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痕之三视觉感悟中的诗意表现

2022-06-08

(画作、画作介绍郑岱:诗作张力夫、高凉、金水、邵亮;文字编排邵亮)

译文:

《痕之三》有感

风景或有水的风景,挪移与显现

感觉到人群,我想象人们的背影有帽或有伞

港口之意象,船与它折射的水面

使我回忆起白桦树的树干

一扇窗中的乐队,人群

与一个鸟头相似的形状呈深蓝

中国风景,太阳,船

(郑岱译)

画作《痕之三》与诗作《<痕之三>有感》简介(郑岱)

《痕之三》这幅作品(完整画作见本刊封底),由四个部分组成,它来自南开大学校园棵真实的杨树,每个部分呈现出对同棵杨树的不同角度观看。当环绕杨树周,每个角度观看到的杨树都会与下个角度有重叠和错动,我把它们连接起来,并保留了这些重叠和错动。由于画框的边缘也是树干的轮廓,使得树干模糊了其自身的可识别性,树干的轮廓敞开,转而成为了风景。画中的树干是人们在自然中不能眼见到的,因此在观看中的陌生使人进入了想象空间。这幅画源于自然真实,但仅存有真实的痕迹,杨树的形象脱离了树所处的环境,减弱了体积与质感,只留下树的瘢痕之间产生的律动。那么,这样的做法会带来些什么?为此,我对这幅画作了观众问卷调查。在对这幅画的观看中,观众给出了各自的回答。

《<痕之三>有感》是法国波尔多大学造型艺术系的七位学生对《痕之三》的观看印象。每位观看者写了一句话。当把它逐一排列在纸上,却偶然得到了一首诗作。我才所以把它称为诗,其一是因为其中有七个词的音韵相同或相近,如nJ eau(水),dos(后背),chapeaux(帽子),bou]eaux(白桦树),oiseaux(鸟),foule(人群),bateaux(船)。同时它每句的结尾音韵相同,我朗读它如同在读一首诗。其二,我在解读它时,感到每一行词语都和画作有紧密的联系,但它们彼此间的意象在不断转换,使人产生跳跃的、诗般的奇异想象。

创作感言(郑岱)

观看我的画时,人们常常会感到种诗意,其中有艺术家、评论家、诗人和学者,也有很多普通的观众。这些回馈引起了我的思考,观众在我的画中感受到诗意的存在,这正是我的艺术追求。那么,以视觉形式表现的诗意是怎样实现的?又怎样被他人感知?回想我的作画状态,并没有在画中追求近似诗歌的表达,也就是说,创造绘画中的诗意,并不依赖语言形式的诗歌规则,它是以视觉语言独立存在的。

我的画源自对自然的观看,源于自然中存在的真实景物,每幅画都有个具体的“模特”。用心去观看,期待着大自然的启迪。回味这瞬间,观看到的自然在引发创作冲动之时,已不是它本身。接下来,它在记忆中纯化,在记忆中沉淀。真实的自然随之而简化、符号化,视觉形象逐渐向词汇概念还原,并以其特有的视觉形式贮存。比如,观看杨树时,我感触最深的是树的瘢痕,把它作为读懂树的生命的线索。这时,我会自动选择了那些构成形式意味的树斑,而忽略其他。树的形象在记忆中越来越模糊,但我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它:有瘢痕的树。在我的画中,它如同诗人的词汇,是用形象展示的概念,但留有自然痕迹,对应棵真实存在的树。

在作画时,我以纯化的印象为出发点,因此,记忆中的自然景物不必还原为真实,它与真实若即若离。我的画作大多都呈现出朦胧的感觉,含蓄成为我表达诗意的方式,我之所以不想把景物一五一十地画在画面上,是觉得它过于直白。含蓄或许来自记忆的朦胧状态,那么,在视觉艺术中又怎样把握记忆与真实的关系?

创作中,我以两种方法将真实与记忆融合起来。即用记忆中形象的印象来替代可视的真实景物原形:依据真实景物原形的一些具体特征来填补记忆中形象的过度缺失。在真实与记忆之间把握形象的呈现状态。也就是说,不在画面上还原给予我感悟的真实景物自身,而是表现出我的感悟中的自然,即吸引了我的地方。这样的状态恰恰与记忆的特性相吻合。

记忆中的形象具有简化的特征,其中含有诗意性。简化使自然世界符号化,诗意的简化带来诗意化的符号,它蕴含了图像的意义。诗意符号组合排列创造了视觉艺术中的诗意节奏。诗意符号带有诗的意味,也含有符号被诗意创造的过程。诗意符号与真实世界比较便显出其特征,它并不是眼见之物的复现,而是留有画家感悟和思考的痕迹。

