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韶关古民居建筑雕刻艺术的特点及文化蕴涵

2022-06-08

TEXT 张春华

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构件上的木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等。砖雕被广泛地用于建筑门楼、门罩、影壁、墙体的部位装饰。此外,木雕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在建筑装饰领域里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展。我国传统建筑木雕艺术在木雕构件和建筑装饰上紧密结合,在雕饰风格和技艺上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传统的木构架在用原木制造的过程中大都进行了美化,以便在满足结构支撑的力学功能基础上起到装饰的作用。其中无论是建筑外檐还是内檐,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雕刻的高超技艺。

韶关古民居雕刻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深浅浮雕、镂空雕、透雕等,它们不论是在手法还是在风格上都不仅反映了粤北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传统的地域特征、反映了广东地区特殊的地方风格和雕刻艺术的独特装饰效果,还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雕刻的博大精深,具有以下特点:

一、反映了风水意识对韶关古村落民居建筑雕刻艺术的影响

《辞海》对风水的定义是:“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古村人深谙“顺应天道,以自然为本”之道,在村落规划中,不仅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把大地本身看成是一个富有灵性的有机体,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从中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精神[1]。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建筑物从选址、建村、盖房到各种图案雕刻的完成,无不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古人建村选址,特别讲究建筑在空间格局上与外在自然地形相契合。古人对村落环境的要求是:前有朝山,后倚来龙,有形如狮象,龟蛇山收水口,村前河流玉带环绕。

道家也主张“重返自然,返璞归真”,强调自然的美好和内在的法则、功利,因而满足其哲学观念和美学思想的建筑在形式上必然是曲折多变、自由活泼的。

韶关古村落民居雕刻尊崇自然,这也充分反映了人们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这些雕刻中莲花与海水图案即表达了一种“万物有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龙、凤、麒麟、鱼、人物、花饰等图案让人、建筑、自然和谐地相处于同一空间中。在封建时代,“龙”是帝王的象征,《辞源》说:“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辞海》说:“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韶关南雄新田村民居天井中龙头石雕(圆雕)造型逼真,古朴大方。反映了天地、人、神和平共处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另外,还有在恩村世科祠大门外两边的抱鼓石的正立面、侧立面及上部都有生动传神的石雕,正立面雕刻的是5 个几何花卉图案,侧立面雕刻有几何云纹图案,上部各雕有一个代表吉祥平安驱魔辟邪的狮虎瑞兽,造型朴实大方。“狮与虎将,亦称百兽之王,是权力与威严的象征。还有镇宅驱邪之义。……狮子的威慑作用,还用来镇木、镇水。”[2]

二、反映了儒道文化观念对韶关古村落民居建筑雕刻艺术的影响

1.忠孝文化观念的体现

民居雕刻除了反映风水意识外,还体现了封建社会里儒家强调的“遵礼法,重礼教”、“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忠孝,廉洁”的思想。忠孝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亘古不变的主题。它蕴含丰富的诗书文化和深厚的道德内涵。中国古代“24 孝”里“弃官奉亲”故事讲述了荥阳中牟人潘岳弃官孝母的故事,有诗云:“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此外,韶关南雄鱼鲜村先祖堂正大门上方匾额上写着“驷马荣登”四个大字,正大门背面上方匾额上写着“槐荫云礽”四个大字。“槐”是指王姓的祖先,“荫”指庇护,封建社会子孙因为先世有功勋而推恩得赐官爵、封赏或免罪称作“荫”。随书柳述传:“少以父荫,为太子亲卫。”“云”:有;“礽”:福。“槐荫云礽”的意思就是,王姓的祖先护佑着子子孙孙有福气。

在隘子镇满堂村的始兴满堂大围,楼内柱、梁、坊、门均上油漆,雕梁画栋,装饰华丽。

雕饰彩绘常用人们熟知的人物花鸟图案来表现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习俗等题材,借此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这也反映了粤北客家人儒家传统的审美取向,是韶州浓厚的文化氛围的体现。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表现“忠”、“效”、“节”、“义”的题材,如“郭巨埋儿”、“鹿乳奉亲”、“苏武牧羊”、“岳母刺字”、“桃园三结义”等;由于受道教神仙之说影响,追求长生不老、福禄富贵、多子多孙的题材有:“寿比南山”、“连年有余”、“五福拜寿”、“五谷丰登”等。“百寿图”则表达了人们追求长寿的心愿。

