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浅谈中国画的审美价值与画幅尺寸

2022-06-08

TEXT 李大庆

当代书画为了适应展厅时代,书画家为了追求视觉冲击力,为了吸引观众和评委的注意,顺应展厅审美的需要,参展的作品一再地增大尺幅形式。认为唯有大才足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唯有大才能显示自己的实力,唯有大才会使人注意,才能入选展览和获奖。

多元的社会价值观产生多元的审美观,人们的审美趣味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美术作品既可以远“看”,也可以近“品”,谁也替代不了谁。其中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都力求以个性化的形式存在,通过“看”和“品”使作品的感染力发挥出来,进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

历史上经典的大幅作品为数不少。永乐宫三清殿壁画,巧妙运用寓变化于统一、寓动于静的构图方法,组成宏大壮阔的构图。人物大于真人,气氛森严,神情肃穆,那大型仪仗朝拜阵容的壮观,光是大就足以使人敬畏,且不说极富变化的人物神情面貌,圆浑有力、豪放洒脱的线条,辉煌灿烂的色彩效果。这使永乐宫壁画不仅成为我国绘画史上一件重要作品,而且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巨制。

同样为壁画粉本的《八十七神仙卷》,(虽然这是一幅宽30 厘米,长292 厘米的佚名画卷,在今天看来算是一件尺幅小的画。)画面的八十七位神仙像是从天而降,列队行进,那丰盈而优美的体态,带着生命气息而富有韵律、有条理的线条,令人叹为观止。这是寓经典于大幅之中的产物。再看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宽25.5 厘米,长525 厘米,在今天看来也不算大画。)九百多年来使多少画家为之倾倒,首先是它宏伟的规模和巨大的容量,非常丰富真实地描绘了封建社会都市生活。对世俗生活的描写详细、复杂、生动而具体,连细小的情节都没有忽视,显示了画家细致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能力。巨大的容量使《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优秀的艺术品,也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史的重要的形象资料。如果没有这巨大的容量,画家的才情就缺乏施展的天地。假如张择端只用一个或几个场面来表现清明扫墓时汴河的热闹场面,而不去描写节日市俗生活,汴梁的繁荣盛况就不可能生动揭示,张择端也不会有如此伟大的艺术成就。与此同时,与大画相匹配的画家的技巧,能驾驭大场景的画家的气魄、情怀、修养、造诣也是产生伟大不朽的作品的因素。《清明上河图》中对各种人物的精神状态精确细致的描写,对众多的人群和丰富的景物组织得既有变化又很自然;段落分明,又互有联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切合生活的真实,并具有完美的虚实、动静、繁简变化,艺术技巧的高超确实是空前的。所以《清明上河图》无论从内容到艺术成就都是极为宝贵的。

张择端的能量正是凭借巨大的容量而得以最完美的发挥,没有《清明上河图》就没有张择端在美术史上辉煌的地位,这是寓经典于规模宏伟之中的产物。而同为风俗画,南宋画家朱锐的《雪涧盘车图》、刘松年的《茗园赌市》、苏汉臣的《戏婴图》、李嵩的《岁朝图》,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又怎么能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相比?有尺幅巨大而成为经典的作品,也有尺幅巨大但极平庸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在当代是何其的多。同时也有寸纸尺缣而成为经典的作品,可以说小幅绘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优秀传统,宋代画院画家们画在小小纨扇和灯片上的花鸟作品绝不比五代西蜀的那些大结构的花鸟画逊色,在精工艳丽和细腻生动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谁会因其尺幅小而否定其审美价值?宏幅巨构的壮阔雄浑能给人以美感,尺幅小品的精致优雅也同样能给人以美感。犹如交响乐固然荡气回肠,而短曲小调也别有风味。北宋的山水画,一派表现北方雄浑的大山大水,如李成、范宽。另一派表现江南山水明秀的景色,如董源、巨然。他们都以重峦叠嶂式的繁复大构图征服人心。南宋的山水画,选择大自然中最优美的一角,把复杂的景物加以概括,用精练的笔墨提炼形象,“边角之景”的小构图,简约、空灵、深远的格局也是趣味无穷,把观赏者引入诗一般的境界。

