现出学生的思维创新。

四、“评图”——在批判、鉴赏中,开发学生多元的“视觉表征”

视觉表征主要指“形状、色彩、肌理、点、线、面”等因素的关联,以及对“和谐、对称、均衡和节奏”等结构关系的处理。两者凭借“空间、方向和张力”等一系列关系而有机结合起来,构成“有意味的形式”。美术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图例的鉴赏、评价,努力构建自己心中的“有意味的形式”。

(一)“评图”的目的

图例虽然是精心选择或设计的,但在运用和研究过程中,有时难免也会出现有争议的情况。教师应当指导学生鉴赏、评价图例本身是否有缺陷。如,图例的色彩、构图、线条、主题等是否合适,是否有更合适的图例可供选择,等等。这样的鉴赏、评价有助于学生开发多元的“视觉表征”,构建自己心中丰富的“有意味的形式”。

(二)“评图”三要素

1.从色彩评。即从图例色彩的饱和度、明度等要素进行评价。如,第一册第19课《心中的太阳》所选择的图例中有—幅作品比较粗糙,(图15)该图“色彩不够饱和,太阳形象也没有特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太阳光芒是否可以更漂亮?”“表情是否可以更丰富?”“人物造型过于简单了吗?”“色彩还可以更丰富吗?”“涂色是否粗糙?”等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2.依构图评。即针对图例整体构图方面进行评价。如第二册第8课《美丽的盘子》,第17页有一幅学生作品为不对称构图(图16),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容易使学生混淆构图概念,这时就需要教师的特别指导和讲解。为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你觉得这幅图与其他盘子的构图有什么区别?你喜欢吗?通过对这样的构图的评价、讨论,让学生了解“构图中的空白有时也是一种美”。

3.据主题评。即看图例主题与教学目标之间是否吻合,对应。如,第一册第10课《纸袋玩偶》(图17),教学要求是“学习设计制作有趣的纸袋玩偶”。但是,教材中的示范图大量选用了信封的图片,而并没有用生活中常见的纸袋。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信封究竟是不是纸袋”展开评论,了解纸袋的多样性,以消除学生心中可能存在的疑虑。

(三)“评图”注意事项

1.评图不能拘泥于一些不相干的因素,如,印刷质量或其他不太重要的细节。教师可以采用分析对比的方式,就像在做“大家来找茬儿”游戏一样,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这样,学生既学得轻松,也能更好地理解。.

2.在评图环节中,教师的指引非常重要,因为低年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还不够强。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评图时要循序渐进,因势利导;还要有耐心,允许学生在评图初期犯错。

五、“说图”——在综合表达中,促进学生整体的情感体验

(一)“说图”的目的

说图,是让学生把心中关于图例的各种认识、理解、判断和疑问通过自由讲述、复述、表演等综合表现形式更加直观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在课堂情境中更加投入;同时,也能调动那些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说图”二途径

1.给图例配音。“给图例配音”就是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表现的内容,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感受。如,第二册《画画亲近的人》,教师先出示一幅中国画《悄悄话》(图18),学生通过自主观察,能说出画面所表现的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表现的内容,联系各自的生活经验发表感受,说说自己和亲近的人之间发生的生活故事。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剧本,即兴演出。(图19、图20)

2.依图例复述。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依照图例进行复述,复述的内容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第—册《画家笔下的童话》一课中有一幅插画《月长廊下》(图21),画面中,蓝色的夜晚很宁静。教师可以请学生先仔细观察这张插画,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画面中两个主角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图22)

(三)“说图”注意事项

“说图”更倾向于学生对想象内容的直观表达。这里的“表达”是一种综合体验过程,因此,在学生“说图”时,教师应当引导他们不必拘泥于小节,而要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这有助于提高学生情感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在策略实施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尽管年龄小,但是视觉识读却是全方位的。教师在教学时,应运用适宜于儿童和教学实际的方法,并采用必要手段启发和帮助学生。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1.课前调查要布置。教师应当在课前布置学生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查阅资料法等对某些图例做一番调查了解。如,教学《民间玩具》这一课,先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找一找民间玩具的图片,了解中国传统民间玩具有哪些;再请学生将家里的玩具带到课堂上,在课的开始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2.小组讨论要充分。分小组对课文图例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进行的讨论要充分展开、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提升。例如,在《奇特的梦》一课中,关于《冬日梦》画面中梦境分析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可以让学生先各自欣赏,然后小组讨论,说一说各自的感受,再说一说作者的梦想是表达什么内容的。

3.图物感知要并举。一般而言,图例没有实物那么直观,因此,在上有些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图例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图例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神奇的大公鸡》一课中,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比较图片中的鸡和真实鸡的区别,从而对鸡的结构、鸡的腿和爪子等较难画的部位能有更准确的理解。

4.角色表演重参与。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中,以提高他们对图例的感性认识。如,《动物音乐会》是一堂美术综合课,教师可以让学生穿着自己做的衣服,在音乐声中模拟动物的动作,了解动物的习性,揣摩动物的心理活动,通过唱、跳、讲故事等形式,尽情地表现它们的一举—动。

5.综合感知要和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类感知方法,或是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学生获得综合的感知。以《春天》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带领学生来到自然中,让他们呼吸春天的气息、观察嫩绿的小草、听小鸟的欢叫、闻泥土的气息,让学生模仿风吹时柳树飞扬的姿态,等等,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动觉等,将各种感受融合在一起,使身心与自然的规律达到和谐—致。

参考文献:

[1]计宇.当阅读教学遭遇“读图时代”[J]小学美术教学,2009(4):35-36.

[2]曹建召,吴寿先,从读图时代看图画书的课程论意义[J],美术教学通讯,2008(12):33-34.

[2]钱初熹,迎接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4.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