2. 尊师重教思想的体现

“尊师重教”出自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礼记·学记》,乐正克,姓乐正,名克,战国时鲁国人,思孟学派的重要人物。尊师重教是一种文化,是一个优秀民族的优秀品质。溪塘水东“状元第”上的雕刻是传统寓意纹样,象征功名和高官厚禄。“金榜题名时”为旧时儒生所求。古代长辈期望孩子长大有出息,科举成功,高中状元。

韶关南雄新田村爱敬堂照壁匾额上阳刻着“世德流芳”四个行楷大字,匾额上还刻着龙头图案,左侧门上阳刻着石匾“登云”,右侧门上阳刻着石匾“步月”。爱敬堂前石刻对联上写道:“粤东不乏良才,观太长孙子,轶后超前卓荦无殊骥北;岭南亦多望族,仰户部门楣,连科及第,声明尤重陇西。”这幅对联反映了人们重视科举、重视教育的儒道思想。

三、多元文化对韶关古村落民居建筑雕刻艺术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三次大迁移造就了目前韶关很多古村落的形成。所以韶关古村落深受中原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受到湘楚文化、岭南文化和赣文化的影响,韶关古村落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征。在民居雕刻造型艺术上表现出多种文化的痕迹。鱼鲜村先祖堂横门梁上的双龙戏珠木雕,采用满布式布局,层次分明,形象逼真,雕刻层次丰富,显示出华丽饱满的风格。它既承继了古中原建筑装饰文化的精髓,结合北方庭院建筑装饰特色,又适应南方多雨潮湿的气候及地理特征,是明清建筑艺术的完美体现。

四、形式与内容相统一,雕刻手法多样,花纹与雕饰也颇具特色

韶关古村落建筑雕刻深浅浮雕形式多样,镂空雕层次分明,错落有致,透雕玲珑剔透(图1),形象造型古朴优美,刀法纯熟洗练,线条流畅自然,讲究曲线美,富有动律感。如韶关南雄市溪塘村民居建筑上刻花镂草、花鸟鱼虫,无不栩栩如生。镂空雕《凤雏麟子》(图2)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南雄市黄坑镇溪塘村水西温氏宗祠大门骑梁上的木雕、水东德兴遗庆厅大门的戏文故事石雕及遗庆厅泥塑系列作品施刀的功力、线与面的处理以及各种造型手段的变化,都做到了服从主题内容的需要,使意、形、刀有机地融为一体。同时灵活运用冲、划、切、刮等刀法和浮雕、透雕等表现方式,以及具有丰富内涵的东方艺术语言,在造型的疏密虚实、方圆顿挫、粗细长短的交织、变奏中,表现精巧入微、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使作品产生音乐般的韵律和感染力。

五、雕刻部位遍及室内各个建筑及装饰构件及室内陈设

韶关古村落民居雕刻主要出现在室内,特别是内檐的梁架、天花澡井、花罩、屏风,以及外檐的额枋、雀替、撑拱、门牖、垂花、斗拱、匾额等各个构件上,它们可以与室内传统家具一起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小坑镇曹角湾村民居建筑窗式上的透雕《八仙过海》造型优美,玲珑剔透。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江南第一世家”——恩村有着门楼祠堂、石板街巷,其梁柱檐珩、窗门框棂独具特色,尤其是祠堂及民居内精美的雕刻和乡俗遗韵都显示出了蒙氏家族昔日的兴盛。恩村昆寿公祠额枋和外檐廊柱上雀替、斗拱的回纹卷草浮雕配以彩绘造型稚拙,装饰典雅。世科祠正面额枋上的双龙戏珠和麒麟送福的木雕,两条龙对称状地翘首在左右两边,呈行龙姿态,栩栩如生。火珠在中间,显示出活泼生动的气势。龙是中国最大的神物,古人认为它是最高的祥瑞,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称为百兽之尊。龙纹原是表示神威和力量的象征,在封建社会里,被作为“帝德”和“天威”的标志[3]。双龙戏珠是一种吉祥喜庆的象征。