视觉中的诗意传达是我的研究课题,诗意表现是我运用的艺术手法。这一切源自中国传统绘画诗意性的启迪。中国画家作画方式如同诗人在选择词汇,绝没有无关的词语出现,也正如诗人的“炼”宇,最俭省的字词对应在画中,即为最俭省的形象。诗用字词,当景物以词的形式出现在诗中,便脱离了它原有的环境。在中国画中,画家采用了诗的方式,但用形象替换了词汇概念,仍保持了空白的背景,景物被简化为图形符号,成为绘画用的形象词汇表。画家的感情抒发在这些图形中适度地变化,类似书法家的书写。

在我看来,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我在中西绘画语言融合中的尝试中有所收获,既来自传统,又有别于传统,在我看来,与传统的差别即创造之所在。

类别的形象与个别的形象。中国传统绘画沿用笔墨经验形成的现成符号,如同字典中的词汇。形象是类别化的,用书写式的手法完成。如画中的“竹”并不追求对应一棵真实存在的竹。我的方法是回到书画创造的源头,借用原初的创造方法,从具体的自然景物出发,将其简化为笔画和色彩团块,因此,画中的形象是独有的,保持了与自然的直接联系,并体验了从自然到艺术的创造过程。

绘画语言的融合与替换。油画的绘画语言特点为笔触、光与色彩,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语言要素为笔墨,艺术融合带来新的生命。我在光与色、书与画的多重融合中,以笔画书写自然,既参照了文字的间架布局和符号组合,也体现了书法的抒情性,并将其展现在微妙的色彩和肌理变化之中。

诗书画组合与诗书画融合。在中国画传统中,展现出诗书画并置在画面的形式,也就是以各自独立的形式组合在画面上。而在我的尝试中,采用诗书画融合的方法,也就是抽取诗书画的元素并使之融为一体,获得不可分割的视觉诗意。画面不再有诗句,但含有诗的意味,画面不再有书写的可读文字,但有书法的笔意,书写不再受文字的约束,作画则如同书写。

符号的确定与不确定。在中国画中,由于中国绘画对诗歌的依赖,传统绘画中出现的形象符号等同于诗歌中的名词,即可识别的形象。图形符号承载着特定的语义,如梅、兰、竹、菊,画中的形象一目了然。尽管被形容为“在似与不似之间”,但始终是可以识别的,只是模糊了具体的个性特征。而我追求比“在似与不似之间”更不似。我作品中的形象存有自然的痕迹,但又远离真实,减弱了可识别性,使形象的语义深藏,借此产生一种不确定的诗意,为观者留下想象空间。

艺术创作是自由的,树的主题为我敞开了宽广的探索空间,我并不限制自己,无论是主题和还是实现主题的方法,感悟自然的情致是唯一的驱动力。新的想法荫发,新的探索,支撑着艺术生命的过程。

我发现,连续几年在法国蓝色海岸度假,那里的光线与色彩在改变我的作品。蓝色的海呈现出符号般的纯色,明亮的阳光把自然景物简化为明与暗两个区域。把诗意化的符号——大海、古城与植物交织在光与色彩之中,成为我新的构想。我乐于在画中写,体现为符号的书写与色彩团块的涂写。最终得到了“迹化”的自然,个人艺术行为的痕迹、文化的痕迹和大自然的痕迹在画中合而为一。

当代格律诗歌视野下的《痕之三》及郑岱的其他画作(诗作者张力夫、高凉、金水、邵亮)

郑岱与法国波尔多大学艺术生们通过《痕之三》进行了跨越视觉语言、文字语言,同时也跨越不同母语的跨界对话,征得艺术家本人和诗歌界朋友的同意之后,本刊得以进一步推进这场跨界的对话:面对《痕之三》这样的视觉作品,法语诗歌与中文格律诗歌做出了各具韵味的不同回应,我们希望这样的跨界对话,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打破文艺观念中的某种隔阂和壁垒,且最终助益于我们各个艺术种类的发展繁荣。

题油画《痕之三》张力夫

点触前生意,来销今日魂。

流光幽梦浅,谩道不留痕。

树林 高凉

山藏曲线树无形,数笔斑斓到眼青。

但写精神传韵致,凭君思绪入空冥。

旺斯镇 高凉

几盏昏灯映夕阳,砖痕暗淡证沧桑。

窥天一线惊回首,始信流光可细量。

题油画《尼斯老街》金水

斑斓古巷静无尘,光影迷离幻亦真。

烟雨从来宜水墨,谁知洋画也传神。

题西画《农家》金水

粉壁门联信手涂,梦思笔触两模糊。

一从摄影发明后,谁解人间写实图。

题郑岱《痕之三》邵亮

长林听络绎,乱叶风轻逆。

似水载流英,如歌侵冷碧。

浮生世界殊,入画情怀僻。

一笔淡时痕,心间深有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