当代“宏幅巨构”的蔚然成风,一方面使绘画贴近了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审美功能,另一方面,却又使一些大幅作品变得匠气、拘谨、空洞。其实,艺术质量的高下优劣,作品的内涵、品位及流露出来的气象与尺寸没有很大关系,画幅不在大小,有时小画更能见平常心,平常心也更能见性情,更能自然地流露出心境。小画可以不事雕琢,画家可以进入一种神闲气定的状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的画幅更便于画家以轻松的心态抒发性情,以平和的心态进行笔墨探索。历代大师中有不少人都在小幅作品中倾注了精力,投入了情感,创作了大量影响深远的佳作。大画和小画,都有自己的笔墨构成,齐白石的花卉草虫册页相比潘天寿的巨幅花鸟,也是人见人爱,他们之间并无孰高孰低之分。

有画家说:“大画看势,小画看笔。”气势有大小,笔墨分强弱,大画以气势胜,就难以顾及笔墨的精到,而小画尽可以在笔精墨妙上面面俱到,而不必去苛求只有大幅才具有的气势。中国画讲修养、讲笔墨、讲性灵,这些都更容易在尺幅小品中得到体现,因此画小幅作品可以提高画家的笔性,可以涵养画家的性灵,可以放松画家的心情,也就是说它能帮助一个中国画家完善自己。但是,道理明白的做起来未必如意如愿。一个画家的才能不可能周全,优点同时也是缺点,缺点也可以转化成为优势。有的画家善于巨构,有的画家善于盈尺小品,个性气质使然。王翚的大幅作品往往过分追求周到而过于繁缛,产生琐碎感,但其水墨简笔却有相当洒脱的风姿。石涛的册页极为精彩,大幅作品就有点力不从心了,他四尺以上的作品少见有出类拔萃的。

也有大幅小品都能兼善的画家。梅清的大幅巨幛,豪放中体现精致,为笔力气势所吞;小景精致中不失豪放,所以他的众多的册页,空灵而有着扎实的笔墨。梅清的画变化多端,这有赖于他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八大山人豪放、壮阔的笔墨,无论放在大幅还是小品上,都能感受到淋漓痛快的情绪宣泄,在内容形式上已臻于高度统一。八大山人的画,小到册页中只一支水仙,一松一柳,两片兰叶,数根荷梗。大到《荷花图》《快雪时晴图轴》都空灵流动、简约含蓄,都是其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只要能容笔墨去表现,不管大小,都是动感情发一腔孤愤之处。再看看现代国画大师潘天寿,他的巨幅作品独到之处是用大笔墨去放大小作品,丈二或更大的尺幅,内容相当简单,或山石、涧水、野花、山竹、杂草,或雄鹰,或苍松。常常是用线勾出的巨石用赭色平涂,加上饱满浓湿的苔点,画得极有气势,大而不空,简而实在。他的笔墨非常耐看,用线经得起推敲且得力于书法。他的气势是出于笔的强大的支撑力和笔与色墨之间构成块面的合理分布,置磅礴大气于空灵中。潘天寿曾对学生说:画不在大小,大小都是一个宇宙天地,一个豆腐块大小的纸也是一个宇宙,就如一方小印章也是一个完整的天地一样。主要在于如何在这个天地中布局、表现气势,如何把握整体、小中见大,如何体现出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的内涵。

当今画坛盛行画大画,且越画越大。下工夫画画,应该予以肯定。如画家的技巧、修养不够,造诣不深,工夫下得再大,磨了几月甚至几年工夫画了一幅大画,虽有画面效果,或许能参展获奖,但自身艺术水平没有多大长进,终究不会有大的成就。现在不少画家的创作靠的是制作功夫,一般多出于画面视觉效果考虑用笔问题,往往是创作前先依据照片画严谨的草稿,再剪裁、加工成初稿,然后依初稿勾描物象,然后开始动笔一层一层地“做”,一点一点地放大,或渲染或积染,再加上综合处理,达到既定的整体画面效果,然而画虽大却少有大笔头,中国画强调的见笔见墨很难做到。有的作品技法上写意了,而本质的东西没有写意,只徒有形式。

中国古代绘画已经说明,画的好坏不在大小,在于能否经营出高品位,强调作品的意趣。绘画作品的大小,并不和艺术水平的高低等同,大而无笔墨,大而无内涵的巨幅根本无法与精彩雅致的小品相比。艺术的标准只有优劣而没有大小,优秀的作品是不论尺幅大小的,“宏幅巨构”和“寸纸尺缣”都能经典。

【李大庆,陕西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