六、雕刻构图饱满,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感人

韶关古民居建筑上的雕刻形式上或追求简洁生动、抽象概阔,或追求细腻缜密、形象精巧,总之是采用图案的构成法则和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丰富的装饰造型、图案及雕饰题材。如溪塘村建筑构件雀替上的木雕“龙凤呈祥”中凤的造型朴实饱满,显示了非凡的气派。鱼鲜村先祖堂门前抱鼓石正面石刻人物造型丰富而又洗练,朴实而又高雅,使人百看不厌、趣味无穷。乐昌应山户昌山村大门横门梁上的戏文故事木雕,人物造型古朴大方,简洁生动,人物维妙维效,故事情景动人。而应山另一民居中横门梁上的精雕细刻,追求细腻缜密形象精巧,密密麻麻雕刻了众多动作各异的动物花鸟形态,画面构图饱满,形象生动雕刻技艺令人叹服。

七、韶关古村落民居建筑雕刻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韶关古民居的先民们采用象形、会意、谐音、借喻、比拟等手法,凭借艺术语言来寄托对于幸福、美好、富庶、吉祥的向往和追求。他们把地方文化、宗教信仰及美好心愿都反映在民居装饰的各种雕刻造型中,寓意深刻。在建筑雕饰的题材内容上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北宋时期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对雕刻的很多技法作了明确的定制。人们在额枋、方框、挂耳和挂落等处多用八仙、寿星、戏文故事、宗教传说、人物和云纹、腾龙、如意卷草等图案表达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心愿,体现雕刻的高超技艺和民族风格。由于佛教的传入,民居建筑木雕题材又增加了菩萨、罗汉、佛经故事、法轮、宝塔等新的内容。由于受东阳木雕、徽州木雕特别是受潮州木雕的影响,粤北民居建筑上也大量运用各种题材的雕刻技艺。人物题材主要有古代戏文故事、历史传说故事、民间风俗场景三大种类题材,如天仙送子、状元出巡、八仙过海等。溪塘水东“辉秀第”民居门楣上的“状元第”和“百寿图”石雕惟妙惟肖。鱼鲜村先祖堂内两个石鼓的正面与侧面分别雕刻着历史人物戏文故事。韶关南雄百顺镇黄屋城村的砖雕墙上雕刻大卷草折枝花等浮雕图案、黄氏宗祠祠堂内的砖雕“万”字图案花纹组合、黄屋城南大门上方用青砖雕成的“义路礼门”四个大字,都说明了民居雕刻的题材之广泛和内容之丰富。“义路礼门”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因为“义”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是目的本身, 所以孟子反对以“利”为终极目的[4]。

此外雕刻题材还有用于驱恶避邪的图腾造型,代表吉祥的祥禽瑞兽,如:龙、虎、狮、鹿、象、猴、兔、羊、鲤鱼、鸳鸯、鹌鹑、蝙蝠、蝴蝶、鹤、凤、燕等;另外还有代表吉祥的植物,如莲、槐、桃、桂、柿、牡丹、菊花、荷花、梅花、竹、芙蓉等;秦琼、尉迟恭、八仙、麻姑、财神等神话人物。祥禽瑞兽以龙凤最多。恩村的昆寿公祠额枋上双凤朝阳的木雕、恩村世科祠额枋上及仁化县石塘镇石塘村李氏宗祠大门横梁上的二龙戏珠木雕也都是吉祥的象征。而瑞兽则以双狮、麒麟、二龙戏珠、三羊开泰、鹿、兔、龟、鱼居多,此外,还与花草禽鸟配合,生气盎然,丰富而生动。南雄市乌迳镇新田村的石雕麒麟造型生动,栩栩如生。溪塘村水东常德堂抱鼓石侧面的石雕麒麟形象生动。麒麟是吉祥神兽,主太平、长寿。民间有麒麟送子之说,麒麟有龙头、马身、鱼鳞,是凶猛的瑞兽,且护主心特别强,有招财纳福、镇宅辟邪的作用。所以,人们喜欢在祠堂大门上雕刻麒麟以招财纳福、镇宅辟邪。世科祠大门匾额上方雕有一对宗彝,宗彝是一种祭祀礼器中绘的虎彛,相传是一种智兽,是忠孝的象征。(图2)《凤雏麟子》就是比喻贵族子孙或称誉佳子弟。

位于韶关小坑镇的曹角湾古村落祠堂和书院大门的横门梁最具特色,均雕琢古朴,技术精湛,龙飞凤舞,格外传神。下书房横门梁上的浮雕造型里,有“天上喜鹊、地下獾的纹图”,寓意“欢天喜地”;有“喜鹊面对古钱的纹图”,寓意“喜在眼前”;有“喜鹊(鹭鸶)站在石上与莲花和几棵芦苇组成的纹图”,即“喜得连科”也作“一路连科”,寓意考场接连登科,事业非常顺达。这里“鹭”与“路”同音,“莲”与“连”同音,芦苇之“芦”与“路”谐音,“荷”与“科”谐音,芦苇生长,常是棵棵连成一片,故谐音“连科”取意。旧时科举考试,连续考中谓之“连科”。因此,鹭与荷花、芦苇组成的图称“一路连科”,寓意应试求连、捷,仕途顺遂,又叫“喜得连科”。明清以来平民百姓要想做官,就要经过不断的考试:如“乡试”、“会试”、“殿试”,古人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可见科举考试是许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浮雕寄托了邓氏家族对子孙后代金榜高中的美好心愿。

韶关南雄新田村民居照壁上的石雕(浮雕)整个画面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装饰有盆景花束、珍禽异兽和鱼跃龙门等图案,其中,盆景花束部分雕有八个花盆花束,每个花盆(瓶)花束造型各不相同,形态各异。盆(瓶)、座连体,上部为盆(瓶),下部为座。瓶敞口圆唇,呈喇叭形,颈部短小,有的甚至没有颈部,腹部鼓圆。花八束分别插于盆(瓶)中。八束花各由花朵和叶片组成,花姿优美。

八、用材采用韶关地区优良的石、木、竹材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

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沉香、红木等,如使用韶关当地的樟、银杏、楠木、桃木等。竹材中通外直,材质细腻,也是韶关盛产的雕刻材料。木头有的松软、有的粗硬,一般木头松软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难雕。木质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亮的称之为硬木,如红木、黄杨木、花梨木、檀木等,具有雕刻的全部优点,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适合雕刻结构复杂的、造型细密的作品,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和保存时不易断裂受损;比较疏松的木质如椴木、樟木、松木等适合雕刻造型结构简单、形象比较概括的作品。

结语

韶关古村落历经了数百多年的历史,它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历史与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古村独特的人文内涵。韶关古村落民居建筑雕刻装饰有着韶关地域性色彩和与赣南、闽粤地方特色的结合;题材丰富多样,具有古朴、凝练、流畅的特点,是当地村落建筑装饰艺术中的宝贵财富。这些作品往往隐含着或谦虚高洁、或祈盼平安、或祈盼子孙满堂之意。古村人把文化与建筑完美地融于一体,使古村落建筑装饰都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乡土气息和人文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它们“不仅是装饰建筑的艺术精品,还留存了人类关于建筑的多种经验和观念,呈现出多重动因结构和象征意义,隐含了社会秩序与法则,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5]”,体现了古村人们的伟大智慧。

参考文献:

[1] 石承斌《. 龙遒古村建筑雕刻及其文化蕴涵》[J].载《电影评介》,2009(1):84。

[2] 班昆编绘《. 中国传统图案大观(一)》[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04):172。

[3] 班昆编绘《. 中国传统图案大观(一)》[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04):2。

[4] 石永之《. 孟子的正义思想》[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1):76。

[5] 杨亮《. 浅析徽州建筑雕刻装饰构件的象征属性》[J]《. 美术教育研究》,2010(3):118。

【张春华,韶关学院美